为什么不要在不适合的年龄谈恋爱 愿在好的年华里遇见你
自古到今,谈恋爱的起点年龄千差万别,谁也没有对年龄问题作过硬性规定。旧社会,男女婚姻大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别人说了算,青年男女本身根本谈不上恋爱。
自古到今,谈恋爱的起点年龄千差万别,谁也没有对年龄问题作过硬性规定。旧社会,男女婚姻大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别人说了算,青年男女本身根本谈不上恋爱不恋爱、年龄不年龄的问题。那时候,最早订婚的年龄莫过于“指腹为婚”了。
解放后,套在青年男女身上的“儿童订婚”的封建枷锁已被彻底砸烂,青年们有了充分的选择*。找什么样的对象,什么年龄开始找对象,这些主动权全都掌握在青年们自己手里。虽然,国家没有对青年们谈恋爱的年龄作出统一规定,但为了更关心青年的工作、学习,各地学校、工厂、农村等各级组织都对“三晚”——晚恋爱、晚结婚、晚生育作了提倡。这个提倡完全是从青年们的切身利益出发的。那么,若是抛开这个“晚”字不说,谈恋爱的起点年龄究竟为多大才合适呢?
从生理情况看,青年们19~20岁身体发育已趋向成熟,这个时期开始谈恋爱,经过2~3年的相互了解,到21~23岁时结婚成家是可以的,这也正好符合婚姻法规定的结婚年龄:“女不得早于20周岁,男不得早于22周岁。”谈恋爱的年龄定在什么时候,应该根据各人的不同情况作出不同的决定。
一般来讲,过早辍学而从事生产劳动的农村青年,在19~20岁时开始恋爱,到21~23岁结婚,是属于正常的,不能指责为早恋早婚。
对于城市青年来说,谈恋爱的年龄应比农村青年晚2~3年为好。为什么呢?因为城市青年就业的比例较大,一般19~20岁正处于学徒工阶段,而学徒期间是不应该谈恋爱的。学徒期是青年们学技术、学知识、掌握过硬本领的关键时刻,这时候就忙着谈情说爱,势必分散精力,影响进步。
怎样学会分辨友情与爱情
有些男子是风流人物,向所有的女孩子献殷勤已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如果说这样的男子是小桥下的流水,那被他们追逐的女孩子就是水下那不可胜数的鹅卵石了。要是你十分认真地为这样的人害起相恩病来,那真是太不值得了。
还有这样的男人,他并不认为自己在爱你,可他又十分喜欢和你交朋友,在同你的交往中,他从不划分友情与爱情的界限,只是在关系到婚姻大事的时候,他才会一反往常的粘糊,态度变得秋日那么明朗。把他们的友情当作爱情,也不会是什么幸事。
即使是最正常的男子,也还有情绪波动的时候。也许,某一天他的心情特别好,他很想和全世界的人一起分享他的喜悦,他向你,也向他所遇见的一切人,那么温柔地、灿烂地微笑,结果是把你弄得神魂颠倒,要命的是你还不知道他干嘛要笑……
为什么女孩子都会产生这种错觉呢?恐怕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正确区分爱情与友情的界限。
女孩子到了青春期,对异性的好奇和向往的现象是正常的。男孩女孩之间广泛的接触和正常的交往,对于缓和由于生理发展所引起的性心理方面的矛盾冲突,创造满足与青春期相伴而来的对异性的好奇和向往的心理需要的良好环境,是非常有益的。更重要的是,由于社会关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一个人在思想上的成长,与对丰富多样的社会关系的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就是说,一个人所认识的丰富多样的社会关系越有深度和广度,他的思想越是深刻,他的精神世界就越丰富。而异性之间的关系也是社会关系的丰富多样性的一个重要方面。缺乏对异性之间这样一种社会关系的理解,在性心理方面就往往有可能被对异性的好奇和神秘感所左右,甚至会想人非非。
异性之间可以有友谊,青年男女之间的正常交往有益于健康成长。那么这种友谊和爱情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首先要明白的是,爱情的基础是异性间的友谊,但异性间的友谊并不一定能发展到爱情。从友谊到爱情,不仅要有思想、志趣上的一致,还要有脾气、性格等等多方面特殊的要求。爱情本身毕竟还有许多友谊不能到达的地方,这并不否定友情为爱情开拓了道路,但要真正走到爱情的道路上去,还有爱情本身所应有的许多特殊的条件。
其次,爱情是高层次的异性间的友谊,爱情关系应该包括友谊关系(指恋人间的)。纯洁的友谊是恋爱发展的生命力所在。恋爱的过程,是一个友谊不断深化的过程。爱情的成功,往往是友谊和恋爱互相交融,互相促进。当这种交融和促进作用产生了爱情占主导地位时,友谊也不会从此退出自己的地盘。可以说,友谊伴随着爱情始终,友谊失却之时,正是爱情萎缩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