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影片获奥斯卡 特效公司倒闭
自认是弱势群体的好莱坞特效师们最近都在网上发图,吐槽说大家看的大片,如果没有他们做特效的话,只会是一个可笑的场面
李安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刚刚结束的奥斯卡上获得四项奖成为大赢家,其中包括一项最佳视觉效果奖,但为影片制作特效的Rhythm &Hues(R&H)公司已经申请破产保护,就在颁奖的同时,该公司500名员工正在会场外示威。好莱坞电影横扫全球靠的大多是营造视觉奇观的特效大片,这背后靠的就是高科技的特效公司支撑。但近几年特效公司倒闭消息接二连三,为《返老还童》、《终结者2018》等片制作特效的Asylum Visual Effects特效公司及有17年历史的CafeFX都已经倒闭。去年9月,制作过《普罗米修斯》的Fuel VFX进入破产程序。去年10月,创造过《泰坦尼克号》、《变形金刚》等大作的数字领域公司最后要靠中国的小马奔腾公司收购才避免了倒闭命运,大的特效公司“工业光魔”(ILM)、“索尼图像工作室”(Sony Pictures Imageworks)近几年也一直在裁员。好莱坞大片在电脑特效上的花费动辄去到数千万美元,但为什么顶着高科技光环的特效公司生存状况看起来却这么惨呢?这其中有大经济环境的恶劣状况,也有好莱坞领先优势的逐步丧失,这个行业的工作所涉及的艰苦和复杂并未被熟知和承认,而工会的缺失让从业者在争取利益时更失去了角力的有力工具。
特效制作已非暴利行业
这波危机主要针对的是好莱坞的特效行业,像R&H也算是好莱坞*的特效公司,曾参与制作过100多部电影,其中1995年的《小猪宝贝》、2008年的《黄金罗盘》都曾获得过奥斯卡奖。R&H最初不过100来人公司规模,每年只需一部电影工作量就可以维持公司运转,但这么多年下来,该公司员工已经达到1000多人,人员成本和经营负担都大为加重。
电影画面越来越逼真,特效公司则需要付出越来越多的人力和技术成本,像为制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R&H还专门组成一个研发部门,其中有1/3员工都是业内著名的物理、互联网方面的专家,总计有超过600位工作人员为影片制作特效画面,时间超过半年,工作量之大难以想象。特效行业已经不是上个世纪末的暴利行业,其利润之低可能远超想象。像数字领域公司正在参与制作投资一亿美元的新片《安德的游戏》,最后的利润该公司将占到37.5%。但数字领域投入的成本已经近两千万美元,而影片票房需要达到两亿美元,数字领域才有可能获利。而李安早前访问时说希望特效制作能便宜点,这也引起R&H员工的不满。
好莱坞技术优势逐步丧失
成本控制对公司经营极其重要,但可怕的是伴随而来还有竞争力的下降。好莱坞的特效水平曾经独步全球,几家大的特效公司都有自己的独家制作软件,在互联网前的时代,这种技术壁垒也很难被打破。但互联网改变了这一切,软件交流更加方便,技术的普及和进步也让好莱坞的优势日渐缩小。在爱尔兰、加拿大、墨西哥甚至亚洲等地建立的特效公司越来越多,而且当地大都鼓励这类创意产业发展,在税收和补贴方面都有不少优惠政策。像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当地*会给特效公司经营成本30%的补助。好莱坞不少电影开始将特效工作外包给美国以外地区制作,水平也不见得差多少,这对好莱坞的特效行业影响极大。R&H员工在奥斯卡颁奖礼会场外的游行队伍中,就有很多“停止补贴”的标语。
为了规避风险和寻求新的机会,越来越多好莱坞公司进入新兴国家,好莱坞影视特效公司Full Scale Effects、Technicolor、詹姆斯·卡梅隆都在中国设立了特效公司。
特效师不被尊重缺少保护
当好莱坞特效大片统治票房的同时,好莱坞最前沿的特效公司却在苦苦挣扎。事实上,连好莱坞对特效工业的尊重也谈不上有多少,就在本届奥斯卡上,上台领奖的R&H公司的比尔·威斯腾霍夫致辞才44.5秒,就开始不耐烦响起《大白鲨》的音乐,并直接麦克风消声赶客。
好莱坞从业者大都有工会保护,但特效行业还没有建立工会,很多特效师工作的健康和基本权益都没保障,也很难跟资方讨价还价。
一般人看来,特效公司可能是一堆科技宅男构成的群体,会写计算机代码,擅长无中生有地构建出一切看起来很巨型的机器或是外星怪物等等,比尔·威斯腾霍夫认为这是极不公正的偏见,“我们不是只会敲键盘的技术工人,我们是艺术家”,他觉得这种模式观念需要被修正才不会让这个行业失掉艺术和创造性。实际上,特效已经是电影行业不可或缺的一环,并不仅仅是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类视效大片才会运用到特效,完全不使用到特效的电影可能只有从几十年前的片库中才能找到。而如果没有特效行业的支撑,我们看到的电影将只会是一堆演员在绿幕前的滑稽表演。(记者 陈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