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代品级服饰的发展 品味服饰里的尊贵
问题描述:
无论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都存在非常严重的阶级分化现象,由此产生了延续数千年的古代等级制度。等级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必须依附于某些物化的特征,……
答
汉代时,官员一经任命,都会颁发刻有官衔的印章。朝会时,印章须挂于腰间,用于拴挂印章的丝带称为绶带。汉代用印章材质和绶带颜色来区分官员品级,如金印紫绶、银印青绶、铜印墨绶等。
无论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都存在非常严重的阶级分化现象,由此产生了延续数千年的古代等级制度。等级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必须依附于某些物化的特征,才能直观地表现出来,服饰就是一种古代最常用的等级标志物。
早在西周时期,《周礼》中就规定了一整套服饰等级制度,包括天子、诸侯与卿大夫所着的冕服、弁(biàn)服以及王后命妇们所着的六服。然而,这套制度过于繁琐,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21)就已“礼崩乐坏”而无人遵守。后代统治者也只是在极其隆重的礼仪场合才部分采用,平时则多以服色和佩饰来区分等级。汉代的印绶制度,唐宋的服色制度和明清时期使用的官服补子在历史上影响最大。
汉代时,官员一经任命,都会颁发刻有官衔的印章。朝会时,印章须挂于腰间,用于拴挂印章的丝带称为绶带。汉代用印章材质和绶带颜色来区分官员品级,如金印紫绶、银印青绶、铜印墨绶等。
答
唐宋时,印绶被鱼袋所取代。在此基础上,又详细规定了官员服饰的颜色及佩饰,作为区分官品的主要依据。唐高宗时,曾规定“三品以上服紫,金玉带;四品深绯,五品浅绯,并金带;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并银带;八品深青,九品浅青,并石带”。在这一制度下,官员必须穿着与自己身份相符的服饰,只有皇帝特赐,方可越级穿戴。宋代史学家司马光(1019—1086)在《资治通鉴》卷首处署衔时,就使用了“赐紫金鱼袋”的文字。司马光当时的官阶为朝散大夫,属五品官,只能服绯,佩银鱼袋,而宋代规定四品以上官员才能服紫,佩金鱼袋。皇帝念其德高望重,特赐其越级服紫,佩金鱼袋,以示恩宠,故有“赐紫金鱼袋”之说。
答
明清时期(1368—1911),出现了区分官品的服饰纹章,称为官服补子。补子是官服前胸和后背处的方形装饰纹样,以真实动物或神话中的动物作为图案。文官为飞禽、武官为猛兽,每一品级都有固定的图案,不能乱用。清代时,用冠饰来区分品级,称为顶戴。冠饰以红宝石为最高,其他依次为珊瑚、蓝宝石、青宝石、水晶、阵碟、素金、镂花阴文金顶、镂花阳文金顶。官员革职或降职时,即革除冠饰或摘去所戴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