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后妃比康熙少 为何乾隆被评为“风流皇帝”?
历代被处死的贪污犯中,和珅的死是最从容、最雅致的一个。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十八日上午,皇帝派人送来一条白练。和珅见到白练之后,索笔题诗一首:
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
他时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
一个在临死前能写出这样充满禅意诗句的人,应该是个有一点深度,有一点悟性,有一点定力的人。目光锐利的乾隆本也不会让一个平庸之辈处于离自己最近的位置上。
事实上,对和珅的全面定位应该是政治家、经济官僚、诗人、学者、艺术鉴赏家和政治斗争的失败者。在乾隆后期,他在整顿国家财政制度、管理文化事务,特别是外交事务方面,都做出了相当杰出的贡献。他主编了《四库全书》《大清一统志》《三通》等大型丛书,《红楼梦》能流行于世,据说他的功劳尤大;因为精通多种语言,所以和珅实际上充任了当时的外交部长,曾多次负责接待朝鲜、英国等国的使臣。英使马戛尔尼曾评论和珅说,和珅在谈判中“保持了他尊严的身份”,“态度和蔼可亲,对问题的认识尖锐深刻,不愧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
仅这些才能,已经足以使乾隆离不开他。更何况和珅还有另一项为皇帝所急需的天赋,那就是理财。
除了不死读书、兴趣广泛、注重人际沟通技巧外,和珅身上还有许多其他的“现代气质”,比如财富观念。
乾隆盛世是中国专制时代的巅峰,GDP占全球三分之一,国库充盈,四海臣服,威加海内,但光鲜的外表却掩盖不了内在的腐烂,康乾盛世到了乾隆老年已经是国力渐衰,乾隆皇帝或许可以是一个文学家,诗人,但是不是一个善于经营国家的皇帝。历代皇帝在乱世之中往往能励精图治,但是在太平盛世里就只会越来越骄奢淫逸了。下江南,建颐和园这些都是要大把的银子的,国库虽然是皇帝在管,但是并不完全属于皇帝。乾隆想要满足自己的欲望就需要很多很多钱,和珅就是为了皇帝这样的目的发迹的。
传统士大夫往往拙于理财,而和珅却有着天生的商业头脑。传统社会中的财富观念是静态的,人们有了钱,第一选择永远是买地,把流动资产化为固定资产,“入土为安”。而和珅却深通现金流动起来后的巨大威力。在不动产与现金面前,他显然对现金更感兴趣。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庄头许五德与他人发生矛盾,托和珅帮忙打官司,并答应“事后或送地六十顷,或银一万两”。和珅听后明确表示,“不要地亩,要银一万两”。他的贪污受贿所得,一小部分用于扩大不动产,更多的部分,则用于各种工商业投资,其范围涵盖了金融、地产、矿山、物流、医药、商业等许多行业。他在北京城内拥有当铺12座,其中永庆当、庆余当、恒兴当、恒聚当等,都是典当业巨头。他还经营印铺、账局、瓷器铺、药铺、古玩铺、弓箭铺、柜箱铺、鞍毡铺、粮食店、酒店、杠房、石灰窑等。此外,他家还专门备了80辆大马车,从事运输业。这些行业的收益率,当然远远高于地租。就是那些不动产,他也尽可能选择用来出租。据后来抄家官员统计,和珅仅在北京就有出租房屋35处,“一千零一间半”,“每年共取租银一千二百六十八两三钱,取租钱四千四百九十二吊二百四十文”。(故宫博物院《史料旬刊》)可以说,只要是赚钱快的行业,就有和珅的身影。值得一提的是,当时采矿业由于风险巨大,管理复杂,投资多,见效慢,一般人不敢经营,和珅却敢于尝试。他看中煤矿业是朝阳产业,曾投巨资在门头沟和香山两地开了煤矿。和珅巨大家业的积累,贪腐所得当然是大头,但是他自己的投资收益也并非无足轻重。
传统士人往往耻于谈钱,和珅却有着强烈的契约意识,在金钱面前亲兄弟明算账,虽然至亲好友也毫不含糊。他的外祖父伍弥泰官至大学士,向他借过2000两银子,他担心外祖父不能及时还账,逼着老头拿自家地契抵押,“取田契价值相当者署卷归偿”。(《郎潜纪闻》)他岳祖父英廉的孙子向他借钱,也是拿地契为抵押品才借出去的。(中国历史第一档案馆档案《内务府来文》)他亲舅舅明保向他借了15000两白银,他规定每月一分起息,连本带利滚到21450两。他贴身家人傅明向他借银1000两,答应如到期不能还清,便从其“每月工食内坐扣”。不久傅明身亡,和珅并不念其效劳一生而免除债务,而是令其子花沙布代替还债。并且每月规定按7厘起利,加上以前所欠利银200两,共计1200两。因为对金钱的热爱,和珅甚至亲自担任家里的会计和出纳:“和相……出入金银,无不持筹握算,亲为称兑。”(《啸亭杂录》)
成为乾隆皇帝的私人助理后,他的经营天才迅速得到了体现,并迅速得到乾隆的重视。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他出任内务府大臣。在此之前,这个负责皇室财政的机构经常是入不敷出。“本府进项不敷用时,檄取户部库银以为接济。”而他就任之后不久,就面貌一新,不但弥补了以前的赤字,还出现了盈余。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皇帝加派他充任崇文门税务监督,在他的经营下,这个税关收入一下子跃居全国30多个税关的前几位。这两炮打响,乾隆对和珅的理财本领愈加刮目,所谓“晚年依毗益笃”。所有与财政有关的部门渐渐都划归和珅一人把持,他先后任户部侍郎、户部尚书、管理户部三库、内务府大臣。“伊竟将户部事务一人把持,变更成例,不许部臣参议一字。”
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也是实际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他终年八十九岁,年寿之高是任何皇帝都无法比拟的。再说他执政六十年,把皇位让给了皇十五子颙琰,改年号为嘉庆,那是出于无可奈何,因为乾隆皇帝登基时就宣称:他的祖父康熙皇帝对他万分器重,为表示他要报答祖父的恩德,自己在位年数一定不能超过祖父在位的年数。康熙皇帝已创出了中国历史上皇帝*六十一年的最高纪录,所以乾隆皇帝执政六十年时,虽然身体还很健康,精力还十分旺盛,但他要信守自己的诺言,所以不得不让位。可是当他荣升为太上皇时,他依然对政权情有独钟,牢牢地掌握着实际权力。大清朝廷对外使用“嘉庆”年号,而在宫内档案中,依旧沿用“乾隆”年号,一直到乾隆皇帝死时,已到了乾隆六十四年(1799年)。实际乾隆皇帝掌实权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之久,依实情而论,乾隆皇帝才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
通常人们都称颂康熙大帝的功业,岂不知康熙皇帝是八岁登基,再聪慧完美的神童,也挑不起清朝初期繁复的治国大业,康熙早期的执政,是靠祖母孝庄文皇后和群臣的辅佐,才为后来大清帝国开创了大好的局面;而乾隆二十五岁登基,又承继了康熙、雍正两朝的基业,凭着他自身的聪明才智和实干能力,足以达成安邦治国平天下的伟业。乾隆皇帝才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创建非凡大业的皇帝。
世人都说乾隆皇帝好色,其实乾隆皇帝的后宫生活远不如他的祖父。康熙皇帝一生拥有五十五位后妃,五十五个子女,是清朝十位皇帝中后妃最多、子女最多的人。奇怪的是,很少有人评论康熙皇帝贪恋女色,也很少有人议论康熙皇帝治家教子无方;而乾隆皇帝一生有四十一位后妃,却常常被后人评为“风流皇帝”。他与后妃的故事,远不如他的曾祖父顺治皇帝那么浪漫。但主要因为乾隆皇帝是很感情用事的,他与那些后妃生离死别的故事,着实感人,也留下了一些遗恨。
乾隆皇帝身为皇子时,称四阿哥。雍正五年,四阿哥才十七岁,由其父雍正皇帝做主,娶了察哈尔总管李荣保之女富察氏为福晋(妻子),后来又娶了两个侧福晋(妾),还有些名分低些的女子,身边共有妻妾七八位。另外还有十名女子侍奉。这十名女子中,除了年长些称做“妈妈里”的女用人外,还有六名“官女子”。这些“官女子”是从内务府包衣的女儿中挑选出来的,自不必说,她们个个长得如花似玉,都是十分惹人喜爱的妙龄女子。雍正九年,二十一岁的四阿哥有两名妻妾分娩,此时他又与一名侍奉他的“官女子”发生了关系。在《宫内等处添减女子嬷嬷妈妈里底账》中记载:雍正九年四月二十日总管王朝卿等差司房太监卢玉堂传说,“四阿哥下官女子一人遇喜,每日外添肉一斤,姥姥一人每日外添肉一斤”。四阿哥下的官女子遇喜,作俑者只能是四阿哥。可是,四阿哥与这位官女子所怀的孩子却不见出生的记载。查雍正九年,只有庶妃富察氏(后来封为哲悯皇贵妃)于四月二十七日寅时生下四阿哥的第二女,至十二月初九日申时就夭亡了。到五月二十七日福晋富察氏(后来封为孝贤皇后)生下四阿哥的第三女。除此以外,自雍正九年至十年,四阿哥均无子女出生的记载。“雍正十年七月三十日总管陈福传说,四阿哥下官女子一人病故。”也许病故的官女子就是雍正九年四月遇喜的那位女子。
四阿哥在“雍正十一年癸丑春正月封为和硕宝亲王”。到了“雍正十一年十二月初五日,苏培盛等差司房太监张福寿传说,宝亲王下官女子一人遇喜,添守月姥姥二人”。有了守月姥姥二人,即是官女子快要临盆了,可是宫中却不见有四阿哥宝亲王的子女出生。遍查宝亲王的众多妻妾中,雍正十一年并没有出生过子女,一直到雍正十三年才有第三子出世。按说宫中后妃地位较高者,尽管所生下的孩子只活了很短的时日,也会有某阿哥、某皇女殇逝的记载。而雍正九年和雍正十一年,有两位四阿哥下官女子遇喜,却没有生儿生女的一丝记载。这不外乎是因为官女子出身低微,怕丢了四阿哥宝亲王的面子,故而没留下任何记载。至于遇喜的官女子命运如何?尚无从查考。在四阿哥的六位官女子中就有两位怀有身孕,可见四阿哥是一个道地的“情种”。
许多皇帝在*的时候,会用他手中的权力去修改历史,凡是对他不利的、不光彩的史料记载,总是要从史册中删除的。可是不管哪朝哪代,都不可能把所有的宫中生活杂记档案都一一地清查,也不可能删除得干干净净。偏偏在人们都不注意的生活杂记档案《宫内等处添减女子嬷嬷妈妈里底账》中,露出了乾隆皇帝身为皇子时一段鲜为人知的生活隐私。
有了这些档案记事,再加上民间的穿凿附会,使乾隆成为众所周知的好色成性、纵情声色的风流皇帝,他不仅拥有三宫六院,宫中美女如云,佳丽荟萃,而且六下江南还留下无数风流香艳的历史传说也在野史里面不断发酵流传;晚年他与一个异族美女香妃的浪漫传奇,就是电视连续剧《环珠格格》中所说的那位知书达理的香妃娘娘。更让后人领略了他的风流好色世上无人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