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为何与*修好 助蒋统一为苏当炮灰

1917年革命以来,苏联已经提供军事训练和教育学习的机会给中国及远东其他国家革命党人。后来,苏联把几个训练学校合并,组成东方劳动者大学。1925年,苏共决定单独成立中山大学,专收中国留学生。苏共*执行委员会,偕同中国**执行委员会,在中国**委员会的参与下,甄选中山大学学生,国共两党各自推荐若干学生作为中山大学第一届学生。

经国与几位朋友决定申请,他要求吴稚晖推荐。吴稚晖问他为什么想远适异国,经国答说为了革命。吴大笑:“革命就是*,难道你不怕吗?”经国表示不怕。吴稚晖告诉他:“革命不是这么简单的,你再去考虑一下。”两星期之后,经国又找吴稚晖,表示依然决心要去莫斯科。吴说:“你去试试也好,青年人多尝试一次,都是好的。”不到一年的时间,吴稚晖成为*内反共最有力的“西山会议派”主要成员,促成*清共、与莫斯科决裂。但是,1925年夏天政治界、知识界的气氛,与数个月之后的状况大为不同。吴稚晖并未劝阻蒋介石的儿子留学莫斯科,也没有提醒他共产主义的可怕。

*内的领导阶层也发生剧变。8月20日,*执行委员会开会时,枪手冲进会场,狙杀左翼领袖廖仲恺。保守派涉嫌买凶。蒋介石领导一个三人委员会调查这桩政治暗杀事件。右翼领袖胡汉民虽然未被控涉入本案,却*辞职。廖死、胡走,蒋介石不仅成为革命军的高级军事*,也是党内除汪精卫之外的政治强人。*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蒋似乎为了表态左倾,指派*递补廖仲恺的政治部主任职位。广州许多支持*的大地主、产业家、富商、保守派知识分子大为震撼;许多人收拾行囊,避往上海和北京。

中国的政局因而益加混乱复杂,角色剧码倍增。现在有了支持联俄容共的*左派;强烈反对联俄容共的*右派;奉莫斯科之命行事的中国*;还有部分苏共及中*员,则认为与*结盟之后将有大祸;投身与国民革命军合作(换言之,与蒋介石合作)的苏联顾问;冯玉祥之类的军阀,接受俄援、悬挂*青天白日旗;也有与日本合作的军阀张作霖、吴佩孚;还有盘踞宁波、奉化之类的各省、各地军阀,他们通常有如墙头草,谁*大,就表面上奉谁为正朔;更有一些激进派军人,得到日本护翼,在东北割据一方。苏联在这场乱局中,许多利益亦不时互有冲突,譬如说,它既希望中国统一可以共同抗拒帝国主义者;又希望中国能出现布尔什维克革命;还希望避免刺激日本:更希望能在东北扩张苏联经济利益。相形之下,西方列强对苏联、日本、中国*及左翼当家的中国*,也全都心存忌惮。

蒋介石并不相信*人,不过他本来就不信赖太多人。虽然基于传统价值,他倾向于排斥阶级斗争等共产主义的极端主张,其实他最困扰的倒不是*的政策。最重要的是严苛的政治动态——中国*虽然与*结盟,却是政治上一股新兴*与敌对组织。*也跟*目标一样,不仅想恢复中国的统一和尊严,也想本身一手掌控权力。最让他不安的是,*受到北方强邻苏联的支持。

蒋介石在1925年夏天并没有打算让*把*廓清。也没有计划与苏联决裂。同理,斯大林此时对*的政策,只是理论上不同调,行动上并未另有阴谋。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蒋介石和*都是“民族小资产阶级”,把他们视为最终的阶级敌人。然而,1924年之后改造的新*,却明明白白是个独特的资产阶级政党,它明显由亲苏的左翼*主导。毕竟其组织架构及意识形态均由莫斯科方面设计、修订。*、中国*和苏联人士,互称“同志”。*和苏共都认为,*员最后极有可能掌控住*的领导机器,*右翼人士将会分裂出去。孙中山日益亲苏,死前强烈流露列宁主义立场,益使他们认为这种可能性极大。对于蒋介石,他们可就不敢这么笃定,但是1925年夏天的蒋介石,似乎仍是苏联的好朋友,也是坚定的左翼人士。蒋介石不是和鲍罗廷、布鲁彻合作愉快吗?他不是公开赞扬苏联*吗?他不是才委派*出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他不是即将要送儿子到莫斯科留学吗?

甚且,在历史的这一刻,斯大林的主要目标是推动中国统一,让中国反帝国主义,与苏联亲善,并作为对付英、日的缓冲。由于以*为首领导统一中国的可能性还未确定,与*强大、日益左倾的*合作,似乎是莫斯科达成目标的可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