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大哥 朱元璋共杀死了多少战友?
当朱元璋还不是皇帝时,他是一个众望所归的带头大哥。我们知道,元末天下大乱,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从起事的时间而论,朱元璋起义*时间是比较晚的。待他单独领兵时,不少“革命前辈”已经成了气候。但到头来,为什么无根无基的朱元璋得了天下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得人心,二是兄弟们捧。
为什么兄弟们捧他?这就需要先把第一个问题说清:得人心。在得人心这一点上,朱元璋首先抓住的是兄弟们的心,让兄弟们认定这是一个可以追随到底、不会亏待他们的百年不遇的好带头大哥。在打天下阶段,朱元璋充分展示了带头大哥的最优秀品质:仗义。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出身贫寒,是个农民中的赤贫,俗话称为“穷光蛋”。他一没文化,二没钱,所以要想在乱世中脱颖而出,只能拼智商情商了。可以说,在这两商上,他出类拔萃。朱元璋的高智商体现在“悟性”上,别人一点就通;而他的高情商,体现在“人格魅力”。
多年以后,当上皇帝的朱元璋回忆起江湖上那些事儿,认为自己赢在“仁义”。说当时群雄并起,元军主要是被“前辈”们干掉的,而他的对手大都是“义军”领袖,其中两个人最为强劲,一个叫张士诚,一个叫陈友谅。张士诚有钱,陈友谅有兵,他朱元璋什么都没有,但却“有的是信义”,不好杀人,与兄弟“同心共济”。这委实不虚。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生于1328年10月21日,濠州凤阳人。1344年,时逢旱灾、蝗虫和瘟疫,父母相继去世,无奈入寺为僧。三年后,元末农民战争爆发。他投靠农民起义郭子兴。初为亲兵,后因英勇善战,才能出众,被郭子兴招为义婿。由于发现郭子兴思路狭隘,目光短浅,就打算独创一番事业。朱元璋就率领徐二十四位濠州兄弟另起炉灶开辟新战场,最终打下了自己的天下。
这二十四位濠州兄弟,可谓当初朱元璋打天下的全部本钱。他们是:
徐达、汤和、吴良、吴祯、化云、陈德、顾时、费聚、耿再成、耿炳文、唐胜宗、陆仲亨、花云龙、常遇春、郭兴、郭英、胡海、张龙、陈桓、谢成、李新、张赫、张铨、周德兴。朱元璋首先与这些兄弟同甘共苦,表现出一个好大哥优良品质。对这些哥们,他表现出足够大方,缺什么送什么,该给的给,该送的送。而且,他平易近人,与兄弟们打成一片,不分彼此,这些兄弟跟他也不用讲究什么名份,只不过以他为首,遇有不同意见,还是可以据理力争的。比如朱元璋对兄弟之首、和他一起长大、小他四岁的徐达,那是毕恭毕敬、待如兄长。甚至关心到他的生活情感问题。徐达严于律己,不贪女色,所以婚配较晚,而朱元璋就亲自选了一位美女谢翠娥许配给徐达,这还不算,后来又把徐达的长女钦点嫁给了他的四子朱棣,与兄弟结成了儿女亲家。如此惺惺相惜,怎不令徐达出生入死、肝胆相照呢?
朱元璋对兄弟们一视同仁,不分先来后到。甚至对背叛他的兄弟都讲义气。
朱亮祖原是元军的地方武装猛将,被朱元璋打败,朱元璋惜其勇武,委以重任,不料,朱亮祖不久降而复叛。后来,在一次战役中又被朱元璋俘获,朱元璋不计前嫌,拔给他一支人马,朱亮祖被朱元璋的义气所感动,由此倾心卖力,为朱元璋屡立战功。
朱元璋在兄弟们面前,除了施展恩义,还不时以身作则,告诉兄弟们应该怎样对待带头大哥。朱元璋的原大哥郭子兴被困濠州时,因与诸将领不和,有一次部将设计绑架郭子兴,很多人被吓得不知所措。朱元璋挺身而出要去解救,兄弟们力劝他不要自投罗网,白白送死。朱元璋说:“郭公有大恩于我,他今有难,我若不去搭救,还能算个人吗?”他施计平息了派系残杀,救出郭子兴。在兄弟们面前树立了救主的丰碑。
我们知道,要想成为一个开国皇帝,手下不可或缺两类人才。一是带兵打仗的武将,那二十四位兄弟就是这等角色,够了。但光靠武将还不行,成大事还必须要有运筹帷幄的谋士,得知识分子文人的心。在这一点上,朱元璋是怎么做到的呢?
主要是礼遇,以文人为师。
朱元璋在得天下之前格外尊重和礼遇文人。他给刘基刘伯温写信,以学生自居,自称姓名,恭敬地写上“顿首奉书伯温老先生阁下”。儒士秦从龙被聘来,朱元璋“亲出城迎入,邀与同处,朝夕咨访时政,常呼为老先生而不名。”宋濂有病,他“特命中书造安车,给健丁六人以载。”“宋纳读书,不慎烧衣及肋,亲为文戒之。”他还与儒士们诗文酬答,唱和往还,虽不无舞文弄墨、附庸风雅之作,但取得了儒士们的好感,达到了笼络人心的目的。
为了能和儒生打成一片,朱元璋还十分注意学习经史,常常“手不辍书,礼致儒臣,深思治道。”除礼聘许元、范祖干等人进府轮流为其讲解经史外,他还把《大学衍义》书于两庑壁间,以备朝夕观览。他对儒生詹同说:“吾每于宫中无事,辄取孔子之言观之,如‘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真治国良规。”这说明,朱元璋对儒学的学习已很有收获了。可以说,朱元璋和读书人的关系非常好,经常在一起围炉夜话,对于朱升这样的大贤,他不惜放下身段,三顾茅庐,从而得到“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良策,助他成功夺取天下。这些受到高度尊重的知识分子,和濠州24位兄弟,把朱元璋当作知心大哥、知己仁君。
当然,在抓住兄弟们和文人心的同时,朱元璋还抓住两种人的心。
他抓住了穷人心。朱元璋懂得穷人心。因为他早年就是穷人,知道中国百姓的期望,中国百姓期望什么?宁做太平犬不做乱离人,盼清官盼明君。所以朱元璋就高举儒家仁义大旗,常常自比尧舜,宣扬要建立一个具有儒家传统秩序的、百姓安居乐业的社会。而且,在战斗的过程中,他还想特别注意收买军人,不杀俘虏,善待降将,俨然“仁义之师”。接下来就是捧了。
最后,他还抓住了汉民族人心,蒙元帝国,实行民族压迫政策,将全国人分四等,南方汉族人被列为末等人歧视。而朱元璋北伐时打出了“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的旗号,这个口号大家听起来可能感到耳熟,没错,辛亥革命时同盟会孙中山提出类似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朱元璋口号比来孙中山还早600年,当然,他没有辛亥革命后来那两句,他没有孙中山那么高的境界,他的后两句是“立纪陈纲,救济斯民”,但仅仅这些也够了,朱元璋由此而成为带领汉民族反抗蒙古贵族统治的英雄
当时,刘基通晓天文,朱升也是著名的天文学家,而且22日南京突然降雪,再过10天恶劣天气也会过去。到了元月四日,果然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气,朱元璋再次祭拜天地。随后来到了新修好的太庙祭祖,追封祖先,上数四辈都给予皇帝的称号,再到新建成的奉天殿登基成为皇帝。为什么叫做“奉天殿”?意思就是奉天登基做皇帝的,我的一切都是按照天命做的。
从此,朱元璋发出的诏令就叫做“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朱元璋敬天,总说到:“所谓敬天者,不独严而礼,当有其实。”敬天要严格规范,但是还要有实际内容,“天之所以命人主者,为蒸民之重。所以命者,命其必治者也。若以天人量之,则天道远,人道迩。上天都是爱老百姓的,上天任命皇帝是管理百姓的。天离百姓很远,但是我(朱元璋)离你们很近,所以敬天的实际内容就是要尊君。这样朱元璋就把皇权提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