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八事变战斗详情 日军三次增兵我军*撤退
日军第一次增兵及失败
日军停战后,竭力增兵。日本海军省立即命令佐世保第二十六队驱逐舰4艘,由巡洋舰“龙田号”统率,于1月30日抵达上海并于黄浦码头登陆,随舰而来的包括佐世保第三特别陆战队士兵474人及大批军火。
1月31日晨,日本航空母舰“加贺号”(26000吨)和“凤翔号”(7470吨)搭载第一航空队约30架飞机抵达上海,停泊于上海以东约130公里的马鞍列岛海面;下午4时,巡洋舰“那珂号”(5195吨)、“由良号”(5100吨)和“阿武隈号”(5100吨)3艘及水雷舰4艘抵沪,并载陆战队2000多人,分批登陆。
2月1日,日本邮轮“照国丸”载来横须贺第一特别陆战队(525人)于上海汇山码头登陆。
2月2日,日本海军*部将长江一带第一遣外舰队之外的舰船,以“出云号”为旗舰(“出云号”2月6日抵达上海),由海军中将野村吉三郎为司令官,组成第三舰队,统一指挥投入战斗。
日军兵力增加后,于2月3日开始,再度向闸北、八字桥等地的中国守军猛攻,仍被中国守军击退。2月4日,日军发动第一次总攻,战火扩大到江湾、吴淞一线。激战竟日,吴淞露天炮台,虽被敌狂轰滥炸摧毁,但在中国守军抵抗下,日军始终不能登陆。当时调归十九路军156旅第4团指挥的第88师高射炮连击落日机一架。此次总攻被粉碎后,盐泽幸一被撤职调回本国。
接替盐泽职务的是新组建的第三舰队司令官野村吉三郎中将。野村到职后,日军开始增援陆军。早在上海局势紧张时,日本就曾打算派遣陆军,但是为海军所拒绝。可随着战事不利,海军不得不向陆军求援。2月2日,日本内阁便决定正式派遣陆军。由于上海战况告急,决定派出上海派遣混成旅团(旅团长下元熊弥少将)与第九师团(师团长植田谦吉中将),并先行运送上海派遣混成旅团和独立战车第二中队等部(此后称混成第24旅团)。同时,日本海军也增派横须贺第2特别陆战队赴援上海。混成第24旅团于7日午后在吴淞登陆。至此,日本海陆空军已增至万人以上。2月8日拂晓,日军混成第24旅分3路向张华浜、蕴藻浜、吴淞镇进攻,均被我击退。
2月10 日,中国守军第122旅第6团由刘家行进至杨家行,防守胡家庄沿蕴藻浜北岸至吴淞之线。请缨赴援的张治中第5军第87师第261旅于12日由南翔进至嘉定,并派1个团接替罗店第122旅第4团之防务。
2月11日,野村对西方记者说:“日军渡过蕴藻浜之日,即为日军行动终止之时。”又说:“日军在吴淞踏平华军濠沟之日,为时不远。请渚君拭目相观,届时即可结束华东之抵抗。”
11日下午,日军在闸北狂轰溢炸的同时,向蕴藻浜、曹家桥一线大举进攻,并不断增援.十九路军猛烈抗击,双方肉搏,战况极其激烈。至晚,进犯之敌被全部击退。13日,日军陆军一个大队一度越过蕴藻浜、纪家桥一线,当即遭到第六十一师张炎旅的夜袭。中国军队夺获枪械甚多,终使敌军溃败。至此,野村企图从几路包抄吴淞中国军队的计划,终被粉碎。
日军第二次增兵及中方庙行大捷
2月8日,日军在吴淞遭受重创的消息传到东京后,根据日本天皇批准的敕令,日军参谋总长载仁急令陆军第九师团(师团长植田谦吉)火速增援上海。2月13日午后,第九师团主力到达上海港,16日,该师团全体官兵于吴淞登陆完毕。由此,第九师团长植田中将接替了野村的统帅职务。此时,日本侵略军海陆空兵力已达3万余人,野炮六、七十门,飞机60余架,并有舰艇数十艘集中于吴淞口。
植田首先于13日深夜发表声明,宣称:“如有妨害本师团执行任务者,必将采取果断措施,决不踌躇。”18日,植田又向蔡廷锴提出了最后通牒,内称:“贵军应立即停止战斗行为;并应在2月20日午后5时前,从下列地区撤退完了:在黄浦江西岸地区,从连接租界西端曹家渡镇、周家桥镇及蒲淞镇以北撤退;在黄浦江东岸地区,从连接烂泥渡及张家楼镇线以北撤退,各撤退至距离各租界边界线20公里地区(包括狮子林炮台)以外。同时,撤除在以上地区内的炮台等其他军事设施,并不得再设置。……以上各条如不见实行,日军不得已将对贵军采取*行动,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应由贵军负责。”
蔡、蒋接到植田的最后通牒后,下令前线部队向日军阵地猛烈开炮,作为对植田最后通牒的回答和警告。
20日晨,植田令日军全线总攻,采取*突破,两翼卷击的战法,以第9师团主突江湾、庙行结合部,企图北与久留米旅围攻吴淞,南与陆战队合围闸北。日军先以大炮轰击,继之以步兵协同坦克部队,分两路进犯张华浜一线和杨树浦一线,均被中国守军击退;闸北日军千余人和坦克十余辆,因触地雷,死伤枕藉。21日,植田亲自指挥步兵数千人,在飞机、大炮配合下,向中国守军阵地冲击,双方伤亡均重,战斗延至23日黎明,日军试图从江湾车站包抄江湾镇,中国守军英勇抗击,多次冲锋,生俘日军空闲升少佐及士兵数百人,日军不支始溃退(日军侵华战争P181)。
庙行方面,原十九路军防地,于16日起为增援的第五军接防。第五军军长张治中,下辖第87师、第88师和陆军军官学校教导总队,全军约二万多人。第87师(张治中兼师长,副师长王敬九)下辖孙元良的259旅,宋希濂的261旅,担任胡家庄沿蕴藻浜北岸经曹家桥至吴淞以西之线;第88师(师长俞济时,副师长李延年)下辖钱伦体的262旅,杨步飞的264旅,担任由江湾北端经庙行镇、周巷至蕴藻浜南岸之线,教导总队(总队长唐光霁)之一部担任狮子林南北闸汭、川沙口、浏河口、杨林口、七丫口沿江一线警戒。
22日,日军第九师团倾巢出动,进犯第五军88师之庙行阵地,飞机轰炸竟日不停,数千发炮弹轰击中国守军阵地。但在张治中亲自指挥下,由孙元良旅、宋希濂旅和十九路军61师的三面夹击下,敌遭惨败,庙行阵地终于转危为安。日军第九师团及久留米混成旅团之精锐,伤亡惨重。此即为“庙行大捷”。此后数日,敌军虽不断轰击和进攻,但均被守军击退。日军遭受重创,由全线进攻转为重点进攻,再由重点进攻*中止进攻。至25日,植田的总攻计划也宣告破产。
日军第三次增兵及中方撤退
此时,日本海军第三舰队旗舰出云号,被十九路军敢死队潜水炸伤,*内震动;且因劳师动众,战事难以速决。为此,23日,经日本内阁会议决定,火速派遣陆军增援。于是参谋本部决定成立上海派遣军司令部,由前田中内阁陆相白川义则大将接替植田,增派第十一师团(师团长厚东笃太郎中将)、第十四师团(师团长松木直亮中将)和飞机一百多架来华,以便在上海发动更大规模的进攻。
经过多次增兵,白川统率下的上海日军兵力已达7万余人、军舰80艘、飞机300架,战斗力骤增。当时中国守军总兵力不足5万,装备又差,而且经一月苦战,伤亡比较严重,左侧太仓浏河地区江防薄弱。白川汲取前三任指挥官正面进攻失利的教训,决定从翼侧浏河登陆,两面夹击淞沪守军。指挥第9师团等部正面进攻淞、沪,以第3舰队护送第11师团驶入长江口,从浏河口、杨林口、七丫口突然登陆,疾速包抄守军后路。3月1日,日军在闹北、江湾、庙行各方面都发动了进攻,用重炮、野炮、钢炮以及飞机连续轰炸,步兵则乘势进击,白刃相搏,双方伤亡均重;与此同时,白川密令第11师团,利用浏河方面中国兵力单薄的弱点,在七丫口、杨林口、六滨口等地强行登陆,侵占浏河。浏河的失陷,使中国军队侧、后方均受严重威胁,于是,不得已于3月1日晚全军退守第二道防线(即嘉定、黄渡之线)。2日日军攻占上海。3月3日,日军占领真如、南翔后宣布停战。
国民*的对日交涉和国联外交
上海抗战发生后,南京*采取“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政策,因此在抵抗之际,一面照会欧美各国和国联,要求“履行其条约之责任”。由于上海战争直接威胁到各帝国主义利益,因此,迫使他们采取比对待九一八事变较为积极的态度。正因如此,在上海战争过程中,由英、美、法出面奔走的“调停”一直不断。
事变第二天(29日),驻上海的英美领事即出面调停,中日述成停战三天的口头协议;但实际上日军并未停止进攻。2月2日,英、美、法、意、德五国各自照会中日两国,“提议停止冲突;(一)双方根据下列条件,立即停止各种暴力行为;(二)两国间此后不再有动员或准备任何敌对行为;(三)在沪中、日作战人员,退出彼此接触地点;(四)设立中立区,分离双方作战人员,以保护公共租界,该项地区由中立国军警驻防,各种办法.由领事团拟定;(五)两国一经接受该项条约后,不先提出要求或保留,即根据非战公约及十二月九日国联决议案之精神,在中立国观察者或参与者协助之下,迅速进行商议,以解决一切悬案之事宜……。”南京*对于这一有损中国领土主权的提议,基本表示同意。而日本却提出在上海、汉口、天津、广州、青岛等大商埠周围,划一不住兵区,宽十五至二十英里,以对抗英、美等五国共管上海的计划。
1月29日,中国驻国联总代表颜惠庆受国内指示,在国联理事会第六次会议上发言,就日本进攻上海提请国联关注,并联系到东北事件,主张国联章程第十条(关于尊重联盟各国的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的条款)和第十五条(关于联盟理事会对有断交之虞的纠纷进行审查的条款),应适用于日本的对华侵略。国联理事会不顾日本反对受理了中国提案。次日,国联秘书长提议组织“国联委员会”赴上海调查中日冲突,后又决定成立“上海调查委员会”。中方代表当即表示同意。南京*对国联干预上海战事抱有很大的希望。
2月4日,蒋介石日记云:“只要不丧国权,不失守土,日寇不提难以接受之条件,我方即可乘英美干涉之机,与之交涉;不可以各国干涉而我反出以强硬,致生不利影响也。”
国民*为及早结束淞沪战争,除欧美列强的调停外,还另辟了一条直接谈判渠道。何应钦在报请蒋介石同意的情况下,派军政部次长陈仪和陆军步兵学校校长王俊直接与日军谋和。王俊10日同日军第九师团参谋长(原日本驻沪使馆武官)田代皖一郎少将谈判。
2月12日,中国代表依据国联盟约第十五条第九款,请求召集国联特别大会处理中日纠纷。国联理事会不顾日本代表的极力反对,20日决定将中日冲突移交国联大会处理,并以3月3日(日内瓦时间)为大会开会日期。
2月下旬,美国国务卿史汀生也再次出面警告日本,重申《九国公约》等必须维护。2月23日,美国国务卿史汀生以给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波拉(William E. Borah)的书信的形式,申述维护中国门户开放政策及九国公约、非战公约的重要性,重申“不承认主义”的立场,表示美国*“不能承认任何影响我们*及人民在华权利的任何局势,或任何该两国所订立的违反此等公约条款的条约或协定”。24日,美国*将这封信转交给国联秘书长、中日两国*及英法等国。同时,美国*还决定派代表出席即将召开的、讨论中日问题的国联特别大会,希望促成中日双方的停战谈判,尽早结束上海战争。但另一方面,就在日本准备加派军队援沪时,史汀生又对日本驻美大使出渊表示,美国*不鼓励制裁日本的行动。(中华民国史第8卷第68—69页)
2月28日晚,中国外交代表顾维钧应英国驻华舰队司令凯莱之请,偕十九路军参谋长黄强到英舰“肯特号”,与日海军司令野村及日本首相私人代表松冈洋右会晤。在凯莱的居间调停下双方磋商三小时,达成谅解事项五项:“(一)双方同时撤兵;(二)日本不提议永久撤出吴淞或狮子林炮台之问题;(三),中日合组委员会,邀第三国视察员参加,监视双方撤兵;(四)撤退区域由中国继续行使警察权;(五)中国军队退至真如,日本军队退至公共租界及越界筑路地段,完竣后,中国军队退至南翔,日本军队退回舰上。”29日,中国*对五项内容做了同意的回复,但日本*却未予回复。
但“肯特号”会谈也非毫无意义,国联理事会主席彭古获悉“肯特号”会谈详情后,于2月29日召开国联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会上通过了调停上海事件的四点计划,大意为:在各国驻上海文武官员的帮助下,迅速缔结停战的地方性协定,然后由在上海有特殊利益的各国代表召开圆桌会议,就公共租界、法租界及居民的安全保证措施和为解决其他问题而进行措施。随后,英、法、意、德、西班牙等国代表一致表示赞同该计划,中国代表颜惠庆、日本代表佐藤尚武也都原则上表示大致同意。
但3月2日,因日军迫使中方后撤到第二防线,日方态度又强硬起来,提出了四项苛刻条件,再次要求中国军队先行后撤才停止攻击,日军撤兵只先撤至上海及吴淞地区,并不愿受中立国监督撤军。中国*对此明确表示了拒绝。3日,日军再次发动进攻。同日,美国国务卿史汀生召见日驻美大使出渊,指责日本一面接受国联2月29日决议一面又继续扩大军事行动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