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南昌起义简介 1927年*领导的武装起义
八一南昌起义,常简称南昌起义或者八一起义,*称南昌暴动、南昌兵变,它指的是1927年8月1日,中国江西南昌,由中国**的军队针对中国*的分共政策而发起的武装反抗事件。由*、谭平山、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士和贺龙领导——贺龙在事件后加入中国*,*当中还有第20军的苏联军事顾问库马宁。南昌起义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联合*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南京和武汉发动“清共”后,**在汉口召开了临时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利用*掌握和影响下的国民革命军在南昌举行起义,并指派*为起义领导机关前敌委员会书记。
预定参加起义的部队有: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的二十军、十一军二十四师和十师一部、四军二十五师两个团,第五方面军的三军军官教育团一部和南昌市警察武装,共两万余人。7月27日,*在南昌召开了有朱德、刘伯承、恽代英、彭湃、叶挺、聂荣臻以及江西党组织负责人参加的重要会议,成立了以刘伯承为参谋团长,*、叶挺、贺龙为委员的参谋团,下设起义军总指挥部,由贺龙任总指挥,叶挺任前敌总指挥。起义原定7月30日夜发动,后因张国焘的阻挠而延期。
8月1日凌晨2时,*、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指挥各路起义军向驻守南昌的*军队发动进攻,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激战,歼敌3000余人,缴获枪支5000余支,子弹100万余发,大炮数门,占领了南昌城。当天上午,在南昌举行了**委员、各省区特别市和海外各党部代表联席会议,通过了《*委员宣言》,成立了由宋庆龄、*、贺龙、叶挺、朱德等25人组成的中国*革命委员会,通过了《八一起义宣言》等文件,提出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新旧军阀”、“实行耕者有其田”等革命口号和政纲。同时对起义部队进行了整编,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以贺龙兼代总指挥。旋因敌以重兵进攻南昌,*前委决议根据**的预定计划,起义部队于8月3日至6日先后撤离南昌,挥师南下,取道临川、宜黄、广昌,直奔广东潮汕地区。这样做的目的,是准备同富有革命传统的广东东江地区农民起义军汇合,发动土地革命,进军广州,恢复广东革命根据地,并夺取出海口,取得共产国际的援助,重新举行北伐。起义部队在江西瑞金、会昌打垮了*反动军队的堵截,然后经过福建的长汀、上杭和广东的大浦,于9月下旬占领了潮州、汕头,主力部队经揭阳向汤坑西进。10月初,西进部队和留守潮汕的部队遭到优势敌军的围攻,起义部队大部分被打散,一部分突围到了海陆丰,与当地的农民武装汇合;另一部分由朱德、陈毅率领经赣南、粤北转入湘南,开展游击战争。1928年1月在湘南地方党组织和农民武装的配合下,在宜章举行了“年关起义”。由于遭到优势敌军的“协剿”,起义部队和农民武装撤出湘南,于同年4月到达井冈山与*率领的部队胜利会师,组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
南昌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它打响了武装反对*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人不畏强暴、继续坚持革命的坚强决心,体现了中国*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了一面革命武装斗争的旗帜,标志着中国*独立*民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伟大开端。南昌起义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起点,它保存下来的部队成为工农红军的骨干之一。
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临时**根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规定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成立后,将此纪念日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