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板子有何猫腻?高手竟用大板子打豆腐
平时看古装电影和电视剧时,经常看到大堂之上审案官审案时抛下令签,命令衙役对堂下跪下的草民“打板子”的情景,这是获得口供的重要手段。所谓的“大刑伺候”,主要就是打板子,又叫杖刑。这个看似简单的审问过程,实际隐藏了很多猫腻儿,里边很有讲究,也很有黑幕。
说古代审案“打板”很黑很变态的首要一条,就是打板的轻重是由问案官声音的分贝来调节的,而声音的大小则是由行贿的银子多少和关系多深来决定。
传说问案官在抛令签有几种声调,如果问案前一点意思和关系也没有,就会大喊“朝死处打”,衙役就会把吃奶的劲使出来,不把当事人整死也会整成植物人;如果问半天当事人还是不承认,问案官很烦时就会喊“狠里打”,这是向衙役发出的逼供信号;对没有私情又没得到好处的当事人,就喊“着实打”;
对没有关系*未遂者,就喊“着力打”;对尚未送好处的而家庭经济条件尚可又有可能送好处的,就喊“着实打”,威胁之下,把收礼的可能控制在最高限度,把收礼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对有点关系但送礼力度不大者,就喊“用力打”,给点艳色,吃点痛苦;对有关系又行贿的,就喊“用心打”,打板时意思意思就是了。这种审理方式可套用今天的一句歌词来形容问案官的打板口令:“要问我打你有多狠?银子代表我的心。”
第二条原因,就是打多少板要看审案官的心情来决定。虽然古代刑律对打多少板有明确的规定,比如清朝县官最多打100板,在唐代刑讯时使用长三尺五寸,大头三分二厘,小头二分二厘的专用讯囚杖,只能击打背、腿、臀,且要求这三个部位受刑相等,刑讯不能超过三次,用刑总数不能超过二百下。但至于每个人打多少,则是由审案官根据自己的心情和判断自定的,随意性很大。
第三条原因,就是衙役在打板过程中的媚上态度很令人恶心。
堂上打板的衙役是不敢得罪自己的主子的,因为这关系到他们的就业问题,所以他们在打板时要千方百计地揣摸主子的意图,把用劲的分寸掌握到最好,清末小说家李伯元描述了苦练打人屁股本领的方法,他说:“这打人的法子,是用一块豆腐摆在地上,拿小板子打上去,只准有响声,不准打破。等到打完,里头的豆腐全烂了,外面依旧是整整方方的一块,丝毫不动,这方是第一高手。”凭着衙役们这些高超的技能和察言观色的本领,轻打还是重打,分寸一定把握得相当出色。
说古代审案打板很黑很变态的第四条原因,就是打板的过程很暴力。公堂打板男女不同,男人打屁股,这是唐太宗李世民定的规距。李世民看针灸图发现腰背部穴位很多,而屁股上穴位相对少些,由此受到启发,就下旨:但凡是公堂上对男嫌疑犯行刑,改成打屁股。对于女嫌疑犯,则用特制的刑具夹她的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