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涕虫的药用价值有哪些
说到鼻涕虫,可能很多人都是非常反感的,因为它的名字真的是不太优雅的。而且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不了解鼻涕虫的,这其实也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所谓鼻涕虫其实就是一种小动物,而且这种小动物的全身是有黏液分布的,外貌看起来像是去壳的蜗牛的,不过有人会觉得鼻涕虫非常恶心。其实,鼻涕虫还是有很多的药用价值的。
那么,有关鼻涕虫的药用价值具体都有哪些呢?这点对于一般人来说其实是不清楚的,主要就是因为大家对于鼻涕虫的不了解而已。鼻涕虫虽然外表看起来是有那么一点恶心,那是对于我们的中医师们来说,鼻涕虫却是一种非常好的药材的。那么,下面就来具体说说鼻涕虫的药用价值。
蛞蝓还具有药用价值:
释名 陵蠡、土蜗、托胎虫、鼻涕虫、蜒蚰螺。
气味 咸、寒、无毒。
主治
1、蜈蚣咬伤。用蛞蝓生捣敷涂。
2、痔热肿痛。用大蛞蝓一个捣中泥,加龙脑三分、胭脂坯子半钱,敷患处。敷药前。以石薜煮水熏洗更好。
3、脚胫烂疮。用蛞蝓十个,瓦上焙干,研为末,调油敷患处,立效。
蛞蝓
(《本经》)
异名:陵蠡(《本经》),土蜗、附蜗(《别录》),蜒蚰(《救急方》),托胎虫(《铁围山丛谈》),蛞蜗(《品汇精要》),鼻涕虫(《纲目》)。
来源:为蛞蝓科动物蛞蝓的全体。
动物形态:蛞蝓雌雄同体。体长圆形,长约4.5厘米,背面淡褐色或黑色,腹面白色。头部前端有触角2对,后方的一对较长,其顶端各有眼1个。触角能*伸缩,如遇刺激,则立即缩入;其右侧附近有生殖孔的开口。头端腹侧有口。体前方的右侧,有一呼吸孔。跖面有粘液腺,分泌粘液,匍行经过处,常留有白色粘液的痕迹。感觉灵敏,触之立即蜷缩。栖于阴湿处,多见于潮湿的墙脚及树枝间,匍行时,常舐食植物茎叶的表皮。采集夏季捕捉.
性味:
①《本经》:"味咸,寒。"
②《别录》: "无毒。"
归经《本草再新》:"入肝、脾、肺三经。"
功用:主治清热祛风,消肿解毒,破痰通经。治中风歪僻,筋脉拘挛,惊痫,喘息,喉痹,咽肿,痈肿,丹毒,经闭,症瘕,蜈蚣咬伤。
①《本经》:"主贼风歪僻,轶筋及脱肛,惊痫挛缩。"
②《本草衍义》:"治蜈蚣、蝎毒。"
③《纲目》:"治肿毒焮热,热疮肿痛。"
④《本草汇言》:"善治一切风热火燥为眚,一切风热火痰为病。"
⑤《本草崇原》:"主定惊清热,解毒输(舒)筋。治咽喉肿痛,风热喉痹,纳入喉中,令吞下。"
⑥《得配本草》:"消痰核。"
⑦《泉州本草》:"通经破瘀,解毒消肿,利小便。主治月经闭止,症瘕腹痛,损伤瘀血作痛,痈肿丹毒。"
⑧《吉林中草药》:"疏风,镇惊,固脱。治热疮肿痛,支气管炎,脱肛。"
宜忌
①《本草经疏》:"非真有风热者不宜用,小儿薄弱多泄者不宜用。"
②《得配本草》:"畏盐。"
所以,相信通过上面文章关于鼻涕虫的详细介绍,大家应该已经了解到了有关鼻涕虫的药用价值。从上面的了解之中我们不禁就会发现一点,那就是有关鼻涕虫的药用价值真的是很多的,而且鼻涕虫还可以治疗我们人体的很多疾病的,所以大家以后不要再嫌弃鼻涕虫了,不妨多多了解一下鼻涕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