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为何尊儒重文 元朝尊儒重文的局面是由谁开创?

自古良相难求。好宰相胸怀大局,治国安民,协助皇帝修平域内,是黎民百姓之幸,是国家*之运,是天下苍生之福。耶律楚材就是这样一位良相。在担任元朝宰相的权位上,他提出“以佛治心、以儒治国”的主张,以善意待天下,以大道行天下,以制度管天下,为中华文脉的延续和中华民族的融合作出了巨大贡献。耶律楚材(1190年—1244年),字晋卿,号玉泉老人,法号湛然居士,契丹族,蒙元帝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耶律楚材世居燕京,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精通汉族语言文化,通晓天文、地理,历法、医术,是一位具有丰富文化知识的政治人物。

成年后,耶律楚材开始走上仕途,最初在金朝为官,曾任开州同知、燕京左右司员外郎等职。蒙古大军攻占燕京后,成吉思汗得知他满腹经纶,才华横溢,遂派人礼请,向他询问治国大计。于是,身长八尺,美髯宏声的耶律楚材博得了成吉思汗的喜爱,被任命为辅臣,常伴左右。

当成吉思汗遇到耶律楚材,一个游牧民族开始迅速地统治中原各族,基本奠定中国今天的版图。耶律楚材发挥了关键作用,首先是向汉族文化学习,为元朝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他也因此被称作“治天下匠”。

在随成吉思汗西征的途中,耶律楚材经常讲述征伐、治国、安民之道,屡立奇功,备受器重。面对蒙古铁骑的残暴,耶律楚材谏言禁止州郡官吏擅自征发杀戮,使贪暴之风得以稍敛,使被征服之地的百姓得以保全性命。

窝阔台汗即位后,耶律楚材倡立朝仪,劝亲王察合台等人向皇帝行君臣礼,以尊汗权。从此更受重用,被誉为“*之臣”。蒙古执掌中原后,耶律楚材便很快完善赋税事宜,建议颁行“便宜一十八事”,设立州郡长官,使军民分治;制定初步法令,反对改汉地为牧场;建立赋税制度,设置燕京等处十路征收课税所。

窝阔台汗三年,耶律楚材出任中书令(宰相)。在宰相的舞台上,他积极恢复文治,建立完善管理制度,逐步实施“以儒治国”的方案,并实施“定制度、议礼乐、立宗庙、建宫室、创学校、设科举、拔隐逸、访遗老、举贤良、求方正、劝农桑、抑游惰、省刑罚、薄赋敛、尚名节、斥纵横、去冗员、黜酷吏、崇孝悌、赈困穷”的政治主张,并改革政治*,提拔重用儒臣。在经济方面,耶律楚材殚精竭虑,提出许多创造性意见,主要有保护农业,实行封建赋税制度;禁止掠民为驱,实行编户制度;反对扑买课税,禁止以权谋私等。在文化方面,耶律楚材主张行善政,反对*生命,保护百姓生命;主张尊孔重教,整理儒家经典。在耶律楚材的努力下,新兴的蒙古贵族逐渐放弃了落后的游牧生活方式,为后来忽必烈建立元朝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