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洞沟第六次考古发掘发现更丰富的测年样本信息
10月11日史前文化遗址水洞沟第六次考古发掘工作正在进行中。记者了解到,此次出土了大量鸵鸟蛋皮饰品半成品和原料,获得的测年样本信息也更丰富,有助于在发掘点建立高分辨率的年代框架。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惠民告诉记者,以前出土的多为经过穿孔或磨圆的鸵鸟蛋皮饰品成品。但这次除发现少量成品外,还有数百件大小不一的鸵鸟蛋皮半成品和原料,一些上面留有穿孔的痕迹。
“大量半成品的存在足以说明鸵鸟蛋皮饰品是在水洞沟加工制作而非外来的,也便于进一步了解其制作方法。”王惠民说,此外,出土的一些鸵鸟蛋皮饰品上还附着红色物质,这是当时被制作者着色还是后期被土壤染色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
据了解,水洞沟第六次考古发掘主要以遗址2号地点为中心展开,该地点是旧石器晚期中国北方的标准剖面类型。借助3D扫描、无人机航拍、全站仪等现代科技手段,此次发掘工作的速度和精度都有所提高,获得的测年样本信息也更丰富。
王惠民说,之前对2号地点的时间判断是2万年至4万年,分为5个文化层,而这次借助更为丰富的测年样本可以确定该地点文化层有所增加,这将有助于建立高分辨率的年代框架。
水洞沟遗址位于宁夏灵武市境内,最早由法国地质学家德日净和博物学家桑志华于1923年发现并进行发掘,至今已出土5万多件石器和300多件动物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