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新文化运动*陈独秀墓的6次修建工程
2010年10月18日,安庆,陈独秀出生之地。这个安徽省的前省城、开风气之先的沿江重镇,如今只是作为一个三级城市,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同样淡出视野的还有陈独秀。长期以来,历史教科书里并没有给予他应有的地位。陈长璞回忆说,当年老屋是安庆有名的陈家大洋房子,有五进三个天井,宅前宅后都有花园,大门楼有一丈多宽,气度非凡。
陈长璞是陈松年的女儿,陈松年是陈独秀的三子,陈独秀晚年他一直陪伴在父亲身边,从安徽大学化学系肄业的他,1950年去窑厂做工人。1979年后,陈松年先后被安排为安庆市和安徽省文史馆馆员。
父亲陈松年迁墓
1938年7月2日,爷爷乘民权轮入川抵达重庆,来接的人很多,有高语罕、张恨水等人。十余天之前,父亲陈松年已经先期抵达重庆。先住在重庆上石板街,北大同学会委托罗汉照顾陈独秀。8月初,应同乡及日本留学时同窗好友邓仲纯之邀至江津,1939年1月迁居邓仲纯开设的医院。翌年迁居江津县偏僻的山岗鹤山坪石墙院。
1942年5月27日晚9时40分,爷爷病逝。对于这些详细的过程,我不是很清楚。父亲陈松年回忆说:“潘兰珍待我父亲很好,在父亲的晚年全靠她料理服侍。她平时在家很少言语,做事勤快利落,不愧是个工人出身。我们家人对她也很尊重,我们尊之为母,我儿辈呼她二奶奶。我祖母称她二娘子。”
6月1日,爷爷的灵柩从距江津县三四十里外的鹤山坪,一直抬到县城大西门的外鼎山山麓桃花林邓氏康庄。安葬在康庄。墓地及安葬均由江津名绅邓蟾秋叔侄赞助,碑文:“独秀陈先生之墓”。碑文系先祖亲戚葛康俞书。我们祖籍系安庆市怀宁县白泽湖乡沈家店,爷爷出生在安庆市城北后营。遵爷爷遗嘱,父亲陈松年于1947年5月,将先祖灵柩启运至家乡,也于同年6月1日下葬,与原配夫人高晓岚合冢。碑文“先考陈公仲甫之墓”。
父亲在回忆当年的情形时说:“1947年2月(指农历二月——笔者注),我到江津办理运先父的灵柩,先雇了一只小木船,把灵柩运到重庆,再托重庆浙江会馆迁运。我在会馆办完了手续,最后要在灵柩上刻上先父的名字和接收人的姓名。我不敢在灵柩上刻‘陈独秀’三个字,怕在迁运途中引起麻烦,只好刻上先父科考的名字‘陈乾生’。先父灵柩运抵安庆后,我根据生母临终时的嘱咐,将先父、生母合冢于北郊叶家冲,也没有举行什么仪式,只是立了个碑,刻上‘陈乾生’的名字。”每年清明节,父亲都带着儿女去扫墓、祭祀。
我两次上书*
1979年10月7日是陈独秀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安徽省委宣传部主要负责人批示,陈独秀墓可以家属的名义修一修,立块碑。1980年由安庆市文化局出资200元,简单地进行了修葺,请几位农民挑些土将坟抬高一些。在原碑不存的状况下重立了碑,碑文:“陈公仲甫字独秀,母高太夫人合葬之墓”,并以先祖的四个儿子名字而立。碑文为安徽省书画院葛介屏书。这就是相隔33年后,陈独秀墓的第三次修建。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中指出:“过去常说十次路线斗争,现在应该怎么看?*同志那一次不能算了。*同志这一次也不能算了。这就减去了两次。*、*是反革命集团。陈独秀,还有瞿秋白同志、李立三同志这三人,不是搞阴谋诡计的……”第四次大修是由于我们后代给*写了封信,其中一点就是关于墓地之事。*亲自批示:对陈独秀墓可作为历史文物加以保护,请安徽省考虑,可否从地方财政中拨款重修,并望报*。安庆市*先后拨款2万元进行了修葺。碑文只有“陈独秀之墓”这五个字,由安徽省书画院张建生书。陈独秀墓园得到了重修和扩建,也竖立了“安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这一次,墓身砌上水泥,但坟顶却未封,依旧黄土朝天,寓意盖棺而论未定。
1994年又经国家文物局审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拟报国务院核定公布。第五次修墓也是因为我们后代及叶尚志先生先后上书*,1998年曾庆红、李铁映对此做出批示。同年11月,*办公厅督查局正局级督察员刘国能、羿福珍到安庆就批示办理情况进行专项督察。安徽省*于1998年批准陈独秀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努力,1999年底国家文物局及安庆市*共计拨款130万元,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葺。由占地200平方米,扩大至1058平方米的二层墓台的墓地。碑文是集的唐代文学家、书法家欧阳询的字。2005年至2007年,在安庆市委、市*主要负责人直接关注下,倡导市、县各级部门及党员捐助1000余万元,扩建了目前较为有规模的墓园,并竖立了先祖的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