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趣闻 如果他成功了 中华文明将改写!
王莽生于西汉末年,少时,随叔父田猎。王氏家族是当时权倾朝野的外戚世家,先后有九人封侯、五人出任大司马,是西汉最显贵的家族。族中人,多为将军、列侯。唯有王莽独守清净,生活简朴,为人谦恭,师从沛郡陈参学习《论语》;服侍养母甚孝,行为检点。对内侍奉诸叔,对外结交贤士。
公元8年12月1日,王莽建立新朝,取代西汉王朝,建元“始建国”,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登基初始,王莽就大事拳脚,立马推行以“复古改制”为口号的全国范围内的大改革。
首先,他把全国土地改为“王田”,不准买卖;其次,他将奴婢称为“私属”,不准买卖;第三,王莽改革币制,评定物价;接着,他推行“五均六莞”,即在首都长安及五大城市设立五均官,*管理五均赊贷及管理物价,建立贷款体系,征收商税,由*经营盐、铁、酒、铸钱和征收山泽税;另外,他大力改革*机构,调整郡、县划分,改易官名、地名;最后,他还改变少数民族族名和首领的封号。
先不论王莽篡汉的是非,但从这套改革方案来看,就能发现其卓越的政治才华。他深知当时政局问题出自社会中下层,所以就制定了针对性的策略:反对土地兼并,解决奴婢盛行与商人资本过度发达等问题。该政策一出,王莽的政权就获得中小地主的肯定。因此,新朝在两汉之际的动荡中暂时得以稳定下来。
王莽深知“下层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道理,知道社会矛盾的产生,总是自下而上的。表面上,王莽是在借以满足中下层统治阶级的政治诉求,从而稳定这个封建地主阶层,实际上,他的改革最终有利于农民百姓。然而,为了打击大商人和兼营商业的豪强地主,王莽频繁调整币制,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后西汉时期的社会经济。对王莽政权逐渐丧失信心,加上汉朝旧民的“念旧情节”,终于于公元21年爆发绿林赤眉起义。起义迅速由并州、济州等地席卷全国。
讽刺的是,起义军刚开始并没有明确的打击目标,直到刘氏地主集团混入起义*,这才将矛头指向王莽。公元23年,刘玄攻入长安,着龙袍称帝,更国号为“汉”,王莽仓皇出逃,下落不明;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学者胡适曾说,王莽是中国第一位*者。如果他的改革成功,中国将提前2000多年进入具有*性质的社会。如今看来,王莽改革中“土地国有、均产、废奴”三大核心,完全符合后来马列主义思想。有学者称,王莽改革的失败在于汉代的社会不足以为其改革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持,如果他出现在明朝,中国很有可能在明朝就进入工业时代。甚至有人认为王莽实际是一位穿越者,因为他的政治思想在当时的世界实在是太超前,以至于处在封建社会时期的中国还没有做好接受的准备。
王莽的改革很有可能直接改变中华文明的发展方向,甚至提前结束封建君主专制,这在中国封建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然而,王莽的远见卓识因为他的失败而全盘否定,如今绝大多数史书上,他的出现总是伴随着“篡汉”、“阴险”、“伪君子”等恶名,彻底成为历史上典型的丑角之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