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昏侯”两次刺杀梁武帝萧衍失败终招杀身之祸
齐明帝萧鸾死后,萧宝卷接班,但没有父亲的手段和能力,以致连续发生3起*,分别在建康东府城(建康宫城东南)、江州(今江西九江)、广陵(今扬州)发难,但三次起兵都没有成功。
其中萧衍的哥哥萧懿为平叛立下大功,但不久就被小皇帝当作疑似第4次*的对象除掉。萧衍事前曾向大哥预警,但愚忠的萧懿不听。萧衍预感自己的祸期也不远,暗中备战。思辨
萧宝卷的计谋
荒唐小皇帝
要灭掉萧衍一家
在遇到潘玉儿后,荒唐的萧宝卷做出了更多荒唐事。
潘玉儿是商人之女,想念过去的生活。萧宝卷投其所好,下令在皇宫中复原市场,还与潘妃一起开起了夫妻肉店,一个卖肉,一个卖酒。潘玉儿是市场主管,萧宝卷甘为笔录,做得不好还得挨老婆棒打。他还很喜欢到潘玉儿家里去玩,亲自到井边打水,给厨子当下手,动手炒菜,吃饭时与一帮亲信挤挤挨挨混坐在一起。
看到皇帝这副德性,有点本事的人难免产生“非分之想”。始安王萧遥光,太尉、江州刺史陈显达,将军崔慧景等先后在建康、江州、广陵起兵反叛,杀至建康城下,不料都兵败身亡。
在平定叛军的过程中,齐宗室、雍州刺史萧懿功劳很大。事后,萧懿从雍州军区司令升任国防部长(尚书令)兼首都卫戍区司令(卫尉),上朝时在大臣队伍中排在第一个。萧懿对皇帝的重用感激得不行,铁了心尽忠。不过,像萧懿这样的铁杆忠臣实在太少,以致萧宝卷并不信任他,最后决定要除掉这个“隐患”。萧懿真是愚忠到了家,事先得到皇帝要毒杀自己的消息,居然还不肯逃跑,还说什么“自古皆有死,岂有叛走尚书令邪?”而且,他死前还准备把自己弟弟给带上:“我弟弟萧衍正在雍州,我可是为朝廷担心得很呀!”
“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萧宝卷决定将萧懿灭族,当然包括远在雍州的萧衍。
计划:行刺
出场人物:郑植(刺客)、萧衍(被刺者)、郑绍叔(联络人)
●当面揭破刺客身份
小皇帝于10月毒杀萧懿后,严密*消息,先后派出两拨刺客,是为“A计划”(行刺计划)。小皇帝企图以最省事的方式杀掉萧衍,但都被事先得知消息的萧衍挫败。
第一次刺杀非常精彩,不得不说。萧宝卷派出的刺客叫郑植,是大内侍卫、直后将军,深怀绝技。他有个弟弟叫郑绍叔,在萧衍手下当长史,与萧衍关系很好。郑植想利用这层关系,让郑绍叔出面请萧衍来作客,乘其醉酒,杀之于席上。大家喝得面红耳赤,郑植开始去摸剑柄,不料萧衍突然端起酒杯走过来。郑植心想,萧衍死期到了,竟然主动来送死,万万不料对方微笑着说:“朝廷派你来害我,今日闲宴,可是个大好机会哦!”(朝廷遣卿见图,今日闲宴,是见取良会也。 )热闹的酒宴突然静得出奇。郑植不愧是见过大场面的人,大惊之下很快笑对:“今日且饮酒欢笑,待到明日再刺杀将军。” 这则载于正史的精彩故事不需要任何改编,简直就是现成的电影剧本。
郑植在那一刻明白了,弟弟郑绍叔已经是萧衍的人。郑绍叔和萧衍交情不一般。贤首山之战,萧衍大放异彩,郑绍叔时任萧衍的参军,从此认定萧衍是个大英雄,前途不可限量。战后萧衍回京,为避免萧鸾猜忌,遣散所有门客。郑绍叔死活不肯走,无奈萧衍不准,只得回到寿阳家中,一直不肯出来做官。等到萧衍出任雍州刺史,郑绍叔马上赶去投奔,做了宁蛮长史。
计划:袭杀
出场人物:刘山阳(袭杀者之一)、萧颖胄兄弟(亦为袭杀者)、王天虎(信使)、萧衍(被袭者)
●用两封空函化解危机
萧宝卷知道萧衍不好对付,制定了两套方案,刺杀只是其一,同时还有一套“B计划”(袭杀计划)。即令刘山阳率精锐3000人,会合荆州长史萧颖胄部袭杀萧衍。为麻痹萧衍,朝廷的公开命令是让刘山阳到益州(今四川)去当巴西太守,因荆州是刘去益州的必经之路,以便刘、萧两部会合,突袭襄阳。
萧衍对小皇帝的伎俩看得一清二楚,不费一兵一卒,仅用两封空函,就看到了刘山阳的头颅。他给了荆州长史萧颖胄派到襄阳打听消息的亲信王天虎两封信,让他带回荆州给萧颖胄。萧颖胄、萧颖达兄弟打开信,发现只有“天虎口具” (由天虎口头传达)四个字,就问王天虎萧衍带了什么话。可怜王天虎一脸茫然和无辜:啥都没有啊!荆州官员知道萧衍有信来,都过来问,萧颖胄兄弟答不上来,大家自然认为萧颖胄兄弟与萧衍有密谋。这事传到刘山阳耳朵里,他哪还敢进荆州城?萧颖胄兄弟有口难辩,权衡了半天,最后认为和萧衍一起干比较有前途。随之,萧氏兄弟杀了王天虎,以他的头为诱饵,把刘山阳骗进城杀掉。他们又把刘山阳的头送给萧衍表示诚意。
萧衍仅用两封空函就取下刘山阳的人头,不仅在将士们心中树立了光辉形象,还瓦解了萧宝卷的第一波攻势,同时把荆州争取过来,扩大了对抗建康朝廷的力量,可谓一石三鸟。大伙佩服得五体投地,坚定了跟着萧衍干到底的信心。
萧衍的计谋
联合荆州军发难
萧宝卷两次刺杀萧衍不成,反而把自己的杀心完全暴露,胸有韬略的萧衍自然不会坐以待毙,索性起兵发难,开始了他野心勃勃的计划。
其实早在萧宝卷刺杀他之前,萧衍就已经暴露他要另立新朝的决心。在担任雍州刺史时,他就自比商朝末年的西伯侯 ,初露取代南齐之意。
不过,在筹划向萧宝卷朝廷军事进攻的同时,萧衍还在考虑一个政治问题:立谁为帝?干什么都得有理由,打仗也需要师出有名。萧衍和萧颖胄合计,决定立萧宝卷的八弟、身在江陵城、年仅14岁的南康王萧宝融为帝,萧颖胄为尚书令(总理),萧衍为左仆射(副总理)兼前线总指挥。
萧衍的手下知道后急了:预立的皇帝在江陵,“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是人家萧颖胄,咱们都成他的打工仔了?
萧衍明白大伙的想法,大家把身家性命都押在你萧衍身上参加*,不就盼着你以后当皇帝,个个封妻荫子、升官发财嘛!可萧衍却把胜利果实拱手让人,跟着你混还图个啥!萧衍赶紧宽慰大家的心:必须暂时先让一步,稳住荆州的萧颖胄兄弟,等拿下建康,军队在我们手里,再回过头来对付荆州,易如反掌。否则,大仗还没开始,现在就内讧,很可能雍州和荆州一块玩儿完,到头来一场空。众将一听有理,觉得跟着萧衍干是跟对人了。
第1 步
围城打援
●将朝廷主力引出,水淹朝廷大军
同年2月,萧衍率军从雍州出发,进抵郢州(今湖北武昌)。郢州刺史张冲防守长江南岸夏口城,将军房僧寄防守长江北岸鲁山(位于今大别山南麓),挡住萧衍军的东下水陆去路。萧衍令先锋大将王茂和曹景宗率军南渡长江,会同荆州军合围南岸的郢州,自己亲率雍州军主力包围鲁山。官兵们都跃跃欲试,想要发动进攻,不料萧衍摇头不允,下令围而不攻。
5月,建康朝廷派来的13路援军向郢州开进。荆州的萧颖胄慌了,信心动摇,开始后悔与萧衍一起冒险。他写信给萧衍,主要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表示不满,认为萧衍对郢州围而不攻是坐失良机;二是朝廷大批援军压境,估计很难顶住,建议向北魏求援。
萧衍看到来信,诡秘一笑。他围而不攻在等什么?原来,萧衍等的就是萧宝卷派援军救郢州。这样一来,把朝廷主力从首都调出来,他好用围城打援的战法,将朝廷的生力军消灭在外围战场,之后攻取建康就容易多了。萧衍的军事眼光确非萧颖胄可比。
朝廷援军虽多,但千里迢迢劳师远征,又忌惮在加湖水泽一带(今湖北黄陂东南,离郢州30里处)严密设防的雍州水军,遂在高地干燥处安营扎寨,与荆雍军形成对峙。进入7月,雨季到来,江水暴涨,漫上朝廷援军营寨。
萧衍见时机已到,遂派两大前锋王茂和曹景宗乘机挥军进攻,指挥高大的楼船把朝廷13路援军冲得七零八落,简直就是三国关羽“水淹七军”的翻版。可怜萧宝卷派出的精锐之师有力使不出,泡都没冒几个就玩儿完了。见此,坚守鲁山和夏口城的当地守军自知再抵抗也没用,也投降了。
第 2 步
乘胜追击
●大军直压建康城
现在郢州打下来了,大伙想休息休息,萧衍则急了,命令乘胜直趋建康。江州(今江西九江)是长江中游荆楚战略区和长江下游扬州战略区的界线,也是东进水路和陆路上必须克服的战略据点。镇守此处的是刺史陈伯之,其子陈虎牙正是之前增援郢州的13路援军副总指挥。加湖大败,陈虎牙侥幸逃回,在父亲面前把萧衍的厉害大大说了一通。
8月14日,萧衍军进抵寻阳(在今九江西南),陈伯之畏战而降。萧衍率军继续东进,镇守姑孰(今安徽当涂)的申胄干脆弃守,逃回建康。9月底,萧衍大军进至建康城南郊,兵临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