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死后三十万青州军要解散是谁挺身而出?

建安二十五年,即公元220年,曹操病逝于洛阳。治丧大臣是贾逵。这个时期的曹魏集团暂时处于空转时期,老大曹操死了,太子曹丕还在邺城,鄢陵侯曹彰也还在长安。曹魏集团的主导权,暂时落在治丧大臣贾逵手里。贾逵面临的局势,可以说很棘手。管事的家属一个都没来,可中原地区的老百姓苦于曹氏集团一连串的劳役,随时有可能生变,恰恰这时流行瘟疫,雪上加霜,形势严峻。文武百官们怕天下有变,因此大多主张秘不发丧。

贾逵在这个非常时期充分显示了他掌控局面的能力,他力排众议,主张公开发丧,而且内外大臣都要来曹操灵柩前致哀,免得上下猜疑。然后又对参加追悼会的成员进行有效管制,在曹丞相灵前致哀之后,大家各就各位,不得轻举妄动。然而,局势不一定按照治丧大臣规定的步骤去走,总有一些计划外的因素,这些计划外的因素就是曹操的嫡系部队——青州军要解散回家。

一支规模如此大的军队忽然擅自宣布解散回家,其造成的恶劣影响,可想而知。青州军可说是曹操平定北方的主力部队。当年曹操镇压黄巾起义,一路打到山东的济北,受降三十多万黄巾军,加上家属有上百万人。曹操将这支队伍改编成职业兵,青壮年跟随他在前线作战,家属在后方种田种地,形成了兵农一体的军事体系。数万人甚至几十万人敲起战鼓说拜拜,那是怎样的场面?曹魏集团的成员一片恐慌,何况此时南边的孙权和西边的刘备正虎视眈眈呢。于是大家建议要立即进行制止,甚至要军法从事:“众人以为宜禁止之,不从者讨之。”

治丧大臣贾逵却认为当时局势不宜动武,曹操刚去世,曹丕尚未继位,这个时候喊打喊杀,可能会引起更大的乱子,如果青州兵和满怀抱怨的北方百姓拧在一起,后果更不堪设想,不如好好安抚这群人马,大家好聚好散,才能稳定局面。于是任由青州军散伙,并且通知地方,一路上妥善招待,发给口粮。实质上是默许了青州军集体退役。贾逵的举措赢得了良性的后果,青州兵在平和的气氛中解甲归田,曹丕也顺利继位。贾逵的高明之处在于,对于新旧交替时节的一些新的元素,他能够按照新的趋势去处理,因此能在顺应变化的同时,又能稳定原有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