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五代十国中后晋因何灭亡 游牧民族的不断侵略
五代之一的晋朝由沙陀人石敬瑭建立,史称后晋。他的先辈随朱邪执宜归唐,移居阴山府。父臬捩鸡善射,从晋王李克用征战有功,官至洺州(治所在今河北省永年县东南)刺史。石敬瑭原隶李嗣源麾下,为李氏婿。其妻即永宁公主,后称魏国公主、晋国长公主。石敬瑭助李嗣源夺得帝位后,被任命为保义军节度使(治所在河南省陕县),赐号“竭忠建策兴复功臣”,兼六军诸卫副使。
后晋疆域,除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外,建都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历2帝,共11年。
936年十一月,“契丹主(耶律德光)作册书,命(石)敬瑭为大晋皇帝,自解衣冠授之”。于是,石敬瑭筑坛于契丹主牙帐所在的柳林(在今山西省太原市南),身穿契丹服饰,即皇帝位,是为后晋高祖。他当即将幽、蓟、瀛、莫、涿、檀、顺、新、妫、儒、武、云、应、寰、朔、蔚等16州割让给契丹,并每年送与契丹帛30万匹。石敬瑭改是年为天福元年。
937年(后晋天福二年)夏四月,石敬瑭至汴州,改汴州牙城名为大宁宫,作为行宫。七月,召留在洛阳的百官全部迁汴州。次年冬十月,契丹册封石敬瑭为“英武明义皇帝”。后晋以汴州首都为东京,以洛阳为西京。
石敬瑭事契丹甚谨,不仅奉表称臣,称契丹主为父皇帝,岁输金帛30万,还“吉凶庆吊,岁时赠遗,玩好珍异,相继于道”。又经常给契丹太后述律氏、元帅太子、伟玉、南北二王,以及韩延徽、赵延寿等大臣分送礼物。契丹君臣稍不满意。就派人来责骂,石敬瑭常为此向他们道歉。后晋的使者到契丹去,大都受蔑视甚至挨骂。使者回晋国后说起这些事,朝野都感到耻辱。只有石敬瑭敬奉契丹毫无倦意,所以他从来没有同契丹发生过纠纷和冲突。后来契丹主不让他称“臣”,只要他在表文上自称“儿皇帝”,像自己家里人一样就行。。可是石敬瑭(892—942)的年龄,比契丹主耶德光(902—947)还大十岁。
石敬瑭及其臣僚搜括民财自肥,并大量向契丹贡献,加上水旱灾害,以致百姓普遍一贫如洗,负债累累,民不堪命。940年(后晋天福五年)春正月,他不得不下诏:“应天福三年终,公私债欠,一切除放。”翌年三月,又下诏:“天福四年终已(以)前,百姓所欠夏秋租税,一切除放。”942年(天福七年)五月,石敬瑭病重不能登殿视朝,六月卒。宰相冯道和马步都虞侯景延广认为石敬瑭子重睿尚在童年,国家多难,应该立年长之君。石敬瑭其它五子都已早死,于是立齐王李重贵为帝,是为后晋出帝(少帝)。944年七月改元开运。
后晋出帝本是石敬瑭兄石敬儒之子。石敬儒早死,石敬瑭以石重贵为子。石重贵少年忠厚,善骑射,曾任河东节度使、东京留守等官。出帝向契丹报晋高祖之丧时,称孙而不称臣。契丹主大怒,派遣使臣责问:怎么不先向我禀告,即自行继承帝位?宰臣景延广答复时出言不逊。契丹卢龙节度使(治所在今北京市城区西南)赵延寿企图取代晋朝而称帝,趁机多次煽动契丹进攻后晋,契丹主表示同意。
943年(天福八年)十二月、944年(开运元年)正月之际,后晋平卢节度使(治所在今山东省益都县)杨光远密告契丹说:后晋境内发生严重饥荒,非常困难,趁此机会进攻可以一举成功。契丹主调集山后(今河北省太行山、都军山、燕山迤北临近地区)及卢龙军共5万人,由赵延寿率领为前锋,进攻后晋。契丹军迅速深入。944年二月,后晋马军都指挥使李守贞等,败契丹于马家口(今山东省郓城县北),契丹骑兵数千人溺死于黄河中,被俘被斩者亦达数千人。三月,耶律德光亲率大军10余万人列于澶州(治所在今河南省濮阳县南)城北,与后晋出帝对阵。两军苦战至傍晚,双方死伤不计其数。日暮,契丹军撤退。
是年十二月,契丹军又大举进攻后晋,遭晋军顽强抗击,契丹军北撤。翌年三月,契丹8万多名骑兵又南下。在阳城(位于今河北省安国县境)附近白团卫村,后晋北面行营都招讨使杜重威的大军被契丹军层层包围,粮、水均尽。又逢东北风大作,屋破树折,契丹军顺风放火突击。后晋军士卒愤怒,大呼不能等死,要求立即反攻。马步都监李守贞率药元福、符彦卿、皇甫遇等将逆风冒死出击。契丹军大败北撤。退往幽州。
这两次契丹军南下,后晋处于劣势,全靠沙陀、汉两族将士用命拼死抵抗,才转败为胜。由于契丹军连年出征,后晋疲于奔命,边民生命涂炭,契丹人民及其畜群损失也很多,国人厌战。甚至述律太后也有和解之意,对其子耶律德光说:即使你得了后晋的土地,也不习惯在那里居住;万一有什么闪失,你后悔就来不及了。
946年(开运三年)十月,后晋派杜重威和李守贞领兵北上,接应诈降的契丹瀛州刺史刘延祚和赵延寿。十一月,后晋军至瀛州,只见一座空城,连忙南撤。杜重威等一路上焚烧民房,抢夺妇女,至滹沱河(在今河北省西部),与契丹军夹河对峙。十二月,契丹军包围晋军,内外断绝,军粮将尽。贪财怕死的杜重威妄想也当“儿皇帝”,率诸将降于契丹。契丹军顺利南下。降将张彦泽率领2000名骑兵首先攻入开封。出帝*未果,降契丹,后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