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惊讶 10两银子一枚鸡蛋 我都不敢多吃

历史和现实反复启示我们,“坏人”是坏的制度惯出来的,“好人”是好的制度制约、引导出来的。与其寄希望于发现“好人”,不如多花功夫在建立健全制度上。

从皇帝“伙食费”看古代治理贪腐

皇帝这份“工作”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有滋味,风险高、工作量大且不说,光是后勤部门报花账这事,就很难对付。比如,自己的伙食开销到底是多少,没几个皇帝搞得清。不同的皇帝对于这笔糊涂账,有不同的态度,有的一直被蒙在鼓里,有的想办法震慑“蛀虫”,有的则假装糊涂。

宫廷鸡蛋30两银子一枚

根据留下来的食堂账本,明朝万历皇帝的伙食开支是每月480两白银,折合人民币15万元左右,费用惊人。到了清代,皇帝的伙食标准飙升得无法想象,小皇帝溥仪每年要消费肉类一万斤、家禽3000只,伙食费达20万两白银。

万历皇帝作风懒散,创造过30年不上朝的纪录,对财务问题可能不上心;溥仪正是上幼儿园的年龄,骗小孩子不需要技巧,所以这两个例子可能有点儿极端。那么,正常的情况如何呢?

清朝早朝时间从凌晨5点开始,大臣们为了不迟到,每天起得比鸡还早。有一天,乾隆帝亲切地问候一个大臣:“你天天上班这么早,在家吃早点了吗?”大臣说吃了,乾隆又好奇地问:“早点吃什么呀?”大臣答:“俺家不富裕,随便吃几个鸡蛋。”

乾隆惊讶得倒吸一口气:“天哪,10两银子一枚鸡蛋,我都不敢多吃,你还哭穷!”大臣立即明白是有人搞鬼,但也不好乱说,只好顺着敷衍道:“外面卖的鸡蛋都是残次品,特便宜,质量好的鸡蛋我们哪里吃得起。”乾隆这才释怀,反过来安慰大臣:“别急别急,咱以后涨工资。”

到光绪帝时期,宫廷的鸡蛋进价已变成30两银子一枚,其实市场上才卖三四个铜板。光绪偏偏好这一口,因此每年要“吃”掉上万两白银的鸡蛋,弄得自己都有点儿负罪感。有一天跟翁同龢闲聊,光绪问:“鸡蛋好吃是好吃,就是太贵了,翁老师你能吃得起吗?”翁同龢也不敢直言:“过年的时候买个把鸡蛋,给孩子们解解馋,平时不敢想。”可怜的光绪皇帝,终生都以为吃鸡蛋属于高档消费。

无可奈何的“汤面管理处”

道光皇帝特别节俭,每年全部的生活支出,还不及后来他的儿媳妇慈禧的一半,弄得后勤部门清汤寡水,大家都很郁闷,就不断“创新”贪污思路。时间一长,道光隐约感觉不对,就想搞搞调研。

有一天开早会,道光帝突然问大军机曹振镛:“你家平常做饭,都是谁买菜?”曹振镛知道皇上最欣赏艰苦奋斗的*,痛快地回答:“保姆买菜我不放心,下了班俺自己上菜市场。”道光帝切入主题:“那鸡蛋多少钱一个呢?”曹振镛是个情商超常的*湖,他一盘算,管后勤的可都是皇帝身边人,岂能瞎掺和,便顺口编了个故事:“我小时候得过一场大病,差点儿死了,医生嘱咐千万不能吃鸡蛋,一吃就没命,所以我家从来不敢买鸡蛋,真没口福啊!”

道光皇帝还曾经想过叫“外卖”,这在今天是很平常的事,他硬是没办成。道光帝上任前,曾在前门一家小吃店吃过一碗汤面。这家的汤面做得实在是好,以至于道光帝念念不忘。登基后,皇上有一天发现吃饭开支过大,就明确指示伙食不要太讲究,多搞家常的,比如汤面之类的。

第二天,后勤事务管理部门内务府递上一份报告,建议设立汤面管理处,选派得力*挂帅;修建汤面厨房一所,增加事业编制若干;请求拨付筹办费60000两,此后每年需要15000两保证运行。皇上一看差点儿晕过去:“这也太夸张了吧,前门外就有一家汤面馆,不能让太监去买吗?”过了几天,内务府的人报告说,前门外的那家馆子早就关张了。可怜的道光皇帝只好认了:“算了算了,我不吃汤面了!”

桌子一拍震慑“蛀虫”

有一次,咸丰皇帝书房的门坏了,后勤部门的意见是换个新的,皇帝说修理一下就行了。门修好了,报销单据上写着白银5000两。咸丰帝大为震怒,桌子一拍:“你们当我是*!”立即下令组成专案组,要求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讯问了好几圈,结果出来了:具体办事的*是新来的,业务不太熟,加上第一次给皇上办事,心情非常紧张,错把50两填成了5000两。既然领导还有点儿专业知识,后勤部门着实小心谨慎了一阵子,但领导也不能事事都查,时间一长,依然如故。

光绪与慈禧关系微妙,趁老佛爷60大寿之机,光绪定做了手镯作为生日礼物,表表忠心。内务府的庆宽是经手人,报销了40000两白银。光绪责问:“怎么这么贵?”庆宽笑笑:“太后看过了,说很喜欢呢。”光绪很不快,暗下决心要除掉这个蛀虫。恰好此时,庆宽通过私下运作,包揽了慈禧寿辰庆典的*采购工作,他的同事们眼红了,集体向皇上举报他的桩桩劣迹。光绪则顺势撤销了庆宽的一切职务,责令其提前退休。

揣着明白装糊涂

慈禧太后当政那些年,是大清历史上腐败分子过得最“舒服”的时期。这是因为慈禧自己就十分贪财,而纳贿收礼少不了帮手,鼓励报花账就成了她购买忠心的妙招,事情更一发不可收拾了。

有一天,后勤部门出去采购了100个皮箱,每个箱子报销60两银子。军机大臣阎敬铭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还主管过财政部门,知道这里面猫儿腻不小,便悄悄告诉慈禧:“现在市场上的皮箱,每个不会超过6两银子,内务府明显是报花账、骗领导,不认真查处不得了。”

慈禧连连摇头说:“你别听人嚼舌根子,哪能这么便宜。”阎敬铭以为领导不了解行情,说我们家前天刚买了一个,还是名牌呢,也就几两银子,而且,集中采购的价格更低!慈禧这下不高兴了:“那好吧,给你半个月时间,你帮我买100个便宜箱子,办不到你负责。”

第二天,阎敬铭兴冲冲地带着钱上街,不料所有箱包店都不开门。好不容易敲开了一家店,老板压低嗓子说:“昨天宫里来人了,通知箱包店一律停业整顿半个月,如有违反,以后就不能开店了。”阎敬铭心想少跟我来这一套,我就不信正不压邪!奋笔疾书一封信,派人送给天津道台,请他赶紧代购100个皮箱送来。

半个月过去了,天津那边消息全无,就连送信的也不见踪影,急得阎敬铭想撞墙。几年后他才知道,当时有人硬塞给送信的1000两银子,让他滚得越远越好,不然小命不保。气得阎敬铭破口大骂:“洪洞县里没好人!”

内务府的*天生都是坏蛋吗?不是坏蛋就不能到内务府工作吗?不是!他们都是经过层层把关选拔进来的,如果政治不可靠、品德有瑕疵、业务不精通,根本没有机会来为皇帝管理家务和财务。可是在清代,内务府却是最臭名昭著的部门,是腐败分子暖洋洋的温室,贪腐案件易发多发,许多*成了明火执仗的劫匪,而且谁都拿它没辙。同样一个人,怎么会由天使变成了野兽呢?

原因很简单,内务府一直缺乏刚性的制约制度,更不要说现代财务制度;加上在皇帝身边工作,各部门巴结还来不及,谁敢监督?内务府编制超过3000人,指望皇帝一个人进行有效监督是不现实的;再说日久生情,猫和老鼠朝夕相伴,也会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