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电的古人是如何度过炎热的酷暑的

初夏有个扇子就行,但到了炎夏之时,要是没有风扇空调我们完全是难以想象夏天是如何度过的。那么在没有电的古人,自然没有空调风扇,他们是如何度过炎热的夏天,用哪些方法消暑呢?

扇子是首当其冲的最简单趁手的消夏用品。因为挥动可以加快空气流动,使汗液蒸发、体表降温,又被称为“凉友”。扇子通常以鸟羽、竹制成。唐以前,扇子多以鸟羽为材,据说魏晋时期,身处炎热地区的吴楚之士常手执一把羽扇,诸葛亮就是典型代表。汉代竹编的扇子,常见圆形或方形。

扇子流行得非常快,唐朝时已比较普遍。据说那时还有用皮制成的扇子,飒然成风,格外凉爽。除了扇风乘凉,扇子还演化出了不同的功用,比如用作仪仗的长

柄大扇、美人用来遮面的团扇……它们或威武或娇媚,着实风情万种。

汉代时“人工风扇”开始在富贵人家流行。唐代时出现了凉屋。到了明代,凉屋更为完善高明。古人不但用瓷器制作出碗、碟、杯、瓶,还发明了取凉之器瓷枕。瓷枕的枕面覆盖一层釉,冰凉沁人。

古人常用藤、苇、竹等编织凉席,最昂贵的是象牙席。据说汉武帝时,曾经以象牙簟赐给宠妃李夫人。还有一种丝绢编织的凉席,在南朝梁人刘孝仪的形容中,使用时会觉得夏室已寒,想穿上冬天的裘袄,即便室外炎热如沸,也用不着扇子。语虽夸张,却可见其神奇的避暑效果。

据说,乾隆非常喜爱瓷枕,一次得到一瓷枕后,诗兴大发,题诗一首:“瓷枕通灵气,全胜玳与珊。眠云浑不觉,梦蝶更应安。”《周礼》中提到“冰鉴”,堪称古代的冰箱。冰鉴类似盒子,内部空,将冰放其中,再把食物放在冰中间。这样食物可以防腐保鲜。

古代除了一些物件在夏天受欢迎,还有冰凉的饮食。诗人杨万里就大赞过:“似赋还咸爽,才凝又欲飘。玉来盘底碎,雪到口边消。”宋朝就已出售冷饮,诗云:“帝城六月日停午,市人如炊汗如雨。卖冰一声隔水来,行人未吃心眼开。”宋代冷饮已经有冰糖冰雪冰元子、雪泡豆儿水、雪泡梅花酒、酸梅汤等。元代之后,冷饮品种越来越多,像《红楼梦》中出现的玫瑰露、木樨露、玫瑰卤子汤等。除了冷饮,消暑食物还有瓜果凉茶。

还有些大人物能够摒弃外物,清心静气。白居易诗曰:“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这般超脱心境实在令人佩服。

相比科技发达的现代,古时的消暑方法既环保低碳,又趣味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