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打败仗就扔老婆摔孩子 刘备是不是敦厚君子?
“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曹尔”。曹操雄才大略,自然是三国时期的一代枭雄。刘备从一个织席卖履之徒,崛起田陌之间,终成帝业,也算得上人杰。
刘备在《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以及以往的历史资料,民间传说中都是一个正统的很正面的正人君子的形象,特别是桃园结义,被大力渲染,广为传诵,成为后世忠臣义士的千古楷模。然而历史上真实的刘备,却是一个假仁假义的伪君子。记不清谁说过这么一句话:统治者面前是没有真正的仁义可言的。刘备和公孙赞是朋友。公孙赞和袁绍在磐河大战时,刘备出兵相助,这时候刘备认识了被后人称之为常胜将军的赵云。赵云乃世之虎将,大将之才,这是刘备以后开疆拓土梦寐以求的难得人才。刘备一见赵云爱不释手,特别喜欢。不知道他和赵云说了些什么,赵云大发感慨地说:我误认为公孙赞是英雄,原来他和袁绍是一样。战争结束后,刘备拉着赵云的手,不忍分开,洒泪而去。刘备对好朋友的大将这样亲近的举动意思很明显,很不够朋友。
曹操为报父仇,起兵攻打徐州。徐州牧陶谦请刘备助战。刘备和公孙赞借兵二千,同时借赵云一用。战争结束后,赵云不得不回到公孙赞处,这时候这备与赵云的感情日深,赵云已是心在曹营身在汉了。有人说:朋友是用来背叛的,这话用在刘备身上,在恰当不过了。刘备解徐州之围后,自领徐州牧,后来被吕布打败。后来曹刘联军打败并生擒吕布,夺回了徐州。吕布在临刑前,恳求刘备看在过去辕门射戟,帮过他的份上,给他说句好说,借以保全姓名。曹操不忍心杀了吕布,看刘备的意见。刘备说:“君难道忘丁建原与董卓之事呼?”操猛醒,下令拉出去缢死。吕布大怒破口大骂:大耳儿最无信义。刘备要杀吕布,完全是要除去一个以后争夺天下的劲敌。而曹操不杀吕布是因为吕布是一个难得的人才。曹操爱惜人才,心胸阔大,可见一斑。
刘曹联军打败吕布之后,搬师回京。曹操保刘备做了左将军汉寿亭侯,应该说曹操很看重刘备,对他也很够朋友。一次两人煮酒论英雄时,曹操说:“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曹尔”。刘备吓得面无人色,投箸于地。曹操认为刘备是个英雄,人中之龙,非池中之物,不会久在人下,早晚有一天要和他争天下的。按说他完全可以找个理由把刘备除掉,或者设个套让他钻,很容易的事情。当曹操没有这样做,后来他还保奏刘备带兵出征。刘备乘机逃走。从曹操不杀刘备和刘备杀吕布之事看,曹操的气量要比刘备大的多。而且曹操对刘备够朋友,而刘备却不够义气。
刘备背叛了曹操,曹操自然也就不再对他客气,几个冲锋,刘备大败而逃,最后不得已,投靠本家兄弟刘表。刘表是真心欢迎他的,并且还想杷荆州托付给他。而刘备看到荆州这块肥肉,早已是垂涎三尺,可惜碍于兄弟的情面,一时还不好下手。也许刘备的名字起的不好,一个备字,使他老走背运,行事自然也不太顺利。你说和谁争地盘不好,偏偏老是碰到自家兄弟,这使得刘备很为难。心里垂涎别人的地盘,却又碍于兄弟的情面,很无奈。刘备在荆州时间不长,刘表就去世了。很快刘表的小儿子刘琮就背着他投降了曹操,这使得刘备没来得及做下不仁不义之事,算是成全了他。假如,过上一年半载,刘备早晚会急出事来,那时候把假面具撕下来示人,可就不好看了。刘备占据荆州以后,可就有点急不可耐了,急切得撕下了仁义的面具,完全暴露了他的本来面貌,什么兄弟,现在管不了那么多了。
刘备的下一个目标是西川的另一个本家兄弟刘璋。刘备借张鲁有图川野心的机会,在张松、法正、孟达等人的的窜攫下,刘璋请他的本家兄弟刘备入川防范张鲁。结果怎么样呢?引狼入室,引火烧身。刘备提兵入川袭取了涪关,进兵雒城,强占成都。刘璋成了他兄弟的阶下丘。这时的刘备应该不好意思了吧,人家好心好意请你来,你怎么能对自家兄弟做出这等事来,这还是你一路高歌仁义,高举道德大旗的刘备所为吗?刘备厚着脸皮说:“我其忘了仁义,实在是不得已。”言外之意是说,我是很讲仁义道德的,我并不想这样干,是我手下人逼我,我没办法,才出此下策。真是厚颜无耻。刘备用诡计骗取了涪关,杀死了刘璋的大将高沛、杨怀以后,当晚设宴庆功。刘备说:我们今晚要好好快乐一下。军师宠士元说:把攻打别人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是不对的。这时候你看刘备的仁义之心何在呢。
曹操说:“宁叫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可见曹操是不讲什么仁义道德的,就这句话气走了挂印封金决心跟他一起打天下的陈宫,并为后世诟病。曹操敢说敢为,不失为奸雄的本色,也还不失为一个真字。总比刘备的虚伪和假仁假义不知要好多少倍。自古以来桃园结义,被后人推崇备至,特别是被江湖帮会所利用。一个义字,捆住了多少英雄豪杰的手脚,使之死心踏地的为所为的大哥卖命。而真正到了义与利相冲突的时候,统治者,往往舍义而取利。比如赵匡胤当了皇帝不久,就因为情人的哥哥,竟然杀人了他的结义兄弟。唐太宗李世民为了争夺皇位,在玄武门把自己的哥哥和弟弟杀死,这样的事情历代有之。统治者的义是麻痹兄弟的工具,捆绑兄弟的绳索。他们只有一个目的,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