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人出行如何打尖住店
每当我们外出旅行总会少不了住店,但是在古代由于交通不发达,这客栈就成了行人们的救星。可是古代住店是有很多讲究的,不是有钱就可以居住,还需要一系列复杂的手续。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古人打尖住店是什么样子的。
古时候的人出行普遍的都是步行、特别是老百姓、至于马子和车那是一定的奢侈品的、非富即贵是用不起的。不过古时候人们的互通友好还是普遍的、所以出远门在路上不比担心自己没地方住啊没食物吃啊、人们还是很善良的能主动地去接待留宿过家。
不管有钱没钱,如今的年轻人都热衷于出门旅游,然而,离开家门也就离不开吃饭、住宿的琐事。那么在古代,打尖(京津一带行路途中吃便饭叫打尖)、住店又是怎么个情况呢?
1.一场不得不走的旅行常常属于“快递小哥”
因为户籍和税收的原因,古代的中国人能随便出门旅游。最常见的是商务旅行——信使,也就是中国快递行业最早的从业人员。而中国最古老的客栈–驿站,也是专门为执行公务的信使官吏所设置。从商代中期到清光绪二十二年止,驿站长存三千余年。
2.“介绍信”、护照样样全
除了不能随便出门旅游,古代旅客也不能随便开房。如果是官员、商人出差,或得到官方授权的外事活动,都会持有路引、门券或鱼符、牙牌等,相当于现代的“介绍信”。光有身份证明不行,旅店还要详细登记住店客人的姓名、籍贯、职业、目的地、所为何事,比现在的登记手续还严格。
此外,古代人甚至还有出国用的“护照”。电视剧《西游记》中,老提到唐僧师徒的通关文牒,不过,据悉历史上真实的玄奘,并没有取得官方的介绍信,是一路混迹在商队中私自出国取经的。
3.睡柴房和马圈不是传说
与现代的总统套房、豪华间和标准间一样,古代对客栈的房间也进行了分级不同时期的称谓不同,通常有天号、地号、人号、通铺、柴房、马圈。
4.官办旅馆在特定时日免收房费
现代旅馆在一定时段会推出“特价房”,而古代旅馆也会给客人打折,甚至免费。《宋朝会要》记载,官办旅馆在雨雪天和“冬至”、“寒食”等日子,应免收房费。此外,在疫病流行时,也有免房费的现象,相当于今天的慈善活动。
5.古代也有外事宾馆
我国古代的中外使节互访相当频繁,因此专门为外宾服务的外事宾馆也早已有之。如“扶桑馆”专门借贷日本人,“暮在里”专门安排来自朝鲜半岛的使节和游客。隋唐、宋朝时期,外事宾馆改称为“四方馆”,元明清时期,这类宾馆又称为“会同馆”。
6.古希腊:公元前4世纪就出现旅馆广告
跟只能出公差的中国古人不同,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人就热衷于出门。他们常参加宙斯大祭之日的“奥林匹亚庆典”,参观的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这也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雏形。到公元前4世纪,随着游客的增加,精明的旅馆店主开始在路边放广告牌,指导游客找到路边的旅馆。
虽说古代的交通没有现在发达,但是古人却想了补救措施。至于客栈的等级也像是现在宾馆的等级,象征着不同人的身份。由此可见,古人的智慧以现在方方面面,丝毫不逊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