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昭陵圣号碑麻姑献寿图之谜

如果进入昭陵明楼内,我们会看到传说中被大火焚烧用铁箍修复的圣号碑。这座石碑又叫“朱砂碑”,通体用优质石材雕刻而成,高逾4米,碑首正中开光部分用满蒙汗三种文字雕刻出“昭陵”字样,碑身正面则刻着“太宗文皇帝之陵”七个大字。最为特殊的是,此碑周身用朱砂涂成深红色,所以得了个“朱砂碑”的称号。如果不是那场雷火烧得它有些斑驳,这圣号碑会更加耀眼。更加诡异的是,传说每到阴雨天,这座石碑的背面竟然会出现一幅水墨丹青——麻姑献寿图!这是怎么回事呢?它与冯德麟又有什么关系呢?这是偶然现象吗?

“麻姑献寿”是咋回事?

麻姑献寿图是我国民间常用的年画图案,这麻姑究竟何许人也?清代有本书叫《坚瓠秘集》记载,麻姑是五代时期麻秋的女儿,麻秋为人很严酷,他负责督促工人筑城,没日没夜一直到天明鸡叫时才可以休息。麻姑于心不忍,常常假装鸡叫声帮助苦役们。她爹知道后,气得不得了,麻姑害怕就逃到了山里,他爹穷追不舍竟然要放火烧山,恰巧王母娘娘路过,就化出一场甘霖灭了火,并且带着麻姑到了南方的麻姑山,山中有清泉十三泓,麻姑用它们酿酒,十三年这酒才酿成。正巧逢着王母寿辰,麻姑就带着酒去瑶台献酒祝寿。

另一种传说是麻姑这个女人长着四寸长的鸟爪,有一天路过某位蔡姓人家,这家主人比较天真混沌,竟然说:“这女的手真好,真想得到她来给我挠背。”麻姑一听来气了,这小蔡的眼睛就遭了秧,流血不止。不过,作为献寿的麻姑,还是吉祥的象征。

“冯荒唐”折折腾腾改造圣号碑

冯德麟又是何许人也?怎么会跟圣号碑扯上关系呢?

冯德麟,又名冯麟阁,海城县人,生于清同治六年。青年时期,他本来是一个吃官粮的海城县衙役,因为和绿林中人有交往丢了铁饭碗,所幸一不做二不休反上“梁山”成了一个绿林好汉,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头头混成了叱咤锦州一带的绿林霸主。

不过这位冯老大可不能和梁羽生小说中的绿林豪杰相提并论,在日俄战争期间,他被收买成了日军探子,专门搜集辽南一带的情报,无奈被俄军发现,于是改行在库页岛上吃牢饭。

后来奉天士绅袁金凯等人磨破了嘴皮子,把他保释出来,这位先生又在光绪二十九年被清廷招抚,重新吃起了官粮。十几年后,他因为掺和“张勋复辟”又进了大牢,这回是张作霖保释了他,回到奉天的冯德麟没了军权。不过,1920年6月,当时的大总统徐世昌任命他为“三陵承办、盛京副都统兼金州副都统”。说白了,就是掌管关外三陵,顺便捎带管点儿金州地区旗务,他又回到起点,当官了。

冯德麟这一生可谓浮浮沉沉,啥都经历过了,按说应该洞悉尘世波澜不惊了,可是就在他任三陵承办期间,就牵出了这么一桩荒唐事。

明楼大火后“麻姑献寿图”消失

现在游客们想要追寻当年遗迹已经不能了,因为“麻姑献寿图”早已不复存在。

冯都统离开奉天后,他的灼灼法眼终于不再盯着昭陵了。当时的奉天省署便命令昭陵管理人员赶紧把这图涂掉,原因是在陵碑上作画实在很不雅。不过,负责清理的工作人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完全涂掉,这让人不得不佩服那两位画匠的功力,他们选择了很难清除的油彩。于是,圣号碑的背面就成了斑斑驳驳的模样。后来,辽宁省*处派苗文华为昭陵监视员,苗文华到任后巡查昭陵,瞧见了斑驳陆离的石碑,登时哭笑不得,他对着依然残留的油彩感叹:“圣号碑被无端画图的作法,是既可笑而又可惜。”

再后来,一场雷火无情地焚毁了大明楼,当然圣号碑也不能幸免于难,碑身被烧裂,因此用铁箍子加固。不过值得庆幸的是,那残留在上面的油彩全没了,冯都统的恶作剧终于告了一个段落。

说不尽离奇的石碑幻影、雕像流泪

其实昭陵圣号碑的幻影并不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号的,就在昭陵内,另一座著名石碑——神功圣德碑也曾出现幻影。

这座碑上的主要内容是记载清太宗皇太极的丰功伟绩,在建造陵寝的时候把神功圣德碑亭修建在陵寝的中轴线上,它的作用就是起到一个影壁的作用,寓意大清*一眼望不到头。据传,每到阴雨天,神功圣德碑背面就会隐隐约约出现一个人的形状,此人身材修长、翩若惊鸿,就像一个姿容俏丽的美女,因此有人叫这碑为美女石。“神碑幻影”也成为盛京十景之一,越来越多的人游览昭陵必然要仔细琢磨这石碑,还有很多文人墨客留下了诗文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