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形成“最虹桥”金字招牌
中新网上海3月4日电 (李佳佳)眼下,“最虹桥”已经成为上海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中的金字招牌。
4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一周年综合评估出炉。评估认为,长宁区抢抓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机遇,推动相关政策措施、功能平台和重大项目落地,打造“开放特征最鲜明,高端产业最集聚,城区配套最完备,辐射功能最突出”,充分凸显长宁在*商务区范围内唯一中心城区当仁不让的独有发展优势。
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肩负着一系列战略使命,而长宁区在其中拥有显著区位优势。去年2月,《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由国务院批复,长宁全域纳入“一核两带”功能布局的北向拓展带,是北向拓展带的起点,具有“一核两带”对内对外辐射的核心节点优势。
其中长宁西部(新泾镇及程家桥街道)19.9平方公里纳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核心区范围。长宁区作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上海市域内唯一的中心城区,作为上海链接长三角最近的中心城区,长宁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精品城区,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开放之城、更富创造力的智慧之城、更有吸引力的宜居之城、更强凝聚力的人民之城。
——高端产业最集聚,全球资源要素配置力显著提升。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长宁片区总部企业认定数达到49家,超过全区各类总部认定数40%。2021年,长宁片区总部企业综合税收总量达27.9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近30%,超过全区总部企业税收总量40%。其中,总部企业税收亿元级的9家;千万元级的18家;百万元级的9家。
长宁还在做深做实数字经济,全球数字贸易港率先作为,数字产业集群颇具规模,2021年数字经济企业综合税收181.5亿元,同比增长超过45%;积极打造上海数字经济产业引领区,深度推动五大空间载体、五大产业高地以及五大专项行动。
——辐射作用最突出,载体平台引领辐射力持续提升。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集聚高能级贸易平台,进出口总额占比优势凸显,长宁片区进出口总额(注册口径)占虹桥国际*商务区比重超50%;新联纺 Gracina生活馆、上海高岛屋日本进口品交易馆、深屹网络、世贸商城、希华馆以及百秋电商等一批“6天+365天”交易服务平台纷纷涌现。盒马X会员店跨境GO创新业务在东虹桥中心落地。打造创新创业首站,助力虹桥国际商务人才港建设,创投生态优势明显,累计举办8场创投沙龙;“虹桥智谷”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入选“科创中国”试点城市,成立双创服务联盟;集聚*、市级科技创新载体24家,市区级创业孵化基地13家,累计孵化小微企业1500余家;人才服务高效便捷,上海虹桥海外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功能拓展至17项,“虹桥人才荟”服务站点增加到38个。研究制定《长宁区留学人员回国(境)过渡期内租住人才公寓专项支持政策》。
——城区功能最完备,国际精品城区影响力不断提高。持续完善高质量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国际化水平,公共服务品质不断提升,同仁医院成为全市首批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单位,耀中国际等外籍人员子女学校面向全国招生,推进虹桥人才公寓5300套租赁住房项目建设;华政段滨河空间“一带十点”、虹桥体育公园受到市民群众高度认可;上海国际航空仲裁院已成为虹桥国际航空产业发展的重要配套要素机构。深化互联互通,构建多层次交通路网和公共交通系统,完成一系列路网体系专项规划,推进外环线抬升,构建“四纵十八横”路网体系;推进一批市区两级重大工程,实现北横通道(北虹路立交-南北高架)主线西段贯通。
——开放特征最鲜明,双循环的载体平台作用显著提升。深化对外商贸服务便利化,促进要素资源跨境流动,对外经济发展领先,长宁区集聚外资企业6700多户;2021年长宁片区外商投资实际到位金额1.4亿元,同比增长75%,远超虹桥国际*商务区平均增幅(17.4%)和其他联动区增幅。贸易便利度显著提高,成立大虹桥中日企业交流发展联盟;17家企业纳入商务区便利跨境金融服务首批推荐名单,乐世(上海)等企业成功申请AEO认证。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创新合作机制促进协同联动,启动长三角一体化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上海首台实体提供跨省政务服务的“一网通办”自助终端入驻苏州相城区;长三角跨区域合作项目相继落地,3家养老机构入选首批长三角异地养老机构名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强化“三级三系”企业服务,企业诉求解决率99.37%;首批出台《深化“一业一证”改革试点的实施办法》,在全市率先发布《市场监管领域注册许可容缺办理事项清单》。
当天还发布了虹桥国际*商务区长宁片区《行动方案》和重点任务清单、重点产业目录、“规划一张图”“交通一张网”,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续写新篇章、实现新发展。
上海长宁区委书记王岚在会上表示,长宁将继续攻坚《总体方案》政策落地,率先承接商务区市级专项支持政策,推动优化拓展虹桥机场国际航运服务、试点外籍人员子女学校面向全国招生、建立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等取得突破,释放更多制度红利。她说,今天,我们还发布了“规划一张图”“交通一张网”,针对功能配套中的短板问题,加快重点地区用地转型和效率提升,加大力度建设一批高能级的经济载体、推出一批高水准的人才公寓、打造一批高品质的公共空间,构建“四纵十八横”交通网络,让“东虹桥”成为产城融合的新典范,让企业和人才近悦远来、慕名而来、纷至沓来。(完) 【编辑:苏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