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村多少户(平均一个村多少户)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频道

裁一朵白云,化作深情的哈达,献给远道而来的亲人。正午的阳光正艳艳地照耀着大地,在岗巴县岗巴镇吉汝村党群综合活动中心门口,迎接本次采访团的工作人员已在此等候多时。

吉汝村党群活动中心。记者 陈曦 摄

吉汝村位于祖国西南边疆,平均海拔5050米,离中印边境线直线距离5公里,有7处通外山口,被称为“中印边境第一村”。全村共134户538人,去年人均收入已突破1.1万元。2017年,该村已成功打造成“民族团结示范村”。

边境线五公里观景台。记者 陈曦 摄

“我们这个村虽然地处边境,但民族团结意识在老百姓心中根深蒂固。”村支书普布索朗谈到民族团结这个话题就滔滔不绝、如数家珍。“每年建军节,村民都会自发去边防部队慰问,给他们送些羊肉、土豆之类的东西。他们(指边防军人)也会经常过来看望我们,给老百姓治病,教我们一些高原种植技术。还到幼儿园给小朋友理发,送小朋友文具、衣服。那些小朋友现在一听说解放军叔叔要来,都高兴得不得了。”

吉汝村对面山坡上“祖国万岁”标语。记者 陈曦 摄

随着“中印边境第一村”的名气越来越大,不少内地游客常常慕名而来。以前冷清的边境,越来越多了不少外地的面孔。

村民加布有一家小商铺,生意不错,每年有十来万的收入,家里轿车洋房什么都有了。他告诉记者,去年差不多也是这个季节,有5个河南人来这里旅游,就到他商铺买东西。互相熟悉后,客人就吃住在他家里。客人离开时给他们付钱,加布一家说什么都不收。“汉族藏族都是一家人,他们这么远来到边境,已经非常不容易了,请还请不来呢。以后咱们把边境旅游搞起来了,适当收点成本费是可以的。”加布黝黑的脸庞绽出真诚的微笑。

村民在热情地招待客人。记者 陈曦 摄

其实,加布一家不收客人的费用,还有另一层意思。女儿西琼那时在河南读大学,学的幼师专业。女儿经常给家人讲在学校里如何得到汉族同学的帮助,说各民族同学都互相帮助。所以他们一听说是河南过来的,就觉得特别亲切。“西琼已经在附近的龙中乡中心小学当老师了。”加布自豪地说。

“到这边搞工程的汉族同胞很多,我们都处得很好,就像一家人一样。”普布索朗笑着告诉记者,“咱们这里的藏族姑娘次珍就嫁给了一个汉族小伙子。”

普布索朗说,现在到边境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了,大都是从内地来的其他各族同胞。“我们现在正在规划旅游产业,比如酒店、餐饮、交通等,让内地来的朋友,到了这里就像到了家里一样温暖、舒适。”

五星红旗在边境村庄高高飘扬。记者 陈曦 摄

“咱们中华民族是一个的大家庭,各民族必须团结,别人才不敢欺负我们。”临别时,村支书普布索朗这句话一直萦绕在记者耳边,久久不绝。记者分明已经看到,民族团结的种子,已在这高原边境生根开花,并必将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