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反对同性恋(为什么基佬火了百合没火)
第2966期文化产业评论
日前,耽改剧已经成为了爆款频出的资本宠儿。2020年,计划开机的耽改剧共59部,呈现出井喷之势。然而同样以同性情欲为主题的百合剧却迟迟不见风生水起。为何耽改易爆,百合难开?百合剧如何找到自己的破局之道?
作者 | 李对桃(文化产业评论作者)
编辑 | 枉歌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正文共计4431字 | 预计阅读时间12分钟
耽改剧的火爆离不开“上游”与“下游”两方面的助推。一方面,耽改剧的井喷离不开上游源源不绝的源头活水——有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3月,晋江文学城纯爱版块发表的各类耽美小说已超过43万篇。
而从下游来看,耽美题材也已经收获了一批忠实的拥趸。在过去,作为小众的亚文化群体,可能只有几个小众论坛才容得下喜爱耽美的读者。但随着性文化的包容性与多样性不断提升。同时,耽美也迎合了猎奇和开放的文化心理。在种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接受“腐女子”的称呼,钟情于耽美题材。
基于上述背景,我们就不难理解耽改剧为何成为了影视领域的一大热门。以《镇魂》为例,有数据显示,该剧的播放量累计已经超过9.4亿,而其微博话题#剧版镇魂#也收获了37亿以上的阅读量。至于捧红了肖战、王一博的《陈情令》,其热度自是更不必说。
而2020年的耽改剧产出,用“井喷”一词来形容也并不为过。从表格中不难看出,本年度的耽改剧不仅数量巨大,在类型上也越发多样,涵盖了玄幻,古装等多个类型。
△表格来源:新剧观察
与耽改剧的火爆形成鲜明对比,似乎鲜少有人听说过“百合剧”的存在。从题材上来看,耽美致力于呈现男男之间的“*兄弟情”,而百合则着力刻画女性之间的情欲,二者似乎在主题上有着显而易见的同构性。然而前者已然火爆,后者却籍籍无名,鲜明的反差下究竟有何关窍?
谁是百合剧的受众?
关于耽改剧为何如此火爆,从媒体到学界,人们给出了种种不同的解释:对传统性别文化的解构,对父权制话语的反叛,乃至于突破禁忌的快感……如此种种都可能成为耽改剧得到欣赏和肯定的缘由。但一个绕不开的现象是,耽改剧的受众以女性为主。换言之,耽改应当被看作是广义上的“她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满足的是女性的喜好。因此,在我看来,其广受欢迎的原因需要在女性的心理中寻求。
刻画男男情欲的作品在国外早已出现。有学者指出,在美国,“耽美”文的全盛期是在 70 年代晚期和80年代早期,那正是女性主义渗透主流社会的时期。女性们的自我意识觉醒,与根深蒂固的传统性别观之间产生矛盾,而耽美,就成为了她们颠覆传统意识的一种手段。
耽美何以成为女性树立自我意识的方式?日本社会学家上野千鹤子则指出,“少女漫画中的男同性恋是一种在远离(她们)自己身体的距离,操作被称之为‘性’ 的危险东西的安全装置,它是让女孩得以飞起来的翅膀。”在现实的性关系和性作品中,女性往往处于被征服、被观看、被评价的“客体”地位,她们会“担忧自己的身体如何被观看,是否能够获得性对象的满意,只是被视为满足男人需求的对象。”然而在观赏耽美题材作品(耽改剧,耽美小说)的过程中,传统的男性凝视(male gaze)被颠覆,男性的身体被“腐女”们观看、审查和评价。
△上野千鹤子大战
某种意义上,耽改剧之“长”恰恰是百合剧之“短”。对于女性受众而言,百合剧并不会对传统的性别关系起到颠覆性作用,进而满足她们“翻身做主人”的爽感叙事。而对于男性受众而言,相比传统的男女两性题材,百合主题也不具有任何特殊的吸引力。因此,至少在目前,我们很难为百合剧找到某个稳定的受众群体。
有自媒体曾经列出*出品的,一些口碑不错的“百合剧”——典型者如《女子*》与《逆女》等。其中,《女子*》在豆瓣和IMDB均有过8评分,《逆女》的豆瓣评分也高达8.1,其口碑不可谓不好——但在我看来,它们的高口碑恰恰说明了百合剧的困境——这些电影即便在艺术价值和口碑上表现突出,但至少在国内,始终无法像耽改剧一样带来“现象级”的影响,这或许能部分佐证,“百合”相较于耽改,其弱点不在于艺术价值或口碑,而在于缺少忠实稳定的受众。
有文化研究学者曾“自问自答”:“要充分理解为什么色情刺激总被描写为发生在两个男性之间,为什么它总是发生在一个女性能够幻想性地参与,但最终还是被完全排除在外的情景当中,我想,其答案蕴含在我们这个男性化社会组织之中。”
在这个男性化的社会中,男性对于女性之间的情欲不屑一顾,而女性要么以“茶艺”等方式反向规训自身,顺从于“男性凝视”;要么以观看耽美的形式颠覆性别叙事。而在顺从性和反叛性上都不突出的百合题材,自然难以找到自己的受众。
如何打造“*姐妹情”?
如果说受众问题是海内外百合剧所面临的普遍问题,那么国内对于影视作品中情欲书写的审查,则成为了国内百合剧的另一道门槛,这是国内百合剧发展所面临的特殊性问题,也部分地造就了百合剧和耽改剧的不同命运。
早期耽改剧,如《逆袭》,就曾因其尺度过大而惨遭下架,至今资源难觅。因此,考虑到国内特殊的审查机制,耽改剧的成功,一大半工作必须要落在“改”上。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很大一部分耽改剧都试图以其他的感情来取代原作中的同性之爱,也正是因此,“耽改剧”才获得了“*兄弟情”的“美名”。
而在中国的文化氛围中,历来就存在极为丰富多样的情感叙事框架,来刻画男性之间的深厚情感。无论是仙侠传奇,武侠小说,还是历史故事之中,男子之间的兄弟之义、知音之谊、君子之交、师徒之情,都是大众广为接受并赞美的对象。由此,原作中的同性情欲也可以被“化消”在这类叙事之中,并以“*兄弟情”的面貌得到呈现。
例如,《鬓边不是海棠红》就走了“知音”或“知己”的路线,商细蕊与程凤台因戏曲相识,进而相知。这样的处理虽然遭遇了部分原著粉的抵触,但总的来说,依然以一种大众较能接受的方式保留了两位主角之间的感情。有自媒体认为,“这种“兄弟情、朋友义”的CP方式,通过情节起伏的剧情,吸引并包揽了圈层内外两方的受众,而获得一致好评。”
而相比男子之间极为丰富的感情叙事框架,现有的文化氛围中则少有能够充分表达女性之间情感的叙事手段。在传统的意义上,女性往往是作为男性的附属品出现,缺少独立的社交关系。而所谓的文化“正脉”则主张男性应当是女性的情感依托,女性之间最多也只能是闺中密友或手帕交,比起男性的家国叙事,武林往事,从题材上就大受局限,更与男男之间的大气磅礴相去甚远。
更严重的是,在许多人眼中,女性与女性的相处不仅难以做到“大气磅礴”,反而常常与小肚鸡肠,勾心斗角这样的贬义词挂钩,仿佛女性朋友只能是表面姐妹,背后捅刀的塑料姐妹花。
因此,相较于塑造“*兄弟情”,如何塑造“*姐妹情”,是一项远为困难的任务。因此,百合剧自然也就更难在保持充分的情感叙事张力的基础上,适应特殊的审查环境。
不过,在我看来,相比受众的问题,如何处理“*姐妹情”其实是更容易解决的。现有的海外百合剧中就有许多我们可以借鉴的元素。
例如,海外的百合剧大多将背景放在现代社会。在现代,女性逐渐走出家庭,在社会和工作岗位中占有一席之地,这种社交圈子的扩大使得她们的感情不再局限在家长里短上,也不必在围着男人团团转。随着社会对女性境遇越发,相比于耽改剧大打“古装”“玄幻”“探案”牌,以“现实”和“现代”为旗号的百合改在题材上未必逊于前者。
△加拿大医务剧中的百合线,双方均为医生
△以色列军营剧中的百合线,双方分别为军医和情报员
姐系CP崛起,能否为百合剧提供新思路?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百合剧或许存在某些先天上的不足,但在我看来,这种类型依然是未来可期。目前,一些炙手可热的“姐系CP”已经借力综艺扶摇直上,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探讨这类姐系CP为何受到欢迎,或许能为百合剧的破圈提供新的思路。
“百合”的“文艺复兴”,已经在综艺中看到了端倪。在《乘风破浪的姐姐》中,一系列所谓的“姐系CP”被爆炒。而在《青春有你2》当中,也有一些女女CP让观众磕到上头。不妨试看以下几例子:
“茜言万语”:
△张雨绮X万茜
“绮趣蛋”:
△张雨绮X李斯丹妮
“大虞海棠”:
△虞书欣X赵小棠
“凡柯”:
△陆柯燃X林凡
从这些捧红了大批“女女CP”的综艺中,百合剧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呢?我想,至少在两方面,综艺节目为耽改剧的提供经验。
首先,这些综艺的重点并不在于“情欲”,相反,它成功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导到了一些广受的女性议题上。如林凡和陆柯燃的CP就很有代表性。二人都走的是“中性”路线,也因此颇受非议。而观众之所以喜欢脑补她们的CP,显然也并非认为她们是真正的女同,更多的还是试图让两位颠覆传统性别形象的选手“相依为命”,追求的是女性的独立,与不受外界定义的*。因此,当观众们欣赏上述女性CP时,她们的观赏在很大程度上并非是情欲的,其中凸显的反而是对女性社会处境的关怀。
另一方面,在这些综艺当中,观众们大磕的“女女CP”重新定义了女性形象,并有助于重塑造女性之间的社交关系。一个很好的例子是,敢爱敢恨,又“勇”又“虎”的直爽妈妈张雨绮就广受观众欢迎,同时也成为了拥有多对CP的墙王。换言之,为她组CP实质上表达的是对其人设的嘉许和赞扬。
同时,我们在前文中提到,许多人都带着根深蒂固的偏见,认为女人在一起,一定是勾心斗角,人们对这些女性综艺的期待中可能也隐含了蹲一波“撕逼大战”来吃瓜的心理。但姐系CP们以大方自信的交往,打破了人们的刻板印象。
有自媒体很好地对观众们“磕百合”的心态做出了概括:“网友呼唤的未必是现实主义的女同故事,呼声背后,可能更多还是女性观众诉求的变更。指向的还是更立体、更有现实意义的女性角色,以及更多元有张力的女性之间的关系。”
因此,从捧红了“姐系CP”的综艺中,我们或许可以总结出一条经验:如果说耽改剧的最大魅力在于颠覆传统的情欲叙事,那么百合剧就可能弱化“情欲”的成分,而将目光落实到情欲背后的女性议题。
结语
事实上,无论耽美还是百合,当文化工业切入到这一领域时,我们所要思考的,不仅是这些主题和题材如何能得到变现,更应当是这些议题背后的话题如何能借由影视的渠道得到进一步的呈现与探讨,我想,对耽美剧进行社会议题上的发掘,既能挖掘其潜在的经济价值,又能部分承担起社会责任。而百合剧的未来究竟会向何处发展,仍需要拭目以待。
留言话题互动
你对百合剧怎么看?
欢迎在留言区发表您的看法
推荐阅读
文化产业顶尖大号“文化产业评论”,在业内具有广泛和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得到了全国文化产业从*到地方,*、企业、机构、精英从业者的高度与大力支持,是国家部委、各地市、文化企业掌握文化产业发展及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
交流/咨询/合作
请加主编号:7759813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加入「文化产业评论」,这里,是你的舞台~
喜欢这篇吗?分享、点赞、在看,都安排上~
欢迎给李对桃打赏,您的支持就是他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