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影子(影子形成的图像)

我们眼睛所能看到的现实世界里,有光就会有影子,影子随光而来,只是有的时候我们能清楚的看到影子,而有的时候却模模糊糊、轮廓清淡。还有的时候我们看不到影子,例如采用顺光光位拍摄的画面,因为影子正好被物体挡在身后,画面中看不到影子,导致物体的表现倾向于平面化,缺乏立体感和分量感。如果你多观察画面中的影子就会发现,影子是否出现在画面中,以及它在画面中的浓淡,都直接影响着画面的最后视觉效果。因此,在了解光的特性后,我们还需要了解影子的特性。

影子的形成

当光线被物体遮挡时,物体较暗的平面轮廓影像就会出现在背景上,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影子。也就是说,有光、遮挡物以及背景时,影子就显现了。

为什么影子有时候清晰,有时候模糊呢,有时候甚至看不到它呢?通过摄影用光的6大基本因素的了解,我们不难发现,光质、光度、光位等都会影响影子的清晰程度,均匀散射的光线难以产生明确的阴影。

影子的形成以及强弱主要由三个因素决定:一是光线的方向性;二是物体的透光率;三是光位。在发光量相同的情况下,光线的方向性越强,光的强度就越强。例如,光线朝向一个方向照射与朝四面八方发射照射,所形成的强度会完全不同。而光的强度会影响影子的阴暗程度。影子是由于光线被物体遮挡而在背景上形成物体的平面轮廓形象,若光线没有被阻挡,或者只有部分被阻挡,那么背景上就不会留下物体的影子,或者留下淡淡的影子,因此说明物体的透光率是影子的强弱决定性因素之一。光位对影子的影响较好理解,例如在顺光下,由于被摄体的影子被其挡在身后,位于被摄体正前方的我们很难看到它的影子。在其它光位下,只要有背景以及光线有一定的强度,就会在画面中出现影子。但同一被摄体影子的形状和面积大小会随着光位的变化而变化,这说明光位对影子也有影响。

从影子的形成原理我们知道,影子能反映阻挡光线物体的外部形状、长短、高低、大小以及与其他物体的关系等方面的信息,而且其明暗程度和面积大小都是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有必要详细的了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