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米族丧葬习俗 普米族神圣的火化仪式

  火化仪式由韩规或喇嘛主持。火化时,由韩规或一喇嘛亲执火种,引火于方形木架内,顷刻便腾起熊熊烈焰。焚尸时火势旺、烧得快,认为是死者远走故乡的象征;若火势弱,烧得慢,则认为是死者留恋家中财产;遇到这种情况必须继续投掷葬品。因此,火化时,常由一喇嘛往木架内浇酥油助烧,约3-4小时许,尸体即可化为骨灰。送葬人进屋前,须在大门口燃杜鹃树枝,烧3块石头,洒少量的水熏烟祛秽,意为净身。葬礼毕后,所有做道场的韩规或喇嘛都要视其地位和分工的不同,由丧家赠送一定的钱物作为酬谢,普米语称之为“贝瓦”。此外,凡为丧家帮忙的村邻人员,丧家都要给一定的财物作为报酬。

  尸体焚化后,要到第二天黎明方去拣骨。届时,还要验看死者“来生转世”的情况。其法是火化尸体的当天黄昏,事先在烧尸的火堆侧面扫出一小块空地,其上散一层细灰,将细灰抹平,不留下任何痕迹,次日黎明,便可根据细灰上的印迹,得知死者“来生转世”的情况。

  拣骨灰时,先在火堆上喷酒,使火灰散开,然后,在火堆边置一木板,其上放有盐巴、青棵、酥油、羊毛各13份和 13双蒿筷。骨灰用陶罐盛装。

普米族丧葬习俗 普米族神圣的火化仪式

骨只拣主要关节的 13块(包括头盖骨)*双篙筷拣1块,每往罐里装1节骨头,就同时将盐巴、青棵、酥油、羊毛等各装进去一份,拣完骨头,在火化场垒一个土堆,上撒一层青棵或小麦粒,人畜不得踩踏。在火化场四周插上亲属所送的孝旗(上书经文,普米族语称“打注”)犹如挽联,其数目越多越荣耀。

  骨灰罐要送到本氏族的坟山上,找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朝树脚挖个洞,将罐置于洞内,周围用石块砌好,罐顶用碗盖罩。普米族的祖骨山又称“罐罐山”。每年大年初一,亲人都要去祭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