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旗袍展示 了解更多旗袍历史

问题描述:

旗袍的发展,按时间顺序分为清末、20世纪初叶至20年代、20世纪30至40年代、20世纪80年代后4个阶段。对比清末与当代的旗袍,差异之大令人很难...

请欣赏旗袍展示 了解更多旗袍历史

旗袍的发展,按时间顺序分为清末、20世纪初叶至20年代、20世纪30至40年代、20世纪80年代后4个阶段。对比清末与当代的旗袍,差异之大令人很难将两者联系在一起。高春明看出了记者的疑惑,笑着解释说:“我们现在说的旗袍并不是旗人的服装,而是民族融合与创新的结果。”  旗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居住在关外的满族人。因满族人素有“旗人”之称,所以他们所穿的袍服就被称为“旗袍”。当时满族的“旗袍”上下连属,圆领,前后襟宽大,衣衩较长,袖子紧窄,男女都可穿着。关外寒冷的天气,游牧民族骑马射猎的生活方式,催生出了这种保暖适体的服装。直到现在,东北地区的农村里仍有不少人喜欢穿着类似的袍子。  随着满族的统治者进入北京,旗袍也成为宫廷服饰,装饰及配饰上日趋精细与繁复。宫廷妇女穿旗袍时,往往配上被称为“大拉翅”的假髻和“花盆底”旗鞋。这样穿着,愈发显得旗女身材修长,丰姿婀娜。但这时的旗袍与现代意义上指称的旗袍在样式、裁剪、装饰上相差甚远。“现在很多清宫戏里,演员们就穿着婀娜多姿、曲线玲珑的当代旗袍,这不符合实际。”高春明介绍,“当时封建社会不允许妇女暴露身体,还有束胸、裹脚等限制,宽大的旗袍反而掩盖了女性美。”  而在宫廷之外,随着民族融合,满、汉妇女的服装也在互相学习与借鉴,款式与风格上有了诸多相似之处。在清朝统治的300多年间,这种融合一直在缓慢而持续地进行。“这种借鉴与融合,就是创新的体现。”高春明说。

    请欣赏旗袍展示 了解更多旗袍历史

    创新的海派旗袍成为“国服”
    清朝覆灭后,旗服经过短暂的沉寂后,反而成为汉族妇女的流行服饰。据考证,早在1913年就已出现身着旗袍的汉族妇女。最早穿着旗袍的汉族妇女是一批上海的女学生,她们穿着宽敞的蓝布旗袍走在街上,引起各界妇女的羡慕。20世纪初,女学生代表着*与解放的女性形象,其行事、着装往往成为社会时尚的风向标,因此她们穿着的旗袍也成为文明、新潮的象征,引得各界妇女纷纷效仿。  1921年,旗袍在上海妇女界流行,继而迅速扩大到全国各个阶层,逐渐成为专属妇女的日常服装。现代意义上旗袍即是这种以旗装为基础并广泛吸收西式裁剪方法制作的海派旗袍,上海遂成为现代旗袍的发祥地。  “旗袍在上海首先发展并不是偶然的。当时上海开埠已久,多种文化在此碰撞,不仅造就了上海兼收并蓄的文化土壤,也使上海市民的心态显得开放。”高春明分析说。旗袍的流行,与服装公司独到的推销有很大关系。尽管当时并没有“整合营销”的概念,但一些大的服装公司已经创造性地应用了其中的一些方法。

    旧上海电影业发达,这些服装公司就赞助女明星,让她们在影片中穿着旗袍。阮玲玉、胡蝶、周璇等著名影星,都把旗袍作为重要的时装。在新电影上映的同时,明星们穿着的旗袍款式也在商店里挂出来。杂志封面、月份牌,也是旗袍广告的重要战场。  至此,旗袍风格与满族旗装已有很大差别,装饰由繁复转向简单,款式由宽大到适度:袍身的长度缩短到膝盖与脚踝之间;袖子略有收紧并缩短,并露出一截手腕;领子也受汉族妇女的影响,一度变成“元宝高领”,而后逐渐变矮。大革命时期,妇女在解放潮流中张扬个性,款式与装饰变化更为大胆。旗袍的下摆线提高至膝下;装饰性的镶滚越来越简洁以至消失;收腰造型出现,袍身逐渐变得合体,大胆露出了女性美丽动人的曲线。女学生的旗袍在此前基础上又提高一寸,使青春健美的小腿露出。穿着这种款式的旗袍,甚至打球、骑车都毫无阻碍。  1929年,国民*公布《民国服制条例》作出规定,正式将旗袍定为两款女子国民礼服之一。此后直至20世纪40年代末,旗袍一度成为中国的“国服”,成为中国妇女最重要的日常服饰。

      请欣赏旗袍展示 了解更多旗袍历史

      随时代变迁不断发展变化
      20世纪30至40年代,是中国历史一个剧烈的动荡期,旗袍也随着历史变迁不断发展变化。  仅以30年代来说,初期沿袭20年代的样式,流行短旗袍,下摆长度稍过膝盖。1932年前后,高跟鞋作为妇女解放的象征进入中国。为增加高跟鞋的美感,旗袍下摆加长,使女性显得纤细修长、性感动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各界女性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旗袍的领口又变低了,袍身逐年缩短,开衩也逐渐升高,袖子也变得细长合体。这既方便了奔走,也节约了布料。  “总体上看,海派旗袍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剪裁上吸收了西式服装的立体剪裁方法,尤其是连衣裙、晚礼服等时装元素,显示出女性玲珑有致的曼妙身材。其二是广泛应用各种面料,从绸缎、棉布到呢绒、纱罗,应有尽有。据考证,当时欧洲流行的面料与款式,大约一个月后就能在上海找到。”高春明介绍说。  这一时期也是旗袍走向国际化的时期。1943年,宋美龄在美国国会演讲时,就穿着一件黑色金丝绒旗袍。演讲大获成功的同时,也令西方人首次感受到旗袍所蕴涵的东方女性之美。此后,旗袍作为东方文化的代表,在西方也逐渐流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