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西之战简介 齐国由盛转衰的标志
济西之战过程
“济西之战”是齐国由盛转衰的标志。济西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84年,战国五雄燕、秦、韩、赵、魏联兵攻齐,济西之战的整个过程持续了六个月。
济西之战过程非常复杂,最开始由燕国派乐毅挂帅,统领五国部队,攻占齐国大部分城池,战争中齐闵王四处投靠他国,皆被拒之门外,最后齐闵王被楚国大将杀死,齐国几乎灭亡。济西之战的过程势如破竹,不得不说一下当时著名的“苏氏兄弟”。
燕国派苏秦、苏代打入齐国内部,游说齐国与周边国家结仇,消耗其国力,疲乏其士气,苏氏兄弟二人堪称我国乃至世界间谍界的“鼻祖”,深入敌后,潜伏作战,提供情报。苏秦主要是为济西之战前期准备做出了贡献,而苏代则是济西之战顺利如斯的关键人物。
话说济西之战开始的时候,苏代主动要求出征,齐王立即任命苏代为将军,迎战联军,在济水以西开战,齐军几乎是尚未交手就惨败了。苏代立刻向齐王请罪,《越世家》记载:苏代曰:“愧于齐、愧于王,愿请征,戴罪立功,不斩敌将,誓不归”。齐王见苏代如此“忠心”,十分感动。不久,齐王便第二次让苏代率军出征,这次战争在阳城门外,又是不战而溃。
济西之战的过程在苏代的两次“大溃败”后已接近尾声,齐军的兵力已消耗殆尽,节节后退,最后逼得齐闵王四处逃命,楚国出兵“援齐”,齐闵王本来以为抓住了楚国这根救命稻草,却被楚将杀死了。
济西之战的过程中各诸侯国其实各有打算,与齐国接壤的赵、魏纷纷占领边境城池,秦国和韩国隔得比较远,得到好处就退兵了,楚国趁机占领了曾经被齐割让的城池,由于“分赃不均”还进行了小规模的争夺战。
齐闵王死后,持续六个月的战事结束,纵观济西之战的过程,齐国惨败是诸侯国争霸的牺牲品。
济西之战五国联军和齐国各投入了多少兵力
济西之战五国联军和齐国各投入了多少兵力?据《秦汉史》记载双方投入兵力情况大致如下:燕国投入20万兵力,秦国韩国各投入5万,魏国投入8万,赵国投入6万,齐军拥有两个大部,一个大部队20万,一个大部队40万!这加起来竟然接近一百万规模的军队!
战国时期,诸侯国所有人口加起来约在2000万左右,这意味着,每20人中就有一个人参加了那场战争,这个兵力数字可信吗?关于这个问题,不仅仅现代史学家包括古代各朝各代都在研究这个问题。
目前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文物,兵器皆以青铜为主,并且数量极少,至于盔甲就更少了,有军衔级别的军官才有;《史记》描述秦兵:“赤膊上阵,掖下夹虏,手提头颅”;且古时常有“揭竿而起”,说明很多上阵的士兵手中的“兵器”并不是利器,而是木、竹、秸秆之类的。故战国时期,参加战争的人,其实绝大部分是“农民”,从事农活的同时还随时参战。
济西之战中的百万军队“水分”很大。五国联军实际上的“正规军”兵力约在20万左右,齐国投入兵力的“正规军”也在20万左右,那齐国还有40万大军是个摆设?济西之战后期,齐湣王节节败退,于是开始“抓壮丁”,强迫齐国十三岁至六十岁之间的男丁全部参战,还以挖祖坟相威胁,所以齐国后期所谓的40万大军不过是齐国手无寸铁的百姓。
那么济西之战五国联军和齐国到底各投入了多少兵力呢?据现代史学家分析,五国联军中燕国出兵接近10万,其余四国共同出兵约10万,分别从齐国的北面,西面,西南面进攻,主要战事都在济水以西进行,韩、魏、赵、秦国在齐军溃败后,得到了好处,基本上撤兵了,只有燕国的乐毅将军率军坚持不懈的长驱直入,攻破齐都城。
到战争中后期,这场战争主要是燕国十万兵马和齐国零散的几万军队作战,虽然后期楚国出兵“援齐”,但并没有作战,而是趁机占领城池。随着战争的深入,诸侯国各有自己的打算,不希望战争消耗太多的国力,所以战争后期投入的兵力已经很少了,约十万左右。
济西之战结果
济西之战发生于公元前284年,济西之战的结果是,燕国率五国联军破齐,齐闵王死于战乱,齐国由盛转衰,燕国成为诸侯强国。《乐毅列传》称:“连下七十余城以属燕”,《秦汉史》称:“良才志士齐聚燕,国殷民富,士卒乐轶轻战”,描述的都是济西之战前后燕国的鼎盛繁荣,那么济西之战的结果真是“强燕”了吗?
根据历史时间表,可以看出“济西之战”离秦灭六国,只剩下63年,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各诸侯,统一六国。那么这一战,到底是燕国变成诸侯强国呢?还是给秦统一六国铺路了呢?
济西之战,诸侯国中唯一能与秦抗衡的齐国衰弱了,虽然后来复国,但已无力回天,最有可能与秦国争霸的齐国不再强大。济西之战看似迎来了燕国的“鼎盛时期”,可是燕国复仇心切,一心想要彻底灭齐,《田单列传》载:“燕攻莒,数年不下,燕移师东围即墨”,这一围就是5年。于公元前279年,燕国遭遇“即墨之战”,燕国大败。其他诸侯国早已放弃对齐国的持久战,转而修生养息,而燕国年年征战,国力空虚,特别是燕昭王死后,燕国极其衰弱。
济西之战后4至6年,即公元前280年至278年,秦对楚的“黔中之战”和“鄢郢之战”,攻破了楚都城,楚王南逃,只因疆域辽阔暂未灭国,楚国衰弱。
济西之战后24年,即公元前260年,秦对赵的“长平之战”,史册记载赵国40万军队被坑杀,相当于赵国十三岁至六十岁见青壮年几乎“死绝了”,靠人力务农的战国时期,没有人丁就等于没了水源,赵国衰弱。
济西之战后46年,公元前238开始,秦国开始大举进攻诸侯国,至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了六国。
济西之战的结果是燕国大败齐国,但是最终结果不是“强燕”,而是“强秦”了,秦国在济西之战后,国力强盛,所向披靡,直到统一六国。
济西之战背景
济西之战爆发于公元前284年,燕、赵、韩、秦、魏五国联兵攻打齐国,关于济西之战的背景,《吕氏春秋》和《战国史》皆有说明,济西之战背景背景是燕昭王为了报30年前(公元314年)齐国乘虚攻打燕国并杀死燕王的国仇家恨。
《田齐世家》称:“楚使淖齿将兵救齐,因相齐愍王。淖齿遂杀愍王,而与燕共分之齐侵地卤器。”纵观战争过程和结果,发现最后这场战争的最大受益者却是楚国。
早在30年前齐国几乎灭燕的时候,楚国就已经感觉到齐国这个强大的邻国很不安全。楚国多年来奉行的军事外交政策就是“合纵连横”,联合多国攻打某个强国,这个时候楚国的军事外交重心是:要么弱齐,要么抑秦。据说当今美国所采用的外交军事手段就有采纳战国时期的用兵策略。
公元前311年,秦魏两国助燕昭王登基以后,楚国见形势不妙,立即提出与燕国联姻,这时燕昭王24岁,风华茂盛,招才纳仕,弱燕急于得到诸国的援助,很快就与楚国联姻并结盟。这时齐国,灭掉了周边的宋国等小国,还挑衅楚国边境。楚国与齐国的边境线最长,最不安全,楚国决定“助燕攻齐”,据《楚世家》记载:燕齐世仇,国君百姓,皆怨齐祸燕,可用之。于是楚国开始谋划扶持燕国。
战国时期,经济水平非常落后,燕国又居于北寒之地,农耕水平弱,燕国仅仅30年就恢复元气,成为诸侯强国并摧毁齐国,这个速度简直就是当年*时的“赶英超美”。楚国最为富饶,燕国的迅速崛起离不开楚国的扶持。
《战国策》记载,济西之战前夕,楚国提供给燕国大量的兵器、战车、粮食,并且还答应出兵。如果说燕国复仇是济西之战的直接原因,那么楚国多年谋划便是此战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