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韩德勤入侵新四军根据地遭反击被俘真相

韩德勤和新四军有着恩恩怨怨,韩德勤在苏北抗日,与欲进入苏北的新四军发生冲突,说白了就是双方抢地盘。这里要重点说的,是1943年3月新四军打败并俘虏韩德勤一事,重点讲此次新四军与韩德勤的冲突起因。

1943年3月17、18日,新四军发起“山子头战斗”,歼灭了进入淮北抗日根据地的韩德勤军,并俘虏了包括韩德勤在内的国军官兵千余人。按过去官方的说法,新四军这次之所以攻打并俘虏韩德勤,起因是“1943年3月初,日军扫荡苏北韩德勤部,新四军好意让其退入新四军根据地躲避,但是韩德勤‘恩将仇报’,企图侵入淮北抗日根据地中心区金锁镇、界头集、山子头(今均属江苏省泗洪县)一带。”因此,新四军才决定进行“自卫反击”。

但这种说法,我想稍微具有一点思维能力的人,恐怕都会感到一丝怀疑。为什么呢?因为官方的史书前面也说了,1943年3月12月,日本集中日伪军2万多人扫荡韩德勤,把韩德勤打得东躲*。既然如此,韩德勤自顾尚且不暇,怎么会在这种时候主动“招惹”新四军,让自己陷入被“两面夹击”的境地呢?韩德勤再蠢,也不至于非要在日军扫荡自己的时候主动去打新四军吧?这实在是蹊跷!

虽然本人很早就对这种说法有怀疑,但是因为材料所限、知识浅薄,却也没有什么有力的证据。近来,本人因查找其他事情的资料,偶然翻阅了东方鹤所著、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张爱萍传》,事情的缘由豁然开朗。

《张爱萍传》上册第483页称,1943年3月日军扫荡苏北韩德勤部时,韩德勤曾派出一个副官,联络当时驻守在淮安北蔡桥地区、时任新四军第3师副师长的张爱萍,希望能在日军扫荡时撤到淮安蔡桥附近暂时躲避。张爱萍以蔡桥地区狭小婉拒,但装作为韩德勤着想,称可以让韩军“从我根据地边区通过,进驻洪泽湖畔我新四军四师防地,我可以通知他们迎接贵部”。韩部的副官返回复命后,韩德勤信以为真,回复张爱萍表示谢意,同意撤入新四军四师的根据地暂避日军锋芒。

之后《张爱萍传》第484页写到:“张爱萍不胜喜悦。他当即向新四军军部及四师师长彭雪枫发了电报,说明韩德勤近日即到,建议趁此机会铲除后患,收编韩部。同时,通知边区部队为韩部让道,并提供方便,让其毫无顾虑地奔赴他的归宿。……韩德勤部是遵照张爱萍的计划行动的,其结果也基本达到了张爱萍的要求。韩部到洪泽湖畔,立足未稳,就被四师击溃,韩德勤被俘。”

后来张爱萍还就此事十分得意。《张爱萍传》又写到:后来,反“扫荡”结束,华中局召开党委扩大会。张爱萍与彭雪枫一见面就谈起了此事。彭雪枫说:“你真会借刀杀人,对盛子谨是,对许知远是,对韩德勤又是。”张爱萍说:“这又什么奇怪的?‘三十六计’中,明文标‘借’的就有‘借刀杀人’、‘借尸还魂’;没有标借而实际是借的就更多了,像‘假道伐虢’、‘指桑骂槐’、‘以逸待劳’、‘趁火打劫’等等,无不是借。”

由《张爱萍传》可知,韩德勤部受日军扫荡时,本来只是想到淮安蔡桥一带暂时借地躲避,是蔡桥地区的张爱萍主动“示好”,让韩部到更“安全”的洪泽湖畔的新四军四师防区去躲避的,这并非韩德勤“入侵根据地”,而是张爱萍同意的。而且韩德勤回电话答应这种办法后,韩部尚未动身,张爱萍就已经主动联络新四军军部和新四军第四师彭雪枫,建议趁机“解决韩部”。也就是说,韩德勤部还未动身进入新四军四师的防区,他要被“消灭”结局就已经注定了。所谓“在日寇‘扫荡’停止之后,韩德勤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突然侵占新四军淮北抗日根据地的里仁集、陈道口等地区”的说法,显然是“欲加之罪”。张爱萍后来,还向彭雪枫吹嘘了一通“兵法”,以夸耀其“智谋”。显然,韩德勤在被日军扫荡时入侵新四军防区的说法是不成立的,而是新四军故意假装示好,设局算计韩德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