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首轮播出告捷引发好评
由赵宝刚执导的电视剧《北京青年》首轮热播于上周日落幕,但是该剧所引发的话题热、讨论热、思考热却仍在观众和媒体中延续。昨日上午,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局主办的《北京青年》研讨会举行,剧组主创、业界专家、媒体以及观众代表齐聚一堂,共话《北京青年》这部践行“北京精神”的优秀剧目。会议开始前,市领导鲁炜会见了《北京青年》主创团队,对该剧给予充分肯定并向演职人员表示感谢。他听取了主创人员对电视剧生产的意见与建议,勉励他们为繁荣首都文化多出精品力作。
北京青年 诠释北京精神
研讨会上,导演赵宝刚携李晨、马苏、任重、张俪等演员主创共同回忆了边拍摄、边体验、边成长的难忘过程。“策划《北京青年》的过程当中思考了很多,有一点是最重要的,就是当今的青年人如何确立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我觉得目前年轻人稍微有一点摸不着头脑的感觉,我想给今天的年轻人斗胆地指一点方向。”赵宝刚提及拍摄初衷时说。
国家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副司长王丹彦表示,《北京青年》这部戏对年轻人有启迪;对已经走过青春的父辈们如何看待下一代,如何理解下一代的青春选择,如何引领、理解、帮助青年有启迪;对现在担当着教育责任、宣传责任的教师们、媒体工作者有启迪。“《北京青年》的主角们一路走过,一路在自己的梦想、自己的规划蓝图里体现着一种深深的对祖国的爱,对亲人、对家人的责任,有着创新生活,探讨生命价值的勇气,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逐渐成熟、成长。我觉得这部戏可以说对‘北京精神’做了生动形象的诠释。”
重走青春 青年改变自我
在论及被媒体热议的“重走青春”对于年轻人改变自我的意义时,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田卉群老师以身边人举例,“我有一个朋友是上世纪50年代生人的知青,大学毕业之后分到了辽宁铁路局,当他看到他的领导谢顶,脸上露着油光,手边一杯茶时,他说一下子看到了20年后的自己,他告诉自己不能这样。于是他去了*,成了作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年轻人,非常张扬;但现在的年轻人是被高考下绑架的青春一代,所以看到现在的年轻人,不管从哪里获得力量,不管这个戏是不是童话,我觉得能够打出青春的旗号仍然非常让人感动。”
观众代表吕国庆老先生以儿子的经历印证了《北京青年》是贴近生活的和接地气的,“我就一边看一边想到了我的孩子、我的家庭。比方说看到何东到餐厅端盘子,我就想到我儿子在北大上学时,暑假期间提出要到饭店打工。大热的天骑着车到饭店,托盘子练得手都发抖,最后赚了几百块钱,一半是交了学费,另一半给了爷爷奶奶。大学毕业以后去美国留学,留在美国工作过,前几年回国,现在上海工作。孩子的经历很像剧中的何南。我们家看《北京青年》感觉很亲切,这个戏是有生活基础的。”
另据了解,自8月16日开播以来,《北京青年》将北京卫视的收视排名从开播之初的全国第八位拉动到播出尾声的全国第二,同时也创下北京卫视全年所播全国收视第一的好成绩。该剧于昨晚亮相央视八套二轮继续热播。晨报记者 冯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