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骑兵的起源和作用 一场惨败引发军事变革
西汉骑兵起源和作用:骑兵,是古代最重要的兵种之一。这一点不但马克思恩格斯都做过专门论述,并且也为古代世界的战争所证明。中国最早的建制骑兵,出现于战国时期的赵国。在汉初时骑兵崭露头角,但其第一个全面兴盛的时代是在西汉武帝时期。在汉匈之间长期激烈的战争中,汉朝正是凭借着空前强大的骑兵部队,扭转了一直以来汉军在战场上的劣势,改变了不利地位。不过有的观点认为,西汉军队的历次胜利主要是依靠骑兵,骑兵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其他的兵种都是无足轻重的。
一、西汉骑兵的起源
西汉王朝的骑兵,诞生于烽火连天的楚汉战争。时为汉王的刘邦率部与以项羽为首的楚军逐鹿中原。项羽魔下的楚军以骑兵为主,其作战特点是集中精锐兵力,强攻以速战速决。以步兵为主的汉军不是机动灵活、攻击力强大的楚军的对手。在公元前2以年的彭城大战中,“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闻之……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数量远胜于楚军,并且凭借彭城以逸待劳,但却为长途跋涉的楚军打败。汉军有十余万人阵亡,余部“皆南走山”,楚军追击至灵璧东唯水上,“汉卒十余万皆人唯水,唯水为之不流”。
经此大败,刘汉集团深刻地意识到了自己在骑兵建设上的严重不足。亡羊补牢,犹未晚也,于是“汉王乃择军中可为骑将者……乃拜婴为中大夫,令李必、骆甲为左右校尉,将郎中骑兵击楚骑于荣阳东,大破之”。初尝胜果的刘邦更加重视骑兵了,他不但注重己方骑兵的装备和训练,并且对敌方骑兵的关注也大为提高了。同年秋,刘邦命令韩信、曹参、灌婴攻魏国。战前询问敌情,刘邦先问大将名,其次就问骑兵将领,再次才问步兵将领名。可见在刘邦心目中,骑兵的位置已经在步兵之前了。
刘汉集团对骑兵的重视也迅速带来了回报:韩信率军攻赵时,奇袭赵军营地的部队就是二千轻骑;项羽自该下突围,执行追击的是骑将灌婴的五千骑兵。由此可见,骑兵已经成为汉军中最核心、最精锐的力量,并且在刘汉集团建立政权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汉朝骑兵已经开始在历史的舞台上展现锋芒了。
二、重视骑兵的诱因与措施
中原局势正趋于稳定,然而北方边境狼烟又起。公元前201年秋,韩王信以马邑降匈奴,约共攻汉。次年冬,汉高帝亲率军征讨,初战告捷。是时天寒降雨雪,冒顿单于隐匿其精兵,佯败以诱汉军。汉军三十二万中多为步兵,难以追击,于是汉高帝只率少量兵力“先至平城,步兵未尽到,冒顿纵精兵四十万骑围高帝于白登,七日,汉兵中外不得相救响。匈奴骑,其西方尽白马,东方尽青乳马,北方尽乌骊马,南方尽骊马”,后得陈平用计方能突围。白登一战,让汉军上下都见识到了匈奴骑兵的真正实力。这种实力上的悬殊对比,深深的刺激了汉朝统治阶级,使其一方面行和亲以争得休养生息的同时,另一方却大力发展骑兵部队,以图能与胡骑一争高低。
发展骑兵,首先要有数量足够的上乘战马。以农耕为经济基础的封建王朝,历来是重视牛甚于马匹的,而且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中原地区所产的马匹其数量、质量均难及北方游牧地区。解决之道,就是建立可以动用国家资源力量,具备有效的管理制度,能够采取较为先进的养马技术的国家养马场。史书上的苑马、群牧所,都是国家养马场。它由国家划出指定的区域,投入专门经费,培育马种,饲养、训练马匹,最后将马调配给军队使用。国家养马场有专职机构负责管理,管理者通常是国家直接任命的高级官员。这种国家形式的养马,其实自战国时代就已经出现,在西汉初年趋于完善。景帝二年“始造苑马以广用”,武帝“为伐胡故,盛养马,马之往来食长安者数万匹,卒掌者关中不足,乃调旁近郡”。可见,国家养马场的策略是行之有效的,此后在我国历史上长期不衰,逐渐发展,成为历朝马政的重要内容。
有了良马,还要有训练有素的骑士。汉朝军队非常善于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兵员,三河、颖川、沛郡、淮阳、汝南、巴蜀等多山地诸郡可选材官之士;江淮以南多水泽之地可选楼船之士;而“天水、陇西……及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狄,修习战备,高上气力,以射猎为先。”此地之民自是选拔精锐骑兵的上上之选。即使是通过精挑细选得来的兵员,仍然要接受严格的训练。晃错曾上书言:“士不选练,卒不服习,起居不精,动静不集,趋利弗及,避难不毕,前击后解,与金鼓之指相失,此不习勒卒之过也,百不当十”。由马上而得天下的汉朝统治阶级,对乌合之众不可能打赢战争这一点有着清醒的认识,因此规定“非教士不得从征”,“教士”者,张晏注日:“士不素习不得应召”,所以说,汉朝应征兵员都经过了严格的训练,具有很强的战斗力。
三、骑兵的作用
数十年的休养生息,使得西汉国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同时也训练出了强大的军队。西汉的国家战略逐渐由防御转向进攻,骑兵,这支汉朝军事力量中最为精锐的部队,在战略反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早在汉文帝三年(前177年)的一次军事行动中,就“发边吏骑八万五千…,遣承相颖阴侯灌婴击匈奴”,这时的汉军骑兵已经初成气候,光边境骑兵就有八万之众。而当汉武帝执政后,汉朝向匈奴发动了长期大规模的军事进攻,汉军骑兵当仁不让成为进攻的先锋。汉武帝元兴二年公元前133年,西汉王朝设下马邑之谋:“汉伏兵车骑材官三十余万匿马邑旁谷中”,汉军骑兵参与了西汉战略反攻的序幕。
元光六年(前129年),汉使卫青、公孙贺、公孙敖、李广四将各率万骑出击,这是汉朝骑兵第一次独立担当进攻任务。元朔五年(前124年)春,汉以卫青为大将军,将六将军,十余万人出朔方、高胭击匈奴,其中骑兵三万,擒匈奴右裨贤王及部众共万余人,凯旋而归。元朔六年(前123年)春,大将军卫青将六将军兵计十余万骑出定襄击匈奴。同年,霍去病,“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首虏二千二十八级及相国、当户,斩单于大父行籍若侯产,生捕季父罗姑比”。这是一次极为成功的长途奔袭,充分展现了骑兵杰出的机动性和突袭能力,擅长骑兵作战的霍去病也由此开始了其短暂而又辉煌的军事生涯。元狩二年(前121年)春,“骠骑将军率戎士,逾乌赘,讨遨淮,涉狐奴,历五王国,轴重人众慑谬者弗敢取,冀获单于子。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有余里,合短兵,杀折兰王,斩虏胡王,诛全甲,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首虏八千余级,收休屠祭天金人,元狩四年(前119年),“骠骑将军去病率师,躬将所获荤粥之士,约轻资,绝大幕,涉获章渠,以诛比车者,转击左大将军,斩获旗鼓,历涉离侯。济弓间,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管山,单于姑衍,登临瀚海。执卤获丑七万有四百四十三级,师率减什三,取食于敌,连行殊远而粮不绝”。类似的战功彪炳史册。精良的汉朝骑兵加上杰出将领的指挥,使得西汉的军事开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
四、战车兵和步兵的作用
通过上文可知,骑兵在西汉的历次战争中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不过我们却不能因此而忽视甚至贬低其他兵种存在的价值,那种认为骑兵可以包打天下的观点是十分偏颇的。古代人对这一点就有非常清醒的认识,如晃错上言兵事:“丈五之沟,渐车之水,山林积石,经川丘阜,中木所在,此步兵之地也,,车骑二不当一。土山丘陵,曼衍相属,平原旷野,此车骑之地也,步兵十不当一”。可见,每个兵种都有它的用武之地,关键在于因地制宜,使用得当。即使是被有的研究者认为行将退出历史舞台的战车,也在西汉初年甚至此后较长的时间内都发挥了作用。
汉初名将夏侯婴就以擅长车战而闻名于天下。最初刘邦“以婴为太仆,常奉车”,本来是为“沛公御车”,后来刘汉集团实力兴起,他就一直负责指挥汉朝的战车兵,一生征战却鲜有败绩。反秦斗争时,史书记载夏侯婴“从击秦军肠东,攻济阳,下户煽,破李由军雍丘下……从击章邯军东阿、蹼阳下……从击赵贵军开封,杨熊军曲遇……从击秦军雏阳东……因复奉车从攻南阳,战于蓝田、芷阳”。一长串的战斗结果只有一句话,“以兵车趣攻战疾,破之”。战车兵取得了优良的战绩,这样的表现可不象是一个行将衰颓的兵种啊?在楚汉战争中的彭城大战,汉军为项羽所破,然而不久后,夏侯婴即“复常奉车从击项籍,追至陈,卒定楚”。公元前201年汉王刘邦刚登基称帝,汉匈之间便兵戎相向。汉高帝率军亲征,夏侯婴仍任太仆之职指挥战车兵,“因从击韩信军胡骑晋阳旁,大破之。追北至平城,为胡所围,七日不得通……复以太仆从击胡骑句注北,大破之。以太仆击胡骑平城南,三陷陈,功为多”。代表中原农业文明的战车与代表北方游牧文明的骑兵作战,其战绩是三胜一负。由此看来战车其实未必就打不过骑兵,战车最终退出历史舞台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变革导致的结果,而不能被简单的作出定论。
尽管在西汉初年的战争中,汉军步兵的功绩似乎已被骑兵的光芒所遮盖,但是汉军步兵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刘邦起事时凭借的就是由三千沛县子弟兵和六千杨郡兵组成的步兵,随着刘汉*的壮大才组建了战车兵和骑兵。即使是在西汉国力鼎盛的时候,封建*也不可能给出征的每个军人都配备马匹,宝贵的战马只能供给帝国最精锐的部队,因此步兵才一直是汉军的主力。那么,西汉步兵的战斗力怎样?在战场上的表现到底又如何呢?以李陵被围之战为例。
通常的观点认为,李陵军被匈奴围攻全灭说明了汉军步兵根本不是匈奴骑兵的对手,然而仔细分析事实却并非如此:李陵军亦属精锐,“皆荆楚勇士奇才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孤军与匈奴遭遇,且鞋侯单于以数倍兵力包围汉军,“骑可三万围陵军……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陵博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汉军非但没有被轻易击败,却反倒给匈奴骑兵以重创。单于大惊,乃集结更多兵力,“召左右地兵八万余骑攻陵……是时,陵军益急,匈奴骑多,战一日数十合,复伤杀虏二千人余……陵军无后救,射矢且尽”。由此可知,李陵军的覆没并非汉步兵战斗力不行,而是匈奴骑兵的数量十数倍于汉军,实力对比过于悬殊。汉军战斗到最后时已矢尽粮绝、苦无后援,不得不自行突围,最终得脱归汉者仅四百人。此外,西汉统治者的猜疑和军队高层之间的勾心斗角也是李陵军覆亡的原因。李陵这支孤军的殊死战斗在当时也得到了正面评价,“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棘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虽古名将不过也”。甚至匈奴也认为,“单于自将数万骑击汉数千人不能灭,后无以复使边臣,令汉益轻匈奴”,这一仗匈奴骑兵打得十分艰难却又必须打赢,即便打赢了也付出了惨重的伤亡。这种来自对手的肯定更能够说明汉军步兵的实力。
五、结语:客观看待西汉初年骑兵的作用
西汉的骑兵,生于烽火,在族旗蔽日、战鼓震天的战场中发展壮大。这支初露锋芒的部队为西汉王朝建立了赫赫功勋。骑兵适应了历史前进的潮流,将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客观看待步兵和战车兵的价值。从中可以看出,战争的胜利涉及到许多复杂的因素,比如民心的向背、实力的强弱、决策者的指挥能力;具体到战术层面也包括士兵的训练水平、武器装备的精良、多兵种作战的协同等等。如果认为汉朝最终东灭强楚、北驱匈奴,仅仅依靠的是组建强大的骑兵,那这种观点无疑是非常片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