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项羽以一敌百的故事究竟是真的吗?

尽管项羽在历史上被归于悲情英雄的行列里,自古成王败寇,按说项羽作为失败者可能很快就被历史所遗忘,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但是项羽却是个例外,尽管项羽最后自刎乌江,但是他的名声却好像比胜利者刘邦还大,这种反常的情况,原因之一就是传说中项羽有以一敌百的本事,而且还传说的非常离奇。

一般形容人非常厉害,常常会说以一敌十,但是项羽却是以一敌百,那真是非常神奇了。相传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后代,本身出身武将世家,自幼习武,力大无比,武功盖世。据说项羽从小不爱读书,只爱舞枪弄棒,到处惹是生非,还在曾经在一次围观秦始皇的出行仪仗队的时候,惊人脱口而出,他可以取代秦始皇,意思是秦始皇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这样大逆不道的言语让他的叔叔项梁非常惊恐,因为这在当时是要灭九族的大罪,项梁性格谨慎小心,生怕项羽的胆大妄为给他们家族带来灾难,但是项羽满不在乎。

他手上有一件重达舅舅八十一斤的霸王枪,锋利无比,只要枪落之处,必定身死,大家都不敢靠近。据说项羽就是靠着这件武器,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令敌人胆寒。

看来项羽以一敌百的传说并非空穴来风,项羽之所以被人们怀念,在于他是有真本事的,他是秦末众多起义军中战斗力最强的一位,如果没有项羽,恐怕中国的历史就要改写了。

蒙古西征之战是公元13世纪上半期蒙古帝国征服中亚和东欧的战争。成吉思汗和他的继承者以骠悍的武功征服了欧亚地区,以蒙古为中心,建立起由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组成的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

蒙古族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古老民族,长期过着原始的游牧生活,到12世纪时,在长城以北、贝加尔湖以南、东到大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的广大地区,形成了许多蒙古部落。随着蒙古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原始公社制度逐渐解体,私有制产生,12世纪末和13世纪初,蒙古各部落面临着迫切的统一问题。

孛儿只斤部落的首领铁木真在统一蒙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先后打败了塔塔儿、克烈、乃蛮、蔑儿乞诸部,统一了蒙古各部。公元1206年,蒙古各部落首领在斡难河(今鄂嫩河)畔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国家。

蒙古国建立后,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贵族不断发动掠夺战争,用兵的主要方向是南下与西征,南下攻击的主要目标是南宋和金朝,西征则是征服中亚东欧各国。蒙古西征共有3次,第一次是1217年至1223年成吉思汗西征,第二次是1234年至1241年拔都西征,第三次是1253年至1258年旭烈兀西征。

成吉思汗在中都(今北京)附近停留期间,中亚大国花剌子模沙(国王)阿拉乌定?摩诃末(*)派遣以巴哈?阿丁?吉剌为首的使节晋见成吉思汗,其目的是为了了解蒙古征服金国后的真实情况。成吉思汗盛情款待了使团成员,并表示:朕为东方的统治者,沙就成为西方的统治者吧。

我们双方保持和平友好的关系,要让商人*通行(阿奇尔译小林高四郎《成吉思汗》)。1216年,成吉思汗派使者和商队回访花剌子模国(居今黑海东、威海西,锡尔河南)。1218年春,花剌子模沙在布哈拉接见了蒙古使者,同意成吉思汗的提议,双方缔结了和平通商协定。

可是事后不久,双方就发生了两起伤害友好关系的事件。第一件是边界纠纷和武装冲突。速别额台消灭以忽都为首的篾儿奇惕残余*,正待胜利回师时,遭到花剌子模沙的追击,一直追到谦谦州(今叶尼塞河)。速别额台前去劝说花剌子模沙,希望双方不要交锋。

但花剌子模沙不听其劝告,仍然袭击蒙古军,挑起武装冲突。在冲突中,花剌子模沙险些被俘,幸被札兰丁护救脱险。此后,当哲别受命消灭西辽时,花剌子模又抢先占领了直到讹答剌(在锡尔河上游)为止的原属西辽的领地,挑起了两国间的边界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