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 才能媲美诸葛亮却被三国演义黑成渣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在尊刘贬曹的总方针下,不仅曹操被黑的跳进黄河都洗不干净,连带着曾经和蜀汉作对的东吴,同样被罗老人家有意无意的抹黑。比如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在《三国演义》几乎碌碌无为。而笔者今天要谈到的鲁肃,更是为了映衬诸葛亮的光辉,所以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背景帝”。

在三国历史中,鲁肃不敢说诡计多端,至少在大的方向上可谓高瞻远瞩。早在公元207年,鲁肃在和孙权讨论天下形势的时候,基本上和诸葛亮的方案不谋而合。在荆州统治者刘表去世的时候,鲁肃率先提出联合刘备一道抵抗曹军的建议。在曹操挟消灭袁绍的余威进攻孙吴的时候,整个江东政权弥漫着悲观的气氛。而在一片的投降声音中,鲁肃勇敢站出来驳斥投降曹操的主张。更为关键的是,立刻邀请周瑜回朝,壮大主战派的力量,无疑体现了鲁肃的政治智慧。

在鲁肃接替周瑜执掌江东兵马后,鲁肃支持孙权将荆州暂时借给刘备,也即保存刘备的实力,将刘备推向抵抗曹魏的先锋。当然,这也为今后的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在刘备拿下西川,赶走刘璋后,荆州依然没有归还到东吴手中。不过,始终以大局为重的鲁肃,一直保持着克制,更积极调和蜀吴之间的关系。换而言之,如果不是鲁肃的大局观和从中斡旋,蜀吴之间早就开战,那么最后得利的只会是北方的曹操。

进一步来说,荆州本来就是一块烫手的山芋,而且直接威胁到曹魏的腹地,从而成为曹操的眼中钉,肉中刺。即便刘备把荆州还给孙权,东吴也需要付出重兵来把守,还要随时堤防曹操和刘备的袭击。与其这样,不如暂时让刘备顶住曹魏的压力,自己先徐图发展,等到时机成熟,再一举拿下荆州,北进中原。

除了高屋建瓴的战略谋划,鲁肃在十多年的军旅过程中,非常注重吴国的军事基础工程建设,积极练兵养兵。公元217年,鲁肃病逝,吕蒙代替鲁肃成为东吴的大都督,并在两年以后率领鲁肃训练的军队直取荆州,做掉关羽。值得注意的是,鲁肃的练兵主要不是为了进攻刘备,而是希望可以统一天下的。在这一点上,孙权和陆逊都由衷称赞鲁肃宏伟设想。

最后,鲁肃的高明之处还在于大智若愚,有智慧而不显摆,也没有陷入到东吴内部的权力斗争中,最终得到了善终。在其死后,不管是君主孙权,还是对手诸葛亮,全部为鲁肃之死表示沉重的哀悼,这也从侧面凸显了鲁肃的才华与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