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友谊 4个著名的历史故事告诉你真正的友谊是什么
友谊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产生的一种特殊情感,它与交往活动中所产生的一般好感是有本质区别的。友谊是一种来自双向(或交互)关系的情感,即双方共同凝结的情感。
友谊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产生的一种特殊情感,它与交往活动中所产生的一般好感是有本质区别的。
友谊是一种来自双向(或交互)关系的情感,即双方共同凝结的情感,任何单方面的示好,不能称为友谊。友谊以亲密为核心成分,亲密性也就称为衡量友谊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罗杰斯(Rogers,1985)对这种亲密性作了三点概括:
(1)能够向朋友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内心秘密;
(2)对朋友充分信任,确信其“自我表白”将为朋友所尊重,不会被轻易外泄或用以反对自己;
(3)限于被特殊评价的友谊关系中,即限于少数的密友或知己之间。
相关故事
1、管鲍分金
相依为命
管仲二十来岁时就结识了鲍叔牙,起初二人合伙做点买卖,因为管仲家境贫寒就出资少些,鲍叔牙出资多些。生意做得还不错,可是有人发现管仲用挣的钱先还了自己欠的一些债,这钱还没入账就给花了,现在会计上的名词叫坐支,而且私自花钱恐怕离贪污公款罪也不远了。更可气的是到年底分红时,鲍叔牙分给他一半的红利,他也就接受了。这可把鲍叔牙手下的人气坏了,有个人对鲍叔牙说,他出资少,平时他开销又大,年底还照样和您平分效益,显然他是个十分贪财的人,要我是管仲的话,我一定不会厚着脸皮接受这些钱的。
鲍叔牙斥责他手下道:“你们满脑子里装的都是钱,就没发现管仲的家里十分困难吗?他比我更需要钱,我和他合伙做生意就是想要帮帮他,我情愿这样做,此事你们以后不要再提了。”后来这哥俩又一起充了军,二人更是相依为命。
有一次齐国和邻国开战,双方军队展开了一场大厮杀,冲锋的时候管仲总是躲在最后,跑得很慢,而退兵的时候,管仲却跟飞一样地奔跑。当兵的都耻笑他,说他贪生怕死,领兵的想杀一儆百拿管仲的头吓呼那些贪生怕死的士兵。
关键时刻又是鲍叔牙站了出来(此时鲍已当上了军官),他替管仲辩护道:“管仲的为人我是最了解不过了,他家有80多岁的老母亲无人照顾,他不能不忍辱含羞地活着以尽孝道。
”管仲听了鲍叔牙的这番话,感动得流下了热泪,他哭诉道:“生我的是父母,而了解我管仲的,唯有鲍叔牙啊!”
各为其主
过了两年多,管仲的老母病逝,他心中没了牵挂,这才踏下心来为齐国效命,果然是比谁都作战英勇,很快就得到了提拔重用。
后来齐襄公的弟弟公子纠发现管仲是个人才,便要他当了自己的谋士。而鲍叔牙呢,也偏偏被齐襄公的另一个弟弟公子小白看中,拜其为军师。两个好朋友各自辅助一个公子,干得很卖力气。可是好景不长,昏庸的齐襄公总是疑心他两个同父异母的弟弟要篡夺他的王位。就让手下的人找机会干掉公子纠和公子小白。这两个公子听到了风声,公子纠带着管仲就跑到了鲁国的姥姥家去了,公子小白也跟着学,他带着鲍叔牙也跑到了莒国的姥姥家避难去了。
公元前686年的冬天,暴虐的齐襄公被手下的将士杀死,立他的一个弟弟公孙无知为齐国君王,这个人当了君王没几个月,就也被手下大臣给杀掉了,齐国当时是一片混乱。
流亡在莒国的公子小白和寄居在鲁国的公子纠得到消息后,都觉得自己继成王位的机会来了,急忙打点行装,要回国争夺王位。
管仲作为公子纠的军师及时提醒他的主子:“公子小白所在的莒国离齐国很近,如果他先我们一步回到齐国,我们就没戏了,我看还是我先带一队人马去拦截公子小白,让鲁国派大将曹沫带另一队人马护送您回国。”公子纠笑答:“好主意!”
当管仲带人马赶到莒国和齐国的交界处,正碰上鲍叔牙带领一队莒国人马护送公子小白飞驰而来。管仲上前拦住去路,他说:“你不好好在姥姥家呆着,要干啥去呀?”公子小白说:“我回国办丧事去啊”!管仲说:”您的哥哥公子纠已经回到齐国操办此事了,我看您还是返回莒国好好呆着吧!”
鲍叔牙虽然和管仲平日有手足之情,但现在是各为其主啊!他瞪着眼睛喝斥管仲:“我们公子回国有自己的事情,你管得着吗?再说你扯的瞎话也瞒不了我鲍叔牙吧?如果公子纠真的回到了齐国,那你干嘛带人来拦截我的主公呢?”管仲谎言被揭,脸色通红,一时无言以对。
鲍叔牙不敢耽搁,命令部队火速前进,管仲见状急得要命,要是拦不住公子小白,自己还有啥脸面再见公子纠啊,于是他心一横,搭弓取箭,朝着车上的公子小白用力射去,小白大叫一声,栽倒在车上,管仲见大功告成,便带着人马飞逃而去。
没想到管仲这一箭恰好射在公子小白的带钩上,一点没伤到人,但他知道管仲的箭法利害,要是再补上一箭他就没命了,于是他才大叫一声装死倒在车里。
见管仲跑了,他才长长地出了一口气,鲍叔牙见公子小白平安无事,大喜!立刻命部队抄小路向齐都全力疾驰。
管仲自以为射死了公子小白,就不慌不忙地护送公子纠向齐国进发,结果到齐、鲁边界的时候,一个齐国的使者拦住了他们的车马,使者说:“我奉齐国新君王公子小白之命,前来通知鲁国,请你们不必送公子纠回国了。”
管仲一听,才知道自己没把事情办好,上了公子小白和鲍叔牙的当。
于是一气之下把齐国使者给杀了,公子纠更是什么也不顾了,命令大将曹沫率领仅有的500多鲁国士兵去跟齐国拼命。于是齐、鲁两国就开了战,鲁国本来就是个小国,兵马少,又是到人家齐国门口来打仗,哪有不败的道理呀!幸亏大将曹沫很勇敢,保护公子纠和管仲逃回了鲁国。
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的帮助下登上了齐国君王的宝座后,称为齐桓公,后来成为春秋时期五位霸主之首,这是后话暂且不表。只说他上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清除后患,把他的兄弟公子纠干掉!于是他命令鲍叔牙领兵30万去攻打鲁国,那时齐国很强大,小小的鲁国为了公子纠这么个破外甥*应战,结果连连败北,鲁国君王见顶不住了,就派人和齐国讲和,鲍叔牙提出了两个条件:一是要鲁国把公子纠杀了,二是把管仲交给齐国,不然的话绝不退兵。鲁庄公没别的法子,只好照办。把公子纠的人头和管仲一起交给了齐国。
大度和睿智
鲍叔牙帮公子小白登上王位又帮他杀了公子纠,齐桓公感念他的忠心和所立的大功,要任命他做国相,没想到鲍叔牙死活不肯接受,他说:“以前我帮君王做了些事情,那全是凭我对您的忠心而竭尽全力的,现在您要把国相这么重要的职务交给我,这绝不仅仅凭我的忠心就可以做好的,您该找个比我更有才能的人才行啊!”齐桓公说:“在我手下的大臣中,还没发现比你更出众的人才呢!”鲍叔牙说:“我举荐一个人保证能帮您成就一番霸业!”齐桓公急忙问他:“这个人是谁呢?”鲍叔牙笑着说:“此人就是我的老友--管仲,我把他从鲁国要回来,就是要他帮您的!”
齐桓公一听就火了,他拍案而起!说:“这小子拿箭射过我,这一箭之仇我还没报呢,你反而让我来重用他?我不把他杀了就不错了!”
鲍叔牙恳切地说:“管仲不顾一切地为公子纠卖命,用箭来射杀您,这不正好说明他对他的主子是一个非常讲忠义的人吗?各为其主是起码的做人准则,他当时那样做没什么不对的,现在要治国了,若论才华,他远远超过我鲍叔牙啊!您要成就霸业,非得到管仲的辅佐不成。您现在不计前嫌地重用他,他唯一的出路就是死心塌地地为您卖命啊!”
齐桓公是个很有肚量的人,为了齐国的利益,他还是听了鲍叔牙的劝说,断然弃忘前嫌,拜了管仲为国相。
管仲很感激好友鲍叔牙,更对齐桓公的大度和睿智所折服,决心鞠躬尽瘁、竭尽全力报效齐桓公,他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经济,重新给农民划分土地,由于他从小经商,也很重视和其它国家通商和发展手工业。他还对国家常设的军队实行严格的训练和管理,使之成为战斗力很强的一支军队。由于管仲的改革,齐国在几年内就兴盛起来,获得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地位,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
有趣的是,有一次齐桓公和管仲探讨下任国相的问题,齐桓公问:“假如你要是死了,谁接任你的国相为好呢?”管仲说出了一个人名,齐桓公又问:“那么第二人选呢?”管仲就又说了一个人的名字,齐桓公又问:“那么第三人选呢?”管仲就又说出了一个人名。齐桓公很不高兴地再次问:“那么第四人选呢?”管仲说:“那就是鲍叔牙了!”齐桓公说:“我真的很奇怪,鲍叔牙对你那么好,听说以前你们一起做生意,他也老让着你,你上了公子纠的贼船,还射过我一箭,要不是鲍叔牙说情,我早就把你杀了,后来鲍叔牙又在我面前积极推荐你为国相,怎么现在请你推荐下任国相的人选时,你竟然把鲍叔牙放在第四人选的位置上呢?你对得起人家鲍叔牙吗?”管仲说:“我们现在是在谈论谁做下任国相最合适的问题,您并没有问谁是我最感激、最要好的朋友呀!我们的私交很好,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嘛!”
2、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是一个友谊的象征。伯牙绝弦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俞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痛万分,认为知音已死,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终生不再弹琴了。3、马克思和恩格斯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是人类友谊的典范。从1842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会晤起,40年里,他们在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斗争中,团结作战,患难与共,建立了真挚的友谊。由于革命斗争需要,他们曾身处两地近20年,但他们之间的关系不仅没有因此而疏远,反而联系越来越密切。他们几乎每天都要通信,交谈各种政治事件和科学理论问题,共同指导着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马克思不仅十分钦佩恩格斯的渊博学识和高尚人格,而且对恩格斯的身体也很关心。有一个时期,恩格斯生病,马克思时时挂在心上,他在给恩格斯的信中说:“我关切你的身体健康,如同自己患病一样,也许还要厉害些。”恩格斯为了“保存最优秀的思想家”,在经济上资助贫困的马克思,使其能专心致力于革命理论的研究,他违背自己本来的意愿,到父亲经营的公司中去从事那“鬼商业”的工作。当《资本论》第一卷付印的时候,马克思给恩格斯写信说:“其所以能够如此,我只有感谢你!没有你为我的牺牲,我是决不可能完成三卷书的巨大工作的。我满怀感激的心情拥抱你。”恩格斯尽管做出了巨大牺牲,但他始终认为,能够同马克思并肩战斗40年,是一生中最大的幸福。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的这种崇高的革命友谊,正如列宁所赞扬的,它“超过了古人关于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4、毕加索和理发师
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逝世后,有关他的传记和回忆录出了许多,不少书说他专横、爱财、自私,甚至把他描写成“魔鬼”、“虐待狂”。然而,巴黎毕加索博物馆最近展出了理发师厄热尼奥·阿里亚斯的一些私人资料,呈现给观众的却是另外一个毕加索。这位95岁的老人与毕加索的友谊持续了30年,他至今珍藏着对这位大师的美好回忆。50幅名画捐给了西班牙*
阿里亚斯是毕加索家里的常客。在毕加索的画室里,阿里亚斯给他剪头发、刮胡子,所有这些都是在极其融洽的气氛中进行的,两人总有说不完的话。一天,毕加索发现阿里亚斯徒步而来,就送给他一辆小轿车。
阿里亚斯是画家名誉的坚定*,谁说毕加索的坏话他就跟谁急。阿里亚斯回忆说,毕加索来店里理发,其他顾客都起身对他说:“大师,您先理。”但毕加索从来不愿享受这种特殊待遇。他认为毕加索非常慷慨。有一次,当他听到有人说毕加索是“吝啬鬼”时,他怒不可遏,立即反驳说:
“对一个你并不熟悉的故人进行这种攻击是幼稚和卑鄙的,毕加索一生都在奉献和给予。”随后,阿里亚斯举了许多例子。“毕加索的大型油画《战争与和平》是为瓦洛里的小教堂创作的,他还捐献了一件雕塑作品,是他为我们的城市添了生机。”阿里亚斯说,毕加索一共送给他50多幅作品,其中包括一幅妻子雅克琳的肖像画。理发师将这些画都捐给了西班牙*,并在家乡布伊特拉戈建了一个博物馆。博物馆中还陈列了一个放理发工具的盒子,上面有毕加索烙的一幅《斗牛图》和“赠给我的朋友阿里亚斯”的亲笔题词。一位日本收藏家曾想购买这个盒子,他给了阿里亚斯一张空白银行支票,说数目他随便填。可收藏家没想到,他竟遭到了理发师的拒绝。阿里亚斯说:“不论你用多少钱,都无法买走我对毕加索的友情和尊敬。”
毕加索去世,理发师失声痛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