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柳元:做一名人民艺术家是我的信仰

丁柳元:做一名人民艺术家是我的信仰

  丁柳元(资料图)

  光明日报11月22日报道 由于良好的公共形象,2013年至2014年,她连续两年获得“最佳青年榜样”称号,并摘得第八届“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称号。

  由于突出的表演成绩,2013年,她获得“金星奖”最佳女演员奖,“金凤凰”表演学会奖,她主演的电视剧《江姐》《杨善洲》获“五个一”工程奖。

  她因为成功出演电视剧《江姐》,电影《我最好的朋友江竹筠》,被誉为“第三代江姐”。近日,她主演的电视剧《我心灿烂》在央视上演。她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青年演员丁柳元。

  刚过而立之年的丁柳元,有着一份与年龄不太相称的淡雅。“无论世界怎么喧哗,能成事的人一定是静心的。”她说。从她身上,你既看不到“圈里人”常有的浮华气,也看不到同龄人常有的焦虑感。坐在我面前,身着伴她度过大学时光的休闲衫,说着地道的北京话,丁柳元就像温婉的邻家女孩。

  “人无癖不可交。”丁柳元最近痴迷于丹青,就像她之前钻研篆刻一样,画画已经成了她每日的必修课。无师自通的她,经过几个月的“闭门造车”,水墨画竟也笔墨酣畅,构图虚实相生,颇具古人神韵。她说,演戏是用自己的眼泪流溢他人的情感,而绘画则是自己“灵魂独自的修行”。每天拍戏收工之后,她都迫不及待地回家进行“灵魂的修行”,她调侃道,那感觉“就像狗熊回家,找藏起来的一罐蜂蜜。”她还说,书法、篆刻、绘画作为表演的姊妹艺术,也为自己的主业表演提供了滋养。

  平时的丁柳元喜欢安静,而在片场,她被人称为“戏疯子”。在演江姐的一场戏时,她主动要求导演把自己真吊起来。“那滋味不好受,”她说,“但可以让自己离江姐更近些。”演完江姐,有不少片商找她演类似的角色,但都被她拒绝了。朋友不理解,现在的新演员都巴不得占住一个“坑”,成为“某某专业户”。丁柳元不屑于此,她的理由很简单,演江姐已经几乎榨干了她对于同类角色的灵感,在短时间内她不会有所突破,与其重复自己,不如先沉淀一段时间再说。

  丁柳元经常在路上。有时是旅行,这是她与自己沟通,丰富精神世界的另一种方法。更多的时候,她奔走在公益事业的前线。汶川地震第四天,她主动请缨,到赈灾第一线拍摄纪录片。作为全队唯一的女性,每天负重徒步7小时以上,走遍了除青川以外的所有震区。2012年,她只身一人来到海拔近五千米的藏区,走访了十几个哨所,与战士同吃同住,被誉为“高原上最美的雪莲”。

  她喜欢温润的感觉,如果说绘画是温润自己,那么公益就是她温润他人的方式。从2006年起,她每年至少7次赴基层慰问。作为四川形象大使,她多年来为江姐小学捐资捐物。作为“明星在行动”志愿者,她长期援助藏族失学儿童。2012年,作为新闻总署扶贫爱心大使的她,在腰部打着“封闭”的情况下,坚持走进山西贫困山区。“有心就有力量,”她说,“只要你有心愿,就可以温暖他人,这并不需要有多少钱或者多大的能力。”

  “做一名人民艺术家是我的信仰。”在军队学习文艺座谈会讲话的发言中,她认为,作为一名部队的文艺工作者,不同于一般演员,必须要有使命感和担当责任。因为扮演江姐,她和“第一代江姐”于蓝老师有了深入接触,因为电影《*班》,她又与扮演母亲的田华老师结缘。老艺术家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执着都深深影响了丁柳元。从影十七年来,她创作主演主旋律作品近四十部,被观众称为“红色女神”。她说自己不敢当“女神”,但红色精神“却像体内流淌的热血一样滋养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