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学会道歉

当成人告诉孩子“要说对不起”的时候,他会很自然地对话语进行简单复制,并不附加任何道德情感。而至于“对不起”是什么、为什么要说“对不起”、什么时候要说“对不起”,他并不理解。因此,这个阶段感觉孩子道歉不诚恳、心不在焉都是很正常的。

内心抗争阶段:

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他逐渐认识了自己情绪的产生和感受。在此基础上,道德意识也有所提高,他开始学会对事件或行为进行简单的“好”或“不好”的评价。虽然常常“自我中心”的意识让他的评价更趋于主观,但在成人的悉心解释和提示下,他可以对自己“不好”的行为进行简单的道歉,并伴随一点点羞愧的感情,这是他“他人感”和“自尊感”建立的过程。

然而,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它让孩子在学习说“对不起”的同时,也体会到了自我否定的感受,对于容易以一概全的幼儿来说,否定自己的行为如同否定全部的自己,甚至会减少他人对自己的爱。因而,道歉的话在孩子口中欲言又止的现象就成了这个阶段的明显特征。

在这个阶段,孩子特别需要成人的支持。一方面,成人要理解和接纳幼儿阶段性会发生的“不好”行为,温和地和孩子一起面对和解决,由此传递给孩子“接纳自己”的积极态度;另一方面,鼓励幼儿为自己的行为道歉,并在其道歉后给予道歉行为的肯定,这对日后孩子能够放心自如地道歉有很重要的铺垫作用。

反馈学习阶段

4岁左右,大部分幼儿已经形成了自己基本的道德评价标准,能够根据事件的结果评价行为的好坏对错,也能据此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出要求。他们开始能明确地表达:“我不喜欢你这样做”“请你向我道歉”的态度,也由此开始学习站在他人的立场反思问题。孩子根据社会反馈进行自我调节,并逐渐从单纯的道歉发展到愿意改正,从而更好地融入集体。

他们的需求集中于,希望大人帮助他们捋清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自己去分辨其中的过错并进行道歉;对于一些情节简单清晰的小纠纷,他们甚至可以尝试自己解决。正是在这种同伴交往中,孩子发现了“道歉”的社会意义——它可以维持友好的伙伴关系和共同的游戏。于是,“对不起”对孩子来说,不再那么困难。

深刻反省阶段

智慧的孩子很快就发现,“对不起”是一句极其好用的话语——它可以以最小的代价来弥补自己的过失,抵挡来自于外界的不满与责难,于是,道歉的话语重新显得缺乏诚意。漫不经心,或是做着鬼脸道个歉,是常有的事,不过,小伙伴们可不愿意接受如此的敷衍。相比较而言,他们更喜欢听到一些经过反省的解释,诸如“我刚才是不小心的,对不起!”或者“我不应该XXX,对不起!”此时,成人的引导也就变得有必要,帮助孩子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动机和结果,并分析其中的关系,这也是帮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的过程。

4步引导孩子学会道歉

①原则清晰,影响他人要道歉

孩子最初的道德评判标准来自于成人,因此,成人要从一开始就给予孩子明确的行为准则,哪些行为是“不好的”、不适应于社会的、不被他人接受的。对于这样的行为,孩子要从“复制阶段”就习惯进行道歉,有助于他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

②接纳孩子,陪伴他一起面对,等待他,给他时间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犯错误是很正常的,他能在错误中得到学习的机会,学会如何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又是件好事。成长需要突破原有的自己,需要勇气,因此,父母要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出对孩子的耐心和信任,从而有效地传递给孩子积极的力量。

③道歉过后给予孩子充分的肯定

孩子道歉前后最担心的就是和周围人的关系是否能够维持,因此,在道歉后及时地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会给予他莫大的安慰,同时也能很好地强化和稳固好行为。

④以身作则,给孩子正面积极的榜样

孩子的早期学习来自于对成人的模仿,当他看到父母在做错事后及时向他人道歉,他不仅得到的是社会交往的正面榜样,也更加体会了每个人都会犯错,道歉并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情,改正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