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王明道的精神 竭力追求真理的上帝的传道人的事迹

问题描述:

王明道(1900~1991),原名王永盛,生长于中国北京一个穷苦的基督教家庭,1900年庚子拳变中父亲自缢,母亲带孕逃难,同年王明道以遗腹子出生...

致敬王明道的精神 竭力追求真理的上帝的传道人的事迹

王明道(1900~1991),原名王永盛,生长于中国北京一个穷苦的基督教家庭,1900年庚子拳变中父亲自缢,母亲带孕逃难,同年王明道以遗腹子出生。王明道自幼在基督教学校接受基督教教育,成人后他顺服神的旨意,放弃从政的意念,竭力追求真理的上帝,成为一名传道人;他特别取名“明道”。

个人生平
王明道于1900年7月25日(光绪二十六年)生于北京,正值庚子年义和团运动爆发之年。其父名王子厚,在北京美以美会所开设的同仁医院做医生, 30岁时与李文义结婚。李文义年少时曾在伦敦会在北京所办的教会学校读书。婚后二人共育有五个孩子,王明道排行最末。不幸的是,其他三个孩子都先后夭折,只有长女和王明道得以存活。
在王明道尚未出生之前,义和团乱起,以"扶清灭洋"为口号,四处追杀"洋人",许多外国人和中国基督徒纷纷躲入东交民巷使馆区内避难,王子厚携着怀有身孕的妻子和长女也在其中。由于义和团攻击猛烈,使馆区岌岌可危。胆小的王子厚唯恐落入义和团手中,竟撇下母女二人和尚未出生的孩子,在花园中自缢身亡。此后不久,李文义在东交民巷生了王明道,为他接生的外婆给他取了个乳名叫"铁子"。不想,日后的王明道人如其名,一身铮铮铁骨,威武不屈。
在动乱中的孤儿寡母欲谋生计实在不易,王明道童年时经常忍饥挨饿,故身体孱弱,经常生病。在其生长的大杂院里,皆为社会下层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故其从小就体会到社会丑恶及人心之险恶,从而也造就出他嫉恶如仇的性格。
王明道自幼酷爱读书,在母亲的帮助下,入学前就已读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明贤集,还有圣经、天路历程,以及正道启蒙等基督教书籍。九岁时入伦敦会创办的萃文小学读书,母亲为他取了个学名叫"永盛",即永远昌盛之意。小永盛每天除学习四书五经、算数和国文等课程外,还经常参加学校中各种宗教活动,如圣经课、崇拜聚会和祷告会等。由于母亲是伦敦会的教友,故亦经常带他到教会中参加崇拜等其他教会活动。由此可见,王明道童年和少年时期,一方面受到传统儒家思想的熏陶,一方面也受到基督教信仰的影响。
虽然如此,年少的王明道和当时许多学生一样,对宗教活动不大感兴趣。在其自传《五十年来》中,他说:"我一直到十四岁的春季,从礼拜堂中不但甚么也没有得着,而且看聚会是一件最令人头痛的事"。但他对生之追寻,对死之归宿等问题却自年少时就深为关切,而中国的传统思想观念却不能给他一个满意的答案。故他在思想上十分彷徨,生活上随波逐流。
王明道少时曾受北京下流社会的生长环境影响曾一度堕落,十四岁时重生正式成为基督徒;十五岁时立志当政治家,要做“中国的林肯”,十九岁时受英国约翰卫斯理事迹的影响,抱着改革社会之心,立志要通过宗教复兴实现社会改造。满心抱负的他拒绝了五四运动组织者的邀请,认为改革人心才是关键之所在。1920年以后,王明道认识到自己从前的一切作为都是在满足肉体的欲望,是想为自己立名,他在日记中写到“此悟前者所立之志,成大业,为伟人,享大名者,皆为全盘错误”,此后王明道开始真正明白了生命的道理。取“明道”意谓「明证真道」。在他一生的经历中,足可见证他名副其实。

致敬王明道的精神 竭力追求真理的上帝的传道人的事迹

人物思想
受西方“社会福音”的影响,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教会领袖十分热衷于福音救国。国民时期更由于受到蒋介石宋美龄的支持,社会福音派曾一度在中华大地上大行其道,在许多省份都设立有县建制的改革实验基地。改革者主张教会的实用主义,即通过教会系统的建立,在整个社会自觉的建立起一整套包括医疗、教育、文化、卫生、娱乐、民生、科研等工程在内的教会领导机构,寄希望于一方面通过这些机构在民间的渗透能力来大量的传播福音,另一方面通过这些实质性的建设提高国民素质,进而达到改革社会的目的。有些学者更是提出要将基督教改造成为革命的宗教。
人物轶事
在这种大环境背景下,王明道却力排众议,提出“道德怀疑论”,这种对当时社会的道德家、上流人士、*者、社会改革家甚至教会领袖等个体的不信任,帮助他透彻地诊断现实权威的真现,进一步对由这些人领导和建设的社会也产生怀疑,他曾针对社会改革家说:“不用提消灭社会中的罪恶,根本就没有人能消灭自己的罪恶,却想改造社会,使整个社会得救,这岂不是痴人说梦?连自己都改造不了,还谈得到改造社会么?”。这种论调与其同时代的美国新正统派基督教神学家尼布尔(Reinhold Niebuhr)的社会心理分析中指出“自我中心的冲动(egoistic impulse)在社会道德中的假装”的观点不谋而合。王明道认为社会改革根本是行不通的,原因就在于改革者本身其身不正,他断定这世界是不能改良,必要遭遇毁灭的。王明道强烈反对社会福音将福音实用主义化,他认为福音所产生的社会实效性仅仅是一种副产品,而决不能成为基督徒的追求目标,他竭力保持福音信仰的超然性,提出福音不是要去改革社会,它的功用乃是使人因信得蒙重生,成为新造的人。信仰不是为改革社会而存在,甚至不是为改革个人以至社会得以进步而存在,信仰是一种个人关怀而非社会关怀,其价值取向甚至造成个人与社会的疏离,但这种疏离却给予了基督徒客观评价现实社会的能力。宗教是救个人的,叫人可以进入现世以外的永恒天国,这天国不是宗教信仰改造现存社会的结果,虽然天国将来要完全建立在地上,可是现存社会与现世以外的天国没有连续性(continuity)。王明道这种带有反社会性格的信仰观点与当时国内的文化界和社会福音派产生了极大的分歧。这也是后来王明道拒绝加入中国基督教“三自”教会的直接原因。

致敬王明道的精神 竭力追求真理的上帝的传道人的事迹

个人观点
针对基督徒在社会中定位问题,王明道提出了“出世”的观点,认为基督徒应当从世界当中分别出来,这种出世并非人实体的出世,而是罪恶观上的出世,就是能够在世界里使自己不沾污秽。基督徒应当在社会的各行各业中做光做盐,王明道反对基督徒人生的圣俗二元论——即以宗教仪式或是读经、传道等为圣事,其他日常生活中的事务都是俗事这种错误态度。他提出只要是为荣耀神的名,为使别人得福,这样的工作都是神圣的工作。重要的不是工作类型本身,而在乎处于工作之中的人,以上帝为本,真正荣神益人的社会劳动有时远比在教会中服待更神圣。
社会评价
王明道先生一生忠心于主的真理,在动荡的中国作时代的先知,传讲福音真理、坚守教会立场、正确解明神的道,实在是中国基督徒的榜样。他的软弱与刚强、受苦与复兴,充分见证神的大能作为。
毋怪乎内地会宣教士赖恩融(Leslie T. Lyall)将王明道先生称为"中国教会三巨人”之一,王明道在中国基督教教会历史中的地位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