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航标:对话不亦乐乎 马珂负责子弹 姜文负责飞

问题描述:

本期《新航标》,新浪娱乐对话姜文、马珂,听“诚信马”讲述“不亦乐乎”制片之道,听“*姜”传授“让电影飞”创作之道……在姜文拍戏剪片弄得热火朝天时候,马珂这边也没闲着,他忙前忙后积极运作《让子弹飞》的宣传销售。

新航标:对话不亦乐乎 马珂负责子弹 姜文负责飞

《新航标》第十七期封面

  《新航标》第17期:对话不亦乐乎 马珂负责子弹 姜文负责飞

  出品:伊秀娱乐

  制作:娱乐策划部

  监制:张晗

  主编:魏君子

  责编:竹聿名

  对话:魏君子

  撰文:竹聿名

  设计:稻草人

  摄影:新艺联·柳下会

  前言:

  圈内有个很认真的笑话,说姜文拍电影一定有“马”才能功成。《阳光灿烂的日子》有夏雨饰演马小军;《鬼子来了》有自己饰演马大三;《太阳照常升起》就是因为没有马,才在市场失意……也不知道是不是这缘故,《太阳》之后,姜文立即找来了一匹马——制片人马珂,两人合作新片《让子弹飞》,改编马识途的小说,在戏中大拍马戏。

  姜文给人的印象是个理想主义者,自己做导演拍戏务求尽善尽美,被传“超支”也在意料之中,但姜文很委屈:“前三部有的还没开拍钱就没了,最后别人传出话来‘姜文超支’,都没钱我怎么超?那时候真是拍着拍着就说没钱了。最逗的一回是拍《阳光》,喊预备……发现灯都转另一头去了,说收不到钱人家不干了,我说给人家钱啊,制片说大哥没钱了,我说那怎么弄啊?制片说大哥你出点呗,我去你……好吧,我就出点钱,人家才把灯转过来。人家灯爷就是靠这个生活的,你欠人家工资不合适。好在我还有点钱,属于*讲一部分先富起来的那拨。《太阳》我最后变成20%的投资方。我也不愿意赔。”

  谈到拍《让子弹飞》,姜文直言很舒坦,他最大的一个感慨就是“这次资金相当正常”,说话中忍不住夹了一个国骂。身旁的马珂听了之后憨厚的笑了笑,姜文说:“这回《让子弹飞》我根本不知道钱在哪,马珂说你拍吧,你爱弄什么弄吧,没人说过‘导演咱们没钱了’。钱这事不归我管,这事有马珂在。我俩一个公司。他没必要和我讲钱什么时候到,反正没缺过钱就是了。”

  姜文说的公司是 “不亦乐乎”影视公司,两人各占50%股份。分工也很明确,马珂给姜文提供充足的子弹,姜文则专心致志的让电影飞起来,一个负责务实,一个负责理想,相得益彰,让人想起了张艺谋和张伟平的新画面,但二位一听连连摆手:“还是不一样。”怎么不一样?本期《新航标》,伊秀娱乐对话姜文、马珂,听“诚信马”讲述“不亦乐乎”制片之道,听“*姜”传授“让电影飞”创作之道……

  目录:

  【上篇】姜文授课:如何让电影飞起来

  壹 剧本VS台词——抄网络没出息,不干那便宜活

  贰 拍摄VS剪辑——我不希望大家看电影分神

  叁 风格VS戏剧——我喜欢饱满来劲的电影

  肆 导演VS演员——跟我合作很危险

  伍 酒精VS可乐——《让子弹飞》是另一种酒

  【下篇】马珂豪语:目标年度票房冠军

  1,项目——选择《让子弹飞》

  2,制片——基本达到好莱坞工业的比例

  3,宣发——至少要让2亿以上的人知道

  4,未来——对今天负责就是对将来的负责

      【上篇】姜文授课:如何让电影飞起来

    新航标:对话不亦乐乎 马珂负责子弹 姜文负责飞

    姜文谈起电影滔滔不绝

      俗话说,文如其人。姜文的电影与他本人也是一个气场:有霸气,让人紧张;有豪气,让人敬仰;有才气,让人钦佩。在他的口中,说的都是电影,在他的眼里,什么都可以是电影,他注定为电影而生。

      姜文回答问题,喜欢说“很简单”——在他眼中任何事情似乎都有直截了当的答案,包括如何写剧本如何做导演。像这次与之聊天,稍微整理可能便是一本“电影制作手册”。

      在观众看来,姜文是一位能让电影飞起来的华语导演,其作品充满了魔力,与众不同。难得他畅谈电影心得,必须一一记录,原汁原味与诸影迷同好共享。

    新航标:对话不亦乐乎 马珂负责子弹 姜文负责飞

    姜文喜欢来劲的电影

      【壹】

      剧本VS台词——抄网络用语没出息,不干那便宜活

      1992年,姜文有了做导演的念头,他打算改编王朔的《动物凶猛》,但由于王朔刚刚写了大量小说和电视剧本,自觉写作能力陷于瘫痪,便拒绝做编剧,他说:“我尤其痛恨给有追求的导演做编剧,惨痛经历不堪回首。我无法帮助姜文把小说变为一个电影的思路。那些东西只能产生于他的头脑。”

      93年,姜文从美国拍完《北京人在纽约》回来,开始写剧本,名字改了,叫《阳光灿烂的日子》。王朔看了之后不禁感叹:“剧本写了几个月,拿出来时比小说还长,大概七万多字。我学习了一下,知道电影剧本怎么写了。可叹我混了这么些年,确实有些时候是欺世盗名。”

      姜文这十几年就导了4部电影,都改编自小说。新片改编自《夜谭十记》里的“盗官记”,但如果你看过原小说,你不会认为能出来一个《让子弹飞》,这是姜文神奇的地方,说“化腐朽为神奇”,或许不恰当,但“别开生面”却是实情。《让子弹飞》首映礼上,众演员接连不断蹦出戏中金句台词,令观众捧腹大笑,已经佐证姜文电影对白的“又高又硬”,亦因如此,姜文的电影保质期很长……

      写剧本,我经常这样跟编剧们讨论,我说剧本的样子,要像马致远的《天净沙》,不用写那么多连接词和形容词,就“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有的版本还写成“小桥流水平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你把元素都摆出来,就出意境了,感觉就像没拿泥砌过的时候,非常有质感。这是对剧本的要求。

      对台词,你看我们编剧组,述平、朱苏进都是作家,50后60后70后,80后都有,包括我,这哥几个会很不屑网络流行用语这些东西,抄网络用语太没出息了。咱不能干这便宜活,没意思。为什么大家说我的电影的笑保质期最长,说有些乐明年就不乐了?因为我的影片不是一个时尚流行语带来的笑声。你比如说葛优,他演过许多喜剧,说一个时尚流行语大家也会笑。但《让子弹飞》里边不是,而是建立在他性格里的笑声。

      我反复跟他们讲一个故事,一个最简单的故事:两个聋子,隔条河,两个老头,他看见他了,他也看见他了,肩膀上都扛着一个杆子,俩人不愿意别人觉得自己是聋子,其中一个冲着对方喊了一句:怎么着钓鱼去? 另一个没听着,看见嘴动,不能让对方觉得我聋,就回答一句:不是,我钓鱼去!那哥们也没听见,也赶紧接话:嗨,我还以为你钓鱼去呢……

      这有意思吧?啥都没有,就一个哥们喊钓鱼去,这心理就一下子出来,你会乐,五百年后也会乐,因为这词虽然简单,就钓鱼,但最后两个人的心理你看得清清楚楚,这是我推崇的台词。

    新航标:对话不亦乐乎 马珂负责子弹 姜文负责飞

    姜文说:《让子弹飞》开头几枪就有很多剪辑点

      【贰】

      拍摄VS剪辑——我不希望大家看电影分神

      近期,网络有一个新词很受媒体欢迎——“没尿点”。意思是姜文的《让子弹飞》好看得让人根本没有时间上厕所。所谓“有笑点,没尿点”是也。看姜文电影过瘾正因为他的作品节奏快、信息量足、充满了快感,以至于大家看了一遍还觉得不够,渴望再看一遍。

      姜文说:“我觉得好的电影,比如说《教父》、《电影往事》、贝托鲁奇那些电影,还有昆汀这小子戏剧性弄得也非常好,这些戏其实也没尿点,你不知道他使什么坏,你没法看半截走,他那些戏你想不到底下往哪里拐。好片子是这样的吧。”而在姜文眼中,之所以能达到这个效果,所依仗的便是拍摄和剪辑技巧。

      其实我的片子都有这种特点。我记得我爸爸去看我刚剪完的《鬼子来了》,他没吃饭,端着一碗面,想一边看一边把面吃了,结果看完2个半小时那面没吃。当然,我爸看我,可能有些夸张。前几天有一个院线经理刘歌,他说他拿瓶矿泉水进去,开始是凉的,喝两口,一直到看完,水变热了就没来得及再拧开,我觉得他这也证实了我爸当时的情况。我希望是这样的,我不希望大家看电影分神,我希望大家全神贯注,不就2小时嘛。我也喜欢看这样的电影。

      我拍片子喜欢瞄准目标来拍,别说《革命往事》,我连我自己的片子都想不起来。“鸿门宴”那场戏。我每次都挂一千尺胶片,3个机器同时拍,3千尺同时转,为此专门做了个圆轨,3个机器摆上面,而且得同步,每个机器转动起来的时候需要人推,还有人操机,还有人管焦点,一个机器起码得有5个人。这15个人走起来得同步,而且还不能出声,光他们就得排练。

      《让子弹飞》拍了4个月,剪了6个月,其实是正常的,我每个片子都没有少于六个月的活,80万尺胶片,一天得剪多少?不可能太快。

      我第一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当时在日本做的后期,许多内地导演、*导演都在那,看完之后,说你这片子比香港动作片节奏都快,当时就接近3000多个镜头。后来《鬼子来了》也是3000多镜头,其实《太阳照常升起》也3、4千个镜头。

      我觉得是这样,如果电影放弃了剪接环节,会很松散,将不成为电影。因为话剧是通过很长时间的排练,大家对那个节奏有了一定的掌握——排练过程已经等于剪辑好了。而电影是一次性排练,有的还没时间排练,上来就得预备开始,你顶多也就十条八条的吧,这里面很难找到真正的可靠的节奏,再好的演员你也不能说一条给你拿下来,纹丝不动。都得在剪辑过程中把它调整,甚至重新调配,才能形成叫电影的这个东西。

      我已经算好的了,还经常给演员排练一下,然后用很长的镜头去拍他们,让他们找到某种感觉,但你毕竟时间有限。说到底电影是很糙的一个活,你如果没有剪辑技术会出卖演员的很多东西。

      剪辑这活挺苦的,起码得热爱,有兴趣,否则……我经常看到全跑了就剩我和操机员在那。确实是挺磨性格的一件事。我从小就好玩魔方,这东西对我是一个兴趣培养。

    新航标:对话不亦乐乎 马珂负责子弹 姜文负责飞

    戏剧对姜文电影影响甚深

      【叁】

      风格VS戏剧——我喜欢饱满来劲的电影

      姜文回忆在*戏剧学院读书时候,参加文艺表演,他几个同学一出场,观众席凳子倒了一片,都是笑倒的。在姜文看来,让观众笑,对于他这种学戏剧的人来说并不是难事,戏剧的学习对他做导演至关重要。而他也一直把在*戏剧学院几年的锤炼当成他后来成功的一大基础。

      姜文感谢那些生活,他觉得自己的电影“来源于生活,捕捉某种荒诞。”他说话口头禅颇多,“来劲”是其中一个,他喜欢来劲的电影,自己拍片自然也也喜欢来劲。幽默动人,却层剥人心,揭露人性,让人过目难忘,劲道十足。而这些都和生活脱离不了干系。

      有人说我的电影饱满,热闹,幽默,我觉得他们说得对,呵呵,这么好听的话。我觉得事情是这样的。我妈妈是湖南过来的,我小时候在贵州长大,好吃这口辣的,所以这种刺激的食品会让你……不爱弄那么平淡的东西。我喜欢看的片子也都是比较来劲的,所以这东西对我是有一个影响吧,也就是饱满吧?要不我明天试一个单薄的?呵呵,清汤寡水的?我觉得那个容易,这倒提醒我了。

      《让子弹飞》背景选择在北洋时期,是因为北洋时期秩序繁杂,所以戏剧性比较强,所谓军阀混战华洋混杂,各种传奇故事容易产生。我是学戏剧的,你看莎士比亚的戏,节奏也很快,也没尿点。除非你拍得特别长,撑着拍五个小时。讲究货真价实,信息量在这了,没有废话。我们这些学戏剧的人转过来拍电影,就很容易不屑那些没学过戏剧的导演,那种无聊的堆砌,假装说电影语言,其实什么呀,就是没东西而已,不知道往里面搁什么。

      戏中老汤(葛优)想知道刘嘉玲是不是跟我睡了,还不好意思说,因为钱是人家出的,表面他是县长,其实他什么都不是,他就一骗子。他就拿着那股劲,趁着我喝醉了,过来对刘嘉玲说“听说你睡觉了?”当然他问的不是睡觉的事,刘嘉玲说“我他妈哪天不睡觉……”你听着就可笑,其实这就是学戏剧带来的好处,你就是通过台词把角色的内心世界展现在观众眼前,你会觉得可笑。

        【肆】

        导演VS演员——跟我合作很危险

        演员和导演是一部电影里最关键的关系链,直接影响着片子质量好坏。但两者间的关系往往是难以协调的。处理好了,能更上层楼;处理不好,便容易危机重重。姜文却是出了名能让演员焕然一新的导演。像夏雨、房祖名、陈坤等几个年轻演员,都曾在各种场合感谢过姜文导演,这几个人在姜文电影里确有脱胎换骨的表现。而这些自然不是巧合能解释的——姜文有办法把演员的潜力激发出来。

        姜文的四部作品都是自导自演,他的理由是找不到适合的演员导致,而且“制片人愿意和我这样的人合作,把剧本写了又把戏演了又片剪了,再怎么着也值,里外里对于制片人来说也值。你说你把我劈开,找一个导演姜文找一个演员姜文找一个剪接姜文一个编剧姜文,那就贵了。所以,我是上他们的当。”

        什么叫导演?用莎士比亚大哥的话来说,他每个剧本是对生活起的一个外号。这段生活他起了个外号叫《哈姆雷特》,这段生活他起了个外号《麦克白》,也许另一端生活的侧面他起了个外号可能就是《罗密欧与朱丽叶》,导演也就是说你要对生活是有态度的,或者你用什么角度看生活。我电影里的幽默其实来自于生活,捕捉到生活的某种荒诞。

        导演的是门槛最低的,人家说你会摄影吗?不会,演戏呢?不会,写剧本,也不会?那你当导演吧……不需要手艺,也不需要长相,也不需要训练。但门槛低的行业,也能做得非常高。作家门槛也非常低,有笔有纸就行了,当然,你想写成莎士比亚写成曹雪芹,那你写吧。

        至于怎么跟演员合作,就是我刚才说的那个,你如果不善于观察,不善于激发,那这些演员在你这只能是一般的表现,不能怪人家。没有坏演员,只有坏导演。

        我也不想演,也想有一牛逼导演,比如斯科塞斯那种,我也愿意当演员。情况跟你的理想总是有距离的,没能碰到我的斯科塞斯怎么办?《鬼子来了》我也选了很长时间演员,最后人家说你还是自己演吧,《让子弹飞》也是,我确实也挺累的,但好像这两个角色我也不知道谁能演,也只能我去演了。

        有人这样说过,跟你合作很危险,以后很难再超过跟你合作的这个片子。说为什么你经常能把人的那种潜能发挥出来,在别的戏没这机会,说夏雨就《阳光灿烂》演得好,陈冲在《太阳》里面是最风骚的。其实我觉得很简单就是,你要善于观察这些演员,他们身上有迷人的地方,你要把这些迷人的地方通过角色发挥出来。每个人都有迷人的地方,我觉得你们每一位都有,都能拍一部很好的电影,主演一部很好的电影,让人记住,很爱你的电影。你把那方面找出来,激发出来,然后,创作环境也要达到,因为演员是一个暴露的过程,他暴露内心隐秘世界,乱七八糟的你让他怎么演?他会保护自己,他就收起来了,收起来这个状态演戏就不好。你看很舒服,对你很有信任感,他就会把内心隐秘的东西赋予在角色上,那就很漂亮。

      新航标:对话不亦乐乎 马珂负责子弹 姜文负责飞

      电影对于姜文来说就得是酒

        【伍】

        酒精VS可乐——《让子弹飞》是另一种酒

        冯小刚写自传,说自己听到的批评大多数都是围绕“商业”二字,姜文却略过“这些表面的现象,说出了问题的实质”。当时,姜文是这样和冯小刚说的:小刚,你应该把葡萄酿成酒,不能仅仅满足于做一杯又一杯的鲜榨葡萄汁。

        他还说;电影应该是酒,哪怕只有一口。

        这就是姜文,他认为电影可以很多种,对于他来说,他的电影就得是酒,不能是可乐,更不能是白开水。所以不胜酒力的人品他的电影容易醉。

        《让子弹飞》它是另外一种酒,有的酒做太高了不成。你说这《太阳》吧,他是迷幻版的东西,是脑海里的东西,是精神里的东西,不是家长里短的东西,允许你把它做得高一点。这《让子弹飞》是一个故事性的东西,说故事比较传统,象莎士比亚里的戏剧,虽然浓烈,但还是有人物有故事,人物跟着故事那么发展的,有起承转合,所以你看这样的电影不会看丢的,也不会看不懂的……《让子弹飞》是一个故事,故事很简单,惩恶扬善也好,除暴安良也好,绑架案也好,他就是那么一个事,从故事表面上并没有说梦境的东西,这样那样,所以你得根据不同的故事来酿制它。也就是不同的材料。

        你说《太阳》那种材料,你恨不得不酿造都醉,就一个high药,《让子弹飞》是个酒,但不是喝断片的酒,他是一个大家伙喝完很高兴那种,故事本身决定。这就是一个很清晰的故事。大家看了《太阳》之后,太多人说看不懂,大家就记住了这事。这事情对我是一个特别大的帮助,以前和投资人谈,得这解释那解释,提各种条件,这回倒好。现在投资人找到我,我问他们有什么要求,他们说没要求,只要看得懂就行了。我说嘿,这局做得……我得谢谢这帮哥们。《让子弹飞》没什么不好懂的,它是传统戏剧那套,也是好莱坞最遵循的那套,也是昆汀最遵循的那套、甚至《阿凡达》也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这样的东西当然容易做成大家都看得懂的大制作。

        冯小刚说我拍商业片抢他饭碗,这是客气话,我就算拍商业片拍得再好卖得再多,我们俩形不成威胁,中国折腾得有几个导演啊?不过三五个,不够!太不够了。你怎么也得五十多个,甚至一百五十多个,观众才舒服。你说美国观众,多他妈幸福啊,每天看不同的电影,巴黎观众恨不能每天仨片上映,我们都是人,中国人为什么过得比别人穷的日子?比别人精神生活差?我觉得这里面没道理。所以50多个150多个对我来说是理想的,所以没有什么威胁的。这可能是冯小刚的形容,就像周润发讲的:比喻、比喻、比喻……

          【下篇】马珂豪语:《子弹》目标是年度票房冠军

        新航标:对话不亦乐乎 马珂负责子弹 姜文负责飞

        姜文和马珂。马珂希望《让子弹飞》能在市场中探索出一条新路

          假如把电影制作发行比喻成打仗的话,《让子弹飞》便是一场预谋了多年的仗。为了赢下这场贺岁大战,马珂做了许多准备工作,甚至在两年前挑选演员时,他和姜文便特意的挑了一批能说四川话的演员,目的是做一川话版,以便双管齐下,在全国卖另一种口味的“子弹”。

          马珂曾放出豪言,《子弹》要拿下年度票房冠军。而这豪言的背后,有着对姜文的信心,也有着对自己制片宣发能力的信心。华语电影工业与发达的好莱坞有不小差距,这位年轻的制片人希望通过《让子弹飞》的尝试,能在市场中探索出一条制片新路来……

        新航标:对话不亦乐乎 马珂负责子弹 姜文负责飞

        姜文说,马珂是中国投资那么大电影最年轻的制片

          1,项目——选择《让子弹飞》

          [他是大家公认中国导演里面最有才华的导演之一]

          古语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姜文几年前《太阳照常升起》的市场失意,却让他得到了一个新合作伙伴,正好此人就姓马,叫马珂。

          马珂是姜文的粉丝,小姜文10岁,自从他看了姜文的两部作品《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就渴望着与姜文见面“他的作品非常好,我喜欢他电影表达的元素,而且他也是大家公认中国最有才华的导演之一。”当马珂知道姜文身边没有制片人之后,便通过关系去太庙姜文工作室拜会偶像。

          马珂之前是做电视剧制片人,也早早混出了名堂,但一直把电影当作自己的理想,“我就想做最好的导演的制片人,05年,我有了这个想法之后第一个找的导演就是姜文。见面后,可以说我们俩不谋而合。”

          虽然初次见面两人相谈甚欢,但姜文那时候正忙于制作他的《太阳照常升起》,无暇与之合作,马珂只好又回去继续鼓捣他的电视。

          谁想柳暗花明。两年后,马珂收到一条短信,问之,答曰“太庙,老姜。”07年,志同道合的两人正式成立“不亦乐乎”影视公司。公司名字延续了姜文太庙工作室的名字,股份是各占50%。有了新公司,两人立即开始着手公司第一部作品。

          在“不亦乐乎”,姜马两人的分工十分明确,姜文负责专心拍戏,马珂负责制片、融资、宣发等等。而成立“不亦乐乎”影视公司,在马珂看来目标也很简单——做年度最卖座电影,重新证明姜文的商业价值。

          他们第一个项目名字起得出人意表又让人浮想联翩:《让子弹飞》。

          新浪:从创作到拍摄,你是否会给姜文意见?

          马珂:我是完全不去干预他创作,那是他必须要保证的。我们之间更多是一个选择。比如说,我们是选择先拍《子弹》还是其他,选择拍一个大一点的、喜剧的、爱情的、或者是战争的……在这个选择基础上,我们再针对性的去务实他的投资规模、宣发规模。

          新浪:怎么选中了《让子弹飞》?

          马珂:当初成立公司很简单,就是做电影,冲着票房去。当时手里有几个选择,其中一个就是《让子弹飞》。他征求我的意见,我看了之后眼前一亮:故事简单,土匪路霸,却可以满足三位大哥同台的基础,而且很荒诞很传奇,符合拍成大喜剧的概念。不到一个礼拜就决定就是它了。我们08年初开始做这个剧本,做了一年。

          新浪:项目的资金来自?

          马珂:整个影片不亦乐乎是最主要的投资方。从开始筹备到开机,所有投资都是自己的。我们都是做到很扎实才拿出来,把这锅饭做得八九不离十的时候,再去和别的投资方谈融资等等。愿意合作大家才合作。英皇是到剧本完成了确定了他们才进来,因为别人得看到你的剧本。而且我们要拿去审批立项,让它合法化,这样人家才有信心。

        新航标:对话不亦乐乎 马珂负责子弹 姜文负责飞

        在马珂看来成熟的好莱坞工业有很多值得华语电影借鉴的地方

          2,制片——基本达到好莱坞工业的比例

          [我们都可以砸那么多钱进去,你们也可以放心了]

          姜文拍戏,投资曾经掉过几次链子,导致了剧组停滞。马珂加入之后,首当其冲便是解决姜文拍片资金问题,他负责提供源源不断的子弹给姜文,让姜文能全神贯注的投入拍片。提起《让子弹飞》的投资,姜文感概的说:“这次资金相当他妈正常。”语气带着难以置信“这回《让子弹飞》我根本不知道钱在哪,马珂说你拍吧,没人说过‘导演咱们没钱了’。钱这事不归我管,这事有马珂在。反正没缺过钱就是了。”

          姜文说这话时,他没注意到旁边有人在呵呵的笑,那人正是制片人马珂。有了马珂,姜文说他感觉比以前轻松许多。

          姜文之前两部片子投资人都和他说“兄弟,别怕花钱,咱们拍牛逼片才重要。”这次马珂有过之而无不及,马珂的态度是:“你爱怎么弄怎么弄。”姜文也没客气,整部电影拍了80万尺胶卷,是一部普通电影好几倍,甚至为了拍出针锋相对的效果,光姜文葛优发哥“鸿门宴”一戏,就烧了10万尺胶卷。年轻电影人说到这个数字时,语气又是羡慕又是惊叹。另一个例子是《让子弹飞》里有一个炸碉楼的镜头,姜文本来想镜头一转,来一个爆炸声暗示完成,马珂知道后说,别呀,炸。几个字又拿出了一笔钱来做特效。当然,两者效果完全两码事。

          马珂有他轻松的地方,他一点不担心《让子弹飞》的质量“姜文能做到今天,有对艺术品质的保证,不会拍一个烂片出来。”所以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融资和宣发上,“制片人最需要做的可能是,怎样能把一个产品更好了推广出去,销售出去,让他挣钱。”

          姜文说:“马珂是中国投资那么大电影,最年轻的制片”,这位年轻制片做事却十分老成,有自己一套想法。《让子弹飞》项目吸引人,一些老乡——山西煤老板找过来也想参与投资,马珂都推掉了,因为他“不要没价值的钱”,在他看来钱很关键但资源组合更重要。《子弹》最后只并入了四川峨眉集团、香港英皇、江苏广电幸福蓝海、中影等资金,这些资金组成了马珂心目中的强强联手,因为,峨眉集团有四川最大的院线,英皇有香港和海外资源,幸福蓝海有全国前三的电视媒体……

          《让子弹飞》投入了1.1亿制作费,却投入了令人咋舌的5000万做宣发,比例远远超过了普通电影宣发的8%。马珂分析:“从我的角度来说,首先需要判断这个题材将来对观众是否有效,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判断,包括剧本、演员各方面;第二,你有没有足够好的宣传、营销手段,在国内,我们往往不舍得在宣传上花钱。而我们《让子弹飞》宣传投入已经占到了这个投资的一半了,基本上达到了好莱坞工业的那种比例。”

          新浪:“不亦乐乎”的制片模式是怎样的?

          马珂:一般来说制作公司都是要拿自己的钱把底子铺好了。我们是投一半。你自己都没有钱,你怎么让别人相信你是有责任感的呢。很简单,我有最大的投资在里边,我承担最大的风险,同时我也收取最大的收益,同时我们也给投资人信心:我们都可以砸那么多钱进去,你们也可以放心了。

          新浪:你怎么看现在的制片环境?

          马珂:我们制片环境其实都是在摸索阶段。我们没有好莱坞的100年以上的工业基础,第二,也没有那么多专业人才,我们非常缺专业人才,第三,我们还有国情。现在的电影制作环境就是:一边摸索一边总结一边干,没有所谓的即时经验给我们,其实我们现在是在创造经验。

          现在的电影市场呢,增长太快,但我们底子很薄,但大家不聊底子薄,只聊增长快,增长快有很大的风险。其实不光电影是这样的,电视剧也是这样的。挣钱的总量不超过10%。

          新航标:对话不亦乐乎 马珂负责子弹 姜文负责飞

          信“马”由“姜”的组合第一个项目是众人瞩目的《让子弹飞》

            3,宣发——至少要让2亿以上的人知道

            [你该做的不做,那个结果就永远不会出来]

            一部电影票房好不好,宣发是至关重要一环。

            在姜文拍戏剪片弄得热火朝天时候,马珂这边也没闲着,他忙前忙后积极运作《让子弹飞》的宣传销售。运作的指标说起来倒也不复杂——尽力的达到他十分看重的“好莱坞工业标准”。

            马珂并没有盲目的投入宣传,他首先做了市场调查和分析,马珂说:“我们专门找了4A的广告公司评估,电视必需要投入,公交、路牌、地铁必需要投,分众媒体、网络媒体都必需要投。这些都是刚性的,不能含糊。‘明星的东西,大家都知道’那是自己骗自己。”

            就在离片子还有2个月才上映时候,业内人士惊奇发现在北京的路牌已经看到铺天盖地的广告,马珂是这样分析的:“真正去买票的是什么人?是天天上班的去公司上班的,上学的,我们要根据他们的逻辑根据他们的受众,去铺我们的宣传,我们硬板提前到了10月1号就开始投放,这样会给人留下印象,有印象有兴趣才会买票。现在你看到的只是我们的一半,还有一半没发力,大概在10号左右发出来。这次宣传我们投入比较大,周期也比较长,这也是一种尝试。”

            这种尝试在马珂的眼中很简单“没有什么营销、宣传多么玄乎的理论。”只需要一切遵循规律来做就行:“宣发有必须要遵循的规律,就像你每天要睡觉,你必须要睡,不睡第二天就没精神,必需吃三顿饭。当然还要根据不同的类型、规模、你要做不同的分析。像《子弹》就是大规模、大覆盖、高密度,它可能未必适合其他电影。”

            事实上,像《让子弹飞》这种规模的宣传,的确是许多大片做不到的,但在马珂却觉得很有这个必要:“国内绝大部分电影达不到《让子弹飞》的规模,因为大家不愿意冒这个险,因为‘到后面能省点就省点吧。’拍两本杂志换点路牌弄点封面,这些都不花钱。”通过电影资源的置换,在马珂看来十分不保险:“《让子弹飞》真金白银5000万的宣发。含置换早过亿了。我举例吧,北京四环内一共4500块路牌,杂志也就200多,这全上了也就仅此而已,我这次投放量,1500块我得先买了,那2、3百块有多少补充多少……你让他们雪中送炭,不可能,天底下哪里有免费的午餐。”

            马珂说:“其实电影的宣发和营销,和所有产品的属性是一样,就是要做到大规模的知情度。”他算了一笔帐:“电影的票房取决于观影人次,你的人次越多,你的票房就越高,比如说我们要达到2000万的观影人次,那概念就是6亿以上的票房,那你至少要让2亿以上的人知道。10%打最低的量。”

            当然归根结底还是片子好,马珂说不能到头来是在宣传三氯氰胺。“我们有信心拿到年度票房冠军,因为我们把要做的事情百分之百或者尽可能的做到了,其实很简单,你把心掏出来给观众了,观众一看,无非就是花50块钱买你一张票而已,买。就这么一个道理。”

            除了在全国铺天盖地的做硬性广告,马珂还有秘密武器,那便是川话版《让子弹飞》。

            如今,贺岁大战已经打响,《大笑江湖》票房见好,业内分析,认为东北三省至关重要,因为有了赵本山小沈阳这批演员,东三省基本上被认定是《大笑》的票仓基地。而《让子弹飞》也有一个基地——四川。马珂说:“四川话版是我们的杀手锏,估计能给我们贡献1亿到1.5亿票房。相当于我们在四川有了个基地。四川人,对川话这种母语特别的爱戴,而且川普是全国人民都听得懂。”

            川版《让子弹飞》要比普通话版的效果还要疯狂。这相当于马珂手上拥有两颗原子弹,别人是炸一回,他炸两回。

            新浪:如此大规模的宣发,冒险的底气来自哪里?

            马珂:主要来自对整个影片的信心。首先我们拿到故事之后首先对剧本很有信心,第二,这三位大哥开始主演之后,整个阵容有信心,第三无庸置疑对姜文有信心,成片我看完之后,3个半小时,完全放心,没有问题,

            新浪:如何达到目标?

            马珂:电影的魅力在于,在结果没有出来之前,永远是未知数。我们没办法去评估一部电影会出现什么结果。我看过《泰坦尼克号》制片人的一篇访问,我印象特别深,当时投资是全世界最高的,但是没想到全球卷了18亿美金,她就觉得你要把你该做的事情全部做到位了,这样才有可能出现《泰坦尼克号》、《阿凡达》的那样的结果,如果你光想着有什么样的结果,但前期你该做的一切不做,或只做一半,该做的不做,那个结果就永远不会出来。

            这就是我们对《子弹飞》有信心的地方,我们把投资、宣发该做到全做了,如果有3000万的入场观众,子弹飞过10亿都可能。3000万人对现在的银幕量不是做不到的。

          新航标:对话不亦乐乎 马珂负责子弹 姜文负责飞

          马珂说,对今天负责就是对将来的负责

            5,未来——对今天负责就是对将来的负责

            [我和老姜没有任何的束缚和经纪约]

            马珂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但华语电影市场在起步阶段,马珂希望“不亦乐乎”很踏实的一步步走,随时准备着,而不是幻想太多。

            作为“不亦乐乎”的第一炮,《让子弹飞》在全球公映和各种试片会上,打得震耳欲聋。马珂更关心的是接下来的市场检验,如果他和姜文组合的模式成功,或许能给新华语电影带来新的思考。

            新浪:新画面被称为张艺谋的品牌专卖店,不亦乐乎会成为姜文的品牌专卖店吗?

            马珂:姜文做为不亦乐乎绝对是一个品牌专卖店的概念,但是我们不局限于此,将来也有些想法和设计,几年后,我们可能做一些年轻导演的监制,姜文就是一个很好的监制。

            新浪:如果《让子弹飞》达到预期,后边的拍片计划是否会调整

            马珂:其实随时会调整,你像我手里有六七个故事,我们拍完《子弹》后往后放放,先拍E或者先拍C,但同时都在准备着,比如这个需要美国资金进来、欧洲资金进来,这个准备时间可能会更长。随时准备着。

            新浪:姜文和不亦乐乎的关系,他可能也会接其他的戏?

            马珂:我和老姜没有任何的束缚和经纪约。我们俩的公司拍我们想拍的电影就够了。至于他作为演员去拍其他东西,跟我没有任何关系,比如他去拍广告拍戏,我们就把时间调配过来就行。

            新浪:不亦乐乎会签演员吗?

            马珂:我们会跟编剧签。如果需要组成战略合作,述平这些好编剧我们都融入到我们公司里。主要还是有好故事。我也理解,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我不喜欢预判未来。我信奉的一个原则就是对今天负责就是对将来的负责。我也不愿意把一个目标设定未来,比如上市啊,明年什么的,当然也有规划,但当前的事情更重要。

          新航标:对话不亦乐乎 马珂负责子弹 姜文负责飞

          姜文做导演喜欢挖掘演员潜力,他甚至把制片人马珂变成演员客串《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