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幸福是自我的感觉 作家必须行万里路

毕淑敏:幸福是自我的感觉 作家必须行万里路

毕淑敏新书《蓝色天堂》出版

  毕淑敏喜欢自己现在的状态。

  孔子说“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她觉得自己虽不到60岁,但已经提前到了70岁的状态。2008年,毕淑敏和儿子自费40余万元,成为第一批乘坐游轮环游世界的中国公民。这情形和她17岁时去阿里当兵有些相似———一样的亲近大自然和死亡。毕淑敏直言,自己并不是一个爱冒险的人,但对世界有着无尽的兴趣。对于作家来说,行万里路是一个必修课。

  毕淑敏喜欢分享,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走过冰天雪地、万水千山,或者解开“幸福密码”。于是就有了这本新书《蓝色天堂》,讲述关于旅行和幸福的故事。

  谈环游 我以为会死在外面

  媒体:你为什么想到做这次世界旅行?

  毕淑敏:小时候看了凡尔纳的《环游世界八十天》,就一直特别想实现这个想法,但没有途径。偶然在报纸上得知作为一个普通人,只要自己有钱,买了这张船票,办了相应的手续,就有机会环游世界。

  媒体:你是一个喜欢旅行的人吗?

  毕淑敏:我其实并不是特别喜欢旅行。年轻时在*阿里当兵,交通不便,每一次回家探亲都是上万里的奔波。我觉得旅行是个挺辛苦、充满意外的事情,而我内心里喜欢安定,不要有那么多时刻的刺激和惊险。但同时我又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和兴趣。

  媒体:在船上最惊险的时刻是什么情况?

  毕淑敏:在太平洋遭遇飓风。当时船颠簸的特别厉害,我想亲眼看看这个风浪有多大,看了一下,真是惊涛骇浪,海天没有区别,船就像被扔进一个洗衣机里。

  媒体:上船之前有这样的预期?

  毕淑敏:没有,根本没想到,这次航行比我想的艰苦多了。刚回来的时候谁要跟我说起来,我就说千万别去,太辛苦了,后来时间长了,辛苦就忘了,就觉得还是挺有意思。

  媒体:你年轻的时候在*阿里当兵,有过一段天天面对大山的经历。这次旅行又天天面对大海,山和海给你带来的感觉有哪些不同?

  毕淑敏:孤独的状态是一样的。人间的关系都退居到后方,只有你一个人和博大的大自然在一起,让人平静,会觉得一己的生命是非常渺小的,那些狂妄的、骄傲的、膨胀的想法都在大自然面前变得谦卑。生命是有限度的存在,和如此久远的山、大海相比完全不足挂齿,有一种安然。唯有努力把自己非常微弱、微小的生命过得尽量丰富多彩。

  谈幸福 幸福是自我的感觉

  媒体:你环游回来之后就上《百家讲坛》讲“破解幸福密码”,是因为有了更多的体悟吗?

  毕淑敏:《百家讲坛》早就跟我提过,但我都给拒绝了。因为我觉得是挺可怕的一件事,第一我不是老师,第二当你在电视上出现的时候,人们会有很多评论出来。我好好写作就是了,干嘛去招人这种议论呢。环游回来后,勇气比原来多了一些,经过长途的跋涉,看到大自然的伟力,世界如此辽阔,我的勇气增强了一点。

  媒体:你之前也曾觉得自己是个不幸福的人?

  毕淑敏:我在上世纪80年代看了一篇报道,从此以后就特别关注幸福的事。当时是一个调查,结果显示:最幸福的人,第一种是刚给孩子洗完澡、怀抱孩子的妈妈,第二种是治好病人目送他离去的医生,第三种是在海边用沙子建成堡垒的孩子,第四种则是写完作品的最后一个字的作家。这四种情况我都经历了,但没觉得幸福。当时真的吓了一跳,感觉需要解决思想上对幸福的感知。

  媒体:你是如何解决不幸福的问题的?

  毕淑敏:调查中的那四种情况触动了我,我用这个方法重新观察我的生活,就会发现有很多幸福。人思想上的转变非常快,训练一下,转念一想,就会觉得这些都很幸福。因为幸福是自我的感觉,不需要别人评级。

  谈写作 摩拳擦掌准备新小说

  媒体:你这几年散文写得比较多,接下来的写作计划是什么?

  毕淑敏:这两年一直纠缠在环球旅行这件事上,另外百家讲坛有点费心。我回来就开始写《蓝色天堂》,这本书对我来说写得特别吃力,因为不是风花雪月说点哪的景色,吃什么饭,书里有这样的内容。但更多的是作为一个中国的作家,绕地球一圈,产生很多对世界的感悟和想法。我所引的资料,都需要亲自查阅,全世界那么多国家,几万海里的路程,包括我想提出一个观念的话,都要尽可能言之有据,对我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将近2年半的时间,没有一日放下过让这本书更加完善的念头。

  接下来就是写小说,我已经想了很久很久,摩拳擦掌,很高兴去做一件渴望已久的事。可能是医学题材,另外关于阿里的故事我还会继续写下去,这是我最宝贵的经历,之前觉得笔法还需磨练,现在感觉差不多了。

  采写/本报记者 熊寥

  摄影/本报记者 孙纯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