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朱哲琴:不会去电视节目当导师
这些年,除了担任自己音乐的制作人,朱哲琴还投身于发掘少数民族地区的原生态音乐,以及民间艺术大师的手工艺品,并摇身一变成为民间工艺品的设计师、“抢救”民间文化遗产的推广人。
还记得那首神秘的《阿姐鼓》吗?演唱者朱哲琴因此曲而风靡一时,并拥有大量的忠实乐迷。不过,近些年来,在国内的流行音乐界,朱哲琴仿佛消失一般。
1月30日,朱哲琴现身成都方所演讲,畅谈了这些年来做的关于民间工艺保护、传承和原创设计的成果和心得。演讲之余,朱哲琴向华西都市报记者坦言,自己一直没有放弃做音乐,只是唱片工业的现状,让她主要是在实验的层面去做音乐。
实体唱片时代末班车
向坚持的同行致敬
朱哲琴的最新音乐专辑《月出》,是她自己担任制作人,带着团队走过很多地区的山山水水,花费四年时间,收集了近1000多首音乐采样。为何在“唱片已死”哀鸣中,花费数年去雕琢一张唱片?朱哲琴说:“音乐的载体总会变。唱片会死,但是音乐人还活着、音乐还活着。真正的音乐人,不会管唱片是不是死了,重要的是你怎么在你的时代,用它的语言,把自己心中想传达的东西表达出来,这是音乐人的使命。《月出》这张专辑,其实不是为了我自己制作的。算是在实体唱片时代的末班车上,对坚持做原创民乐同行们,做一次致敬。”
与《阿姐鼓》相比,朱哲琴近期做的音乐,似乎远离大众。谈及此,朱哲琴也显得无奈,“《月出》这张唱片,确实没有太多的宣传。在网上免费下载音乐成风,唱片销售业绩处于如此惨状的情况下,身为独立于唱片公司的音乐制作人,在承担精心制作一张唱片的高费用之外,已经没有额外精力和金钱去做推广。我一直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在创作上,我会一直保持探索、实验的心态。”
不会去电视当导师
“人不是什么饭都要去吃的”
当下很多音乐人纷纷到电视节目中担任嘉宾,给听众带来不少新鲜体验。有歌迷提到,如果有朱哲琴加入,相信这位敢于打破流行音乐形式的歌者,定会带来不一样的惊艳。不过,一向特立独行的朱哲琴鲜有涉足大众娱乐。因此对是否愿意接受电视音乐节目邀请,担任音乐导师的活计,朱哲琴只是笑笑,“这个跟我现在最想做的事情,距离还是比较大的。我还是专心做自己的事情。人不是什么饭都要去吃的”。
这些年,除了担任自己音乐的制作人,朱哲琴还投身于发掘少数民族地区的原生态音乐,以及民间艺术大师的手工艺品,并摇身一变成为民间工艺品的设计师、“抢救”民间文化遗产的推广人。她还曾将一些民间工艺产品带到国际参展,策划了“看见造物”展览。
谈到如上“跨界”,朱哲琴说,“这些年来,我去国外参加音乐节或者别的场合,常常感慨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美学没有被很好地发掘。我希望自己能做一些事情去改变。”从音乐到民间工艺产品的推广,如此转变,还是让很多人感到意外。有人甚至问,是朱哲琴唱不动了吗?对此,朱哲琴很淡然,“每个歌手,总有唱不动的一天嘛。就我个人来说,其实,不管是抽象的音乐,还是实体的民间工艺,这对我都是共通的,是我个人修行的一部分。”
华西都市报记者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