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小龄童:低俗和幽默往往只有一线之隔

  老版《西游记》是世界上重播次数最多的电视剧,孙悟空的饰演者六小龄童也是从垂髫小儿到耄耋老者都熟悉的演员。昨天上午,六小龄童携新作《听孙悟空说西游》作客新街口新华书店,谈及《西游记》被恶搞痛心疾首。

  记者:近年来跟《西游记》相关的图书、影视剧不断出现,您这本书最吸引读者的是什么?

  六小龄童:这本书主要针对一到三年级的孩子。《西游记》有独特的魅力,不仅体现在艺术上,我现在提倡它蕴含的“生活西游”,这是一种坚持不懈、乐观进取的态度,正是生活中需要的人生智慧,也是青少年需要传承的精神。

  比如师徒4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却被打湿了,晾干的时候有一些粘在石头上揭不下来。唐僧很懊恼,孙悟空却说:“天地本残缺,何况经卷呢?”这就是智慧。我已经51岁了,希望后半辈子能把“生活西游”介绍给更多的人。

  记者:为什么专门为孩子写这本书?

  六小龄童:《西游记》中的人物大家都知道,但是看过原著的人其实并不很多,尤其对于孩子们来说,应该有一个途径能接触到原著。现在孩子们最爱的***动漫大多是国外的,我们本身就有《西游记》这样的经典,为什么不能利用呢?

  而且现在国外也有一股研究《西游记》的热潮,这个吸引力来自于吴承恩的想象力——“顺风耳”可以对应到手机、筋斗云可以对应到飞机、孙悟空拔一根毫毛变出许多个分身就是克隆技术……400多年前中国人能想到这些!

  为恶搞名著痛心疾首——

  “百花齐放是好事,但低俗和幽默往往只有一线之隔”

  记者:包括《西游记》在内的名著近年多次翻拍,但评价都没有超过老版的。

  六小龄童:百花齐放是好事,但有的对原著的篡改,到了让人忍无可忍的地步。《西游记》有了什么娱乐版、搞笑版,甚至是色情版。在这些版本中,孙悟空和白骨精谈恋爱,唐僧成了女人,玉皇大帝最爱用望远镜看畅销书……这是胡闹!如果名著改编再这样下去,最后可能孩子们都不知道哪个是真正的孙悟空了。

  记者:您觉得改编和戏说之间,创作者应该如何把握?

  六小龄童:低俗和风趣幽默,往往只有一线之隔,底线在观众心里。你可以用多种艺术形式去表现,但魂和根不能丢,原著精髓不能变。这也并非意味着对原著一个字都不能动,任何艺术作品都存在虚构的空间,合理改编是可以的。就像老版《西游记》,我们也有改编。唐僧师徒路经女儿国,女儿国国王爱上唐僧,唐僧一看愣了神,太漂亮了,额头冒冷汗,但马上眼睛一闭:“阿弥陀佛”,理智战胜了情感。这些是小说里面没有的,但我们有一个原则:“忠于原著,慎于翻新”,最后唐僧头也不回地上路了,女儿国国王眼泪汪汪地目送。

  “吃螃蟹”拍3D《西游记》——

  “高科技应锦上添花而不能喧宾夺主”

  记者:您主演的电视剧《吴承恩与西游记》正在有的城市播出,其中有多少虚构成分?观众反响如何?

  六小龄童:我一人分饰吴承恩与孙悟空两角,讲述了吴承恩一生的故事。虚构的成分肯定有,比如吴承恩肩膀上总是坐着一只小猴子,他到底有没有养猴子?史料上没有记载,但大家觉得这是可以接受的——他不跟猴子亲密接触,不可能把孙悟空写得如此活灵活现。

  另外作为全球首部3D电视剧,神话题材适合用3D方式表现,每集都有十几分钟的立体场景,要戴特制眼镜,我们在每个播出的城市都发放了,观众非常喜欢。

  记者:接下来再拍《西游记》,你会建议他们用3D吗?

  六小龄童:如果资金允许,当然好。但是有一个原则是“艺在先,技在后”,高科技应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而不能喧宾夺主。如果观众看完只记得十万天兵天将出来有多震撼,那我认为就是失败的作品。我接下来的目标,就是拍一部3D《美猴王》电影,用高科技理念把中国历史悠久的神话题材故事拍出更精彩的效果。

  本报记者 邢虹

  实习生 徐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