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孩子学会“自律”, 离不开家长的4种引导, 别只会催“快点”

想要孩子学会“自律”, 离不开家长的4种引导, 别只会催“快点”

“起床要催、洗漱要催、吃饭要催、出门要催……”


很多妈妈都会把自己和儿子的关系形容成:“他干什么都要我来催着,我就是他眼里的恶人。”


柏拉图说:自律是一种秩序,一种对于快乐和欲望的控制。可也正是有了这种自律、这种自我管理的能力,孩子才能持续努力越来越优秀,也更有成就感。


很多孩子做什么都指着家长催促,一点也没有自律的意识,晚上到时间不睡觉要妈妈催着:“快睡觉了!”、早上起床闹钟不管用,要妈妈催着:“快点起来,要迟到了!”

想要孩子学会“自律”, 离不开家长的4种引导, 别只会催“快点”

家长越催,孩子越不自律


孩子不能自觉遵守规划、自我控制的能力差,就是不自律的表现。但是面对孩子的不自律,家长却不能一味的催促,而是要想办法帮孩子养成自律的习惯,克制自己的“懒惰”。


人性的弱点就是“懒惰”,孩子更是如此,当父母一直跟在孩子后面催促的时候,孩子就会依赖父母的催促,比如早上起床明明闹钟先响过,但孩子会觉得:反正妈妈一会会来催我,再多睡会也没事。所以家长越是经常催孩子“快点!”,孩子就越是学不会自律。


想要孩子真的养成自律的习惯,虽然不需要家长催促,但却离不开这4种引导。

想要孩子学会“自律”, 离不开家长的4种引导, 别只会催“快点”

一、引导孩子学会时间管理


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是帮助孩子学会自律的重要步骤。家长应该尽量早的帮孩子了解时间,通过沙漏、定时器等工具,帮助孩子大致了解5分钟、10分钟可以做哪些事,慢慢让孩子了解钟表指针的变化代表什么。


之后就要监督孩子完成制定的计划。比如,计划回家10分钟后要写作业,家长不要催“快点!”,而是要提醒孩子:“10分钟后就要开始写作业了,快准备一下!”,提前提醒孩子具体多久之后有什么计划,孩子自己就会产生紧迫感,每天都是如此,孩子自己就会养成按照时间执行计划的习惯。

想要孩子学会“自律”, 离不开家长的4种引导, 别只会催“快点”

二、引导孩子树立榜样


孩子从出生就具备模仿的能力,模仿榜样会让孩子越来越优秀,模仿“坏习惯”则会害了孩子。所以父母在培养孩子自律精神时不妨引导孩子树立一个榜样,这个榜样最好是父母。


孩子从出生就是通过模仿父母来学会说话、表情、走路等技能的,幼儿时期的孩子也会自然的将父母作为自己的“榜样”、“偶像”,所以由父母以身作则遵守计划、做事自律,是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孩子的。

想要孩子学会“自律”, 离不开家长的4种引导, 别只会催“快点”

三、引导孩子寻找兴趣


家长都听过:“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但是在引导孩子寻找兴趣方面却还不知道要怎么做。


所以大多数孩子都还只是对玩有兴趣,但对学习、看书等需要自律、需要吃些苦头的事情兴趣不大。其实,在孩子2、3岁左右,充满好奇的年纪对学习是非常有兴趣的,他们会主动问家长“为什么?”也会追着家长要回答。

想要孩子学会“自律”, 离不开家长的4种引导, 别只会催“快点”

这种时候,家长应该引导孩子从书中、电子产品中找答案、自己思考、做小实验验证,培养孩子对求知的兴趣,从而自己愿意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喜欢看书、喜欢学习。


如果错过了2、3岁培养兴趣的最佳时期,在孩子学习、做事的过程过程中,多鼓励孩子、多带孩子看一些有趣的实验、有趣的现象,让孩子在学习、思考中感受到有趣、有成就感也能激发孩子克服困难的兴趣,从而愿意为此养成自律的习惯。

想要孩子学会“自律”, 离不开家长的4种引导, 别只会催“快点”

四、引导孩子“屏蔽”干扰


孩子不管做什么,都会遇到一些外界的干扰,比如孩子写作业时会有各种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事情发生,需要让孩子有“屏蔽”干扰的能力,才能自律起来。


想要培养孩子抗干扰的能力,就不能给孩子太多选择,比如看书的时间就是要看书,电视关掉、手机、零食收起来。家长也不要过多打扰,当孩子能专注于当下的事情时,自然就不会被轻易干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