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
一个正在念佛的人,阿弥陀佛开始用他无边的光明给予他全面的保护和照顾,暂时没有放弃。他去世时,似乎欢迎我们来到天堂,如《阿弥陀经》字:
在他生命的尽头,阿弥陀佛,连同所有的圣人,现在就在他的面前。一个人在生命的尽头,如果他的心没有掉下来,他就死了,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一个将死的人,如果平时不念佛,一般都会很着急,怕他死了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一想到带着亲情离开,带着这个世界上建立的一切事业和财产离开,带着这个环境离开,就很舍不得。接下来,冤亲债主要是来讨债的,而黑无常和白无常则是拿着镣铐来批捕审问定罪的,他们的内心非常痛苦,紧张,害怕。不过修行的人不会怕,因为阿弥陀佛会来保护我们,亲自迎接我们。弥留之际,阿弥陀佛会先出现,他会看清阿弥陀佛。到时候他会庆祝,热情地跟着阿弥陀佛去极乐世界。只要我们愿意生下一个天堂,就只能关注阿弥陀佛,到时候阿弥陀佛会来接我们。从现在到死亡,阿弥陀佛一刻都不会放弃,不会忘记,不会嫌弃我们。不管当时我们是昏迷还是清醒,阿弥陀佛还是来接我们了。因为昏厥只是一种器官昏迷,在外人看来,昏迷的人目前不能念佛,不能用眼睛看,不能重听,不能动手脚,但那个人的内心是清醒的。一个希望有天堂的人,当时还是可以念佛的,阿弥陀佛来接他的时候,他和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和他是可以看得很清楚的。所以,只要我们这辈子负责念佛,阿弥陀佛自然会对来世全面、完美、圆满负责,带领我们走向极乐世界。如果一个和尚死的时候因为生病受苦而不能念佛号也没关系。他心里有安慰,心想:“到时候阿弥陀佛会来接他。”所以,一个念佛的人,在弥留之际,不会害怕,不会恐慌,不会不安,只是静静的等待,等待阿弥陀佛与他相会。所以我们会很从容很轻松的等待阿弥陀佛迎接我们“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总之,欢迎阿弥陀佛,会让所有念佛的人充满安慰和希望!有人会这样担心:“我弥留之际读不了佛怎么办?”我告诉你,没关系,别担心。阿弥陀佛知道你的情况。阿弥陀佛神通广大,意志伟大。阿弥陀佛以他伟大的慈悲和智慧,知道这个人有什么样的因缘,会受什么样的死,会不会念佛,是无意识还是清醒。所以他不会抛弃我们,不会让我们走,不会救我们,到时候会和我们见面。所以,只要我们平时有一颗愿死于极乐的心,这颗心是虔诚的,是真实的,从此我们都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句话。这样的人死了也会死在极乐之中。无论生命尽头有无昏迷,无论你是否会因为生命尽头的苦与痛而无法念佛。只要我们平时负责念佛,如果在生命的最后遭受肉体上的痛苦也没关系,静静等待阿弥陀佛来拯救我们就好。因为我们知道,阿弥陀佛是被光明带走的佛,是临终前来迎接他的佛,到时候他一定会来迎接我们。正因为如此,一个念佛的人,心里总是安稳的,舒心的,也正因为如此,这种方法也被称为“逍遥法”,是一种包容幸福的方法,否则众生永苦。如果阿弥陀佛没有光来吸收我们,没有临终的时候来接我们,即使我们现在在念佛,也会感到不安。
会想:惨!虽然我现在学习很努力,但是死了读不了佛怎么办?不省人事怎么办?其实没必要有这些顾虑,因为阿弥陀佛一直存在,无处不在,神通广大。他知道你的情况,会在适当的时候保护和介绍你。我们的修行是没有任何条件的修行,所以只要愿意生极乐世界,专攻南方的阿弥陀佛,而不是做杂活,就要完全依靠阿弥陀佛。如果我们这样做,我们必须在未来做出决定。当我讲到这里的时候,如果你对这种做法有任何疑问,可以尽可能的问他们。问: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修行需要忠贞,需要心甘情愿。法师传道时强调阿弥陀佛的本愿,但能死到什么程度?如果只有愿望而没有强烈的调整,会不会和日本当初的愿望相混淆?是不是需要走进三摩地,保持思想在一起,保持内心为了死?答:没有这些条件,你只需要念阿弥陀佛的名字。为什么「南无阿弥陀佛」被称为「万德宏之名」?因为所有的十种众生,过去的功德,过去的资源,都是以阿弥陀佛的名义满满的。当然,这不仅仅是念阿弥陀佛的名字,而是尽可能多的念佛。因为十众生的根不同,有的人时间多,有的人时间少,所以时间多的人读的多,时间少的人读的少;有的人修养更好,脾气更好,内心更平静。念佛时,自然心无杂念;但是有些人性格比较强,习惯比较重,所以他念佛的时候还是有很多妄想和杂念的,不过没关系。他需要做的就是念佛,阿弥陀佛知道这一切。善导大师说。
供奉阿弥陀佛之名,行、坐、卧,不分时间临近,舍一时,是正名之业,顺佛意。所以,我们只需要念佛。无论我们去哪里,住在哪里,坐在哪里,躺在哪里,无论你去哪里,当你做了一件事,你就可以念佛,所以你是一个佛教徒。阿弥陀佛慈悲。什么是“慈悲”?无条件的爱叫“大恩”。所以在十八愿中,阿弥陀佛只讲了“十念”,并没有讲某个标准。如果有标准,有的人能死,有的人不能。所以我们的佛法不是日本净土,我们原本的佛法是阿弥陀佛的十分之一八 愿的法门。第十八愿讲什么呢?讲“念 佛”而已。善导大师说:
望佛本愿,意在众生, 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将第十八愿称为“本愿”,所以“本 愿称名”是善导大师所传下来的。 “本愿”的目的在哪里呢?阿弥陀佛 成佛的目的在哪里呢?在于一切众生只要 “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就可以往生了,所 以说“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 弥陀佛名”。称念弥陀万德洪名,就是本 愿所讲的,也是本愿唯一的行持。 刚才我们说“本愿称名”是善导大师 所传下来的,但那不是善导大师个人的创 见,而是龙树菩萨所讲的。龙树菩萨《易行品》言:
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 称名自归,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 藐三菩提,是故常应忆念。 龙树菩萨在这一段话就直接点明“本 愿”这两个字,也点明“称名”念佛这 两个字了。所以“第十八愿”就是“本 愿”,“第十八愿”就是“称名念佛”。 “本愿如是”,阿弥陀佛的本愿是 怎么样的呢?“若人”是指十方众生,包 含圣人、凡夫,凡夫当中又包含善人、恶 人。“念我”,念是意业,念南无阿弥 陀佛;“称名”是口业,称念南无阿弥陀 佛。“自归”就是随顺阿弥陀佛的愿,归 顺弥陀的救度,把我凡夫罪恶的生命、生 死的生命、轮回的生命,完全归入阿弥陀 佛清净的生命、永恒的生命、不轮回的生 命之中,这个叫“自归”,简而言之,愿 生极乐就是“自归”。 所以这“本愿称名”也是龙树菩萨所 讲的,证据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本 愿”是龙树菩萨创造的吗?也不是!是释 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所讲的。《无量寿 经》言:
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 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其佛”是指阿弥陀佛;“本愿力” 是指第十八愿的力量。第十八愿没有讲其 他三学六度,是说“闻名欲往生”──听 到了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句名号而愿生极 乐,从此专念南无阿弥陀佛,这样的话 “皆悉到彼国”──每一个人通通都能够 到极乐世界,而且从现在开始自自然然就 不退转了。 因此,《无量寿经》有讲“本愿”, 然后龙树菩萨传承,善导大师再做结论性 的弘传,所以本愿不是日本的,是阿弥陀 佛的本愿。 本愿的条件就是“称名念佛”,没 有其他任何条件。善导大师说:“意在众 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没有说要功 夫成片、梦寐一如。如果需要这些条件的 话,请问阿弥陀佛要救谁?如果是这样的 话,阿弥陀佛的慈悲是大还是小?所以我 们就“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就好。 《阿弥陀经》所讲的“一心不乱”, 自古以来都被解释错误,因为他们都没有 看到善导大师的解释,都是以天台的思想 解释,或以禅宗的思想解释,不是以净土 的思想解释,所以都被误解了。
《阿弥陀经》中有三段文自古以来长 期被误解:
1.“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 生彼国”。
2.“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 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 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 心不乱。”
3.“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 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 得往生”。
因为解释净土法门的多是在宋朝之 后,尤以北宋时代较多,所以一般人都以 天台的思想来解释这几段文,对“一心不 乱”的解释都不是很正确,因为他们没有 看到善导大师的著作。善导大师的著作有 流传到韩国跟日本,反而是唐朝末年之后 在中国就失传了。一直到清朝末年,才又 回到我们中国。由于没有因缘看到善导大 师的著作,所以都用一般圣道门的教理来 解释“一心不乱”,把“一心不乱”解成 是禅定上的一心,功夫上的一心。所以就 失去了“易行道”的原则,解释出来的当 然就不是“易行道”乘船的安乐法门了。 我们来看净土法门善导大师怎么解释 的。善导大师说:“极乐无为涅槃界”,他 说极乐世界是报土的境界,是涅槃的境界, 只要进入这个境界,就跟阿弥陀佛一样得到 涅槃,所以说“极乐无为涅槃界”。“随缘 杂善恐难生”,所有的法门都是“随缘杂善”,今天所遇到的是显教的就学显教的 法门,是密教的就学密教的法门,遇到天台 就学天台的法门回向往生,遇到禅宗就学禅 的法门回向往生,遇到什么就以什么样的法 门、什么样的功德来回向往生,这个叫“随 缘杂善”。这样子的“随缘”而行,就是 “杂善”,就是“少善根少福德”,因此说 “随缘杂善恐难生”。 “随缘杂善”都是少善根少福德,那 什么是“多善根多福德”呢?善导大师接下 来解释说:“故使如来选要法,教念弥陀专 复专。”也就是只要我们称念“南无阿弥陀 佛”,不管你有功夫、没功夫,心清净、不 清净,出家、在家,都通通往生极乐世界。 因为你已符合“专又专”,已符合“一心不 乱”的条件了,所以“执持名号,一心不 乱”就是“称念弥陀专复专”。 所谓“一心不乱”。一则不二,不二 就是专;不乱者,不杂乱,不杂,也是专。 所以只要我们专念弥陀名号,不杂修杂行, 就是一心不乱,而不是说降伏或断除见思二 惑那种功夫上的一心不乱,如果真是这样的 话,我们都不能往生,阿弥陀佛要救度的就 不是十方众生,而是只救度圣者了。因为功 夫上的“一心不乱”不是“理一心”就是 “事一心”,能达到这种境界的那都已经是 破无明或断惑的圣人了。 所以我们学净土法门,若要能够安心决 定、往生决定,必须先要了解阿弥陀佛第 十八愿的内涵,如果不了解第十八愿而学 净土,往往会有偏差,让我们无法安心。 因此对于“一心不乱”的行,我们要这样 的了解。 我是出家的身份,我就以出家的身 份专一念这一句弥陀名号;大家都是在家 的身份,就以在家的身份专一念这一句弥 陀名号。我虽然出家,但还是贪瞋痴烦恼 强盛,业障深重、妄想杂念纷飞的凡夫, 那我就以这样的身心去专念这一句弥陀名 号;在家的居士,如果烦恼很淡的,业障 也不深,一念起佛号就很清净,大家也以 这样的身心根机专一念这一句弥陀名号。 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根机专一地来念这一句 弥陀名号,这样大家都平等往生。为什 么?你是善人,你也一样坐在阿弥陀佛的 愿船上;你是恶人,也是坐在愿船上;不 管你是圣人还是凡夫,是出家还是在家, 同样都是坐在愿船上。我们往生是靠这一 句万德洪名,不是靠我们的身份。我们到 了极乐世界之后,就通通舍掉身份,通通 依靠这句阿弥陀佛来登彼岸,来进入无为 涅槃的境界,同样成佛。 尽管在这娑婆世界有男众、女众的差 别,有智慧学问高低的差别,有善恶业障 多寡的差别,可是到极乐世界不靠这一些 来往生的,完全是靠这一句弥陀名号。有 这一句弥陀名号,即使是在家众也好,是 不会修行也好,心不清净也好,有思惑也 好,有见惑也好,或者连一品无明都没有 破除,都一样平等的往生极乐世界,到那 里通通平等成佛。
所以善导大师说: 人天善恶,皆得往生, 到彼无殊,齐同不退。 《阿弥陀经》说: 极乐国土,众生生者, 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 所以我们到极乐世界之后,每一个人 同样都是不退转的阶位,而且同样都是进入 一生补处的身份。这一个法门最可贵就在这 里。这也因为是阿弥陀佛的本愿,如果不是 本愿成就的佛就没有这些可贵之处了。 本愿有“因本之愿”,有“根本之 愿”。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只有第十八愿 是根本之愿,其他的都是“因本之愿”。阿 弥陀佛的第十一愿说:凡是到极乐世界的人 都是不退转,而且必至灭度。所以我们只要 到极乐世界就不会退转,而且必至灭度。第 二十一愿说: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完全具 足。第二十二愿说:让你一生补处,而且到 其他世界广度众生。 所以,我们的往生跟我们的成佛都 在阿弥陀佛的本愿中,四十八愿也好,第 十八愿也好,通通具足。因此我们才强 调,阿弥陀佛成佛是因为有本愿才能成佛 的,也由于是本愿的佛,才是可贵的。
问:第二个问题:目前国内道场大都 在弘扬净土法门,其他法门相继衰落,如 果不大力弘扬其他宗派如唯识、天台等, 佛教是否越来越衰微?通教通宗的道场越 来越少?另外,修习佛法是否须要阅读其 他经典?而不只是单读一本《无量寿经》 或《阿弥陀经》呢?
答:释迦牟尼佛出现在这个世间的目 的就是为了要广度众生,只要能够广度众 生,佛陀出现在世间的目的就达到了。那 如果我们众生学佛不能往生极乐世界,死 后还是继续轮回,即使通宗通教、深入经 藏,通达八万四千法门也不是释迦牟尼佛 的目的,也不是我们学佛的目的。因为一 旦轮回的话,这一辈子所学的下一辈子未 必仍能记得,何况我们随业力流转,假如 堕落地狱的话,只有受苦,整个身心只有 苦,不可能再有心力去回想起以前所学过 的法门,比如如果堕入猪胎的话,就是猪 的习气、性情、愚痴。 所以,学佛最重要的就是要深入净土 这一个法门,往生极乐世界。不但自己学 这个法门,也劝导所有与我们有缘的人都 来学这一个法门,能够学这个法门就是大 智大慧,能够将这个法门传播出去就是大 慈大悲,大家若都能够学这个法门,大家 就都是大善根、大福德了。 所有的经典到灭法时代通通都消灭 了,只有宣扬这个法门的《无量寿经》不 消灭,这一部经不消灭,等同于所有的经 通通没有消灭。因为佛说千经万论的目的 都是要让我们解脱,我们如果能够解脱的 话,千经万论的目的就都达到了。所以不 怕不会深入经藏,只怕不能往生,因为一 旦往生,岂止深入经藏,三明六通,百千 陀罗尼立刻就全都现前了。 以我来说,年轻的时候背了很多经 文,现在年纪大脑力衰退了,那些经文就 忘记了。生生世世以来,我不是没有出家 过,一定不是这一世才出家的,也曾经当 过高僧深入经藏,所有善事都做过;也曾 经上生天堂: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 天、兜率天,我都去过;色界天、无色界 天也都去过,所有的法门也都学过,可是 现在呢?由于没有往生极乐世界,现在还 是凡夫。 还有,我也曾经杀过人,生生世世 以来被我杀死的人不晓得有多少,被我害 过的众生也不晓得有多少,被我偷的、抢 的、骂的、侮辱的不知道有多少,所以我 曾经堕落阿鼻地狱,曾经上刀山下油锅, 曾经当畜生、饿鬼,我就是这样的人,只 差我没有往生极乐世界。 那么请问各位:你们以前有没有出 家过?有没有当过高僧?有没有杀人?有 没有曾经因为能够入定,所以五通具足 过?我们从小有没有吃过肉?吃肉就是间 接杀生,何况直接杀生,所以我们生生世 世、世世生生以来都有犯过五戒,造过 十恶业,都曾经上天堂、下地狱过。《正 法念处经》说:“从天生地狱,从地狱生 天”;《涅槃经》说:“虽复得受梵天之 身,乃至非想非非想天,命终还堕三恶道 中。”要生色界天禅定要很高,有禅定就 有神通了,就会出入墙壁无所障碍,也能 知过去、未来,也有他心通。可是命终福 尽将来还有堕落地狱、饿鬼、畜生的可 能。无色界天也是一样,无色界天最长的 是八万四千劫寿命,处在甚深的禅定当 中,但是一旦死了还是要堕落。 一个人贵为国王,披金戴玉的,可是 当他掉落海中时,跟一个乞丐掉落海中是没 有两样的,同样都会死掉。这个意思是说, 如果未出三界六道的话,命运都一样──善 人、恶人一样;出家、在家一样;必须能够 解脱生死轮回才是究竟之道。 所以我们要有这个智慧,不是说其 他的法门不要学、不要弘扬,还是要的。
比如说,我们不只是念佛就好了,还是要 尽量的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也要了解其他的教理。只是有 主有从,最主要的是这个净土教理要先了 解,然后把这一句佛号存在心中,生死先 解决,其他随缘随力来做。能这样,那么 其他的做得到固然好,做不到也不会有遗 憾,因为到时候这一切都会忘光的。我们 年老的时候,如果能够头脑清醒,耳聪目 明那就太阿弥陀佛了。不然的话,反倒是 寿命越长的人,大多患了老年痴呆症。 在我们的阿赖耶识里面,三藏十二部 通通具足,没有缺少,到了极乐世界,看 到阿弥陀佛,就通通掀开、通通具足了。 好像释迦牟尼佛,还没有夜睹明星的时候 还是凡夫,一旦夜睹明星的时候,三明六 通、百千陀罗尼当下具足,当下成为天上 天下最尊第一的佛。所以不怕我们什么都 不懂,只怕我们不能往生;不怕我们不能 广度众生,只怕我们不能成佛。往生决定 成佛,成佛决定广度众生。总之一切先往 生再讲,不然无常时时刻刻在我们的旁边 等着我们,出去有可能就被车子撞死了, 坐飞机也有遭遇空难的可能,坐车也有可 能发生车祸。因此我们唯有学这一个法门 才会真正心安。 一个无常观很深刻的人,才是老实学 佛的人,因为无常观深刻就会推动他精进 用功,推动他去寻找今生今世能够解脱的 法门。如果无常观不深刻的话,他就会悠 悠泛泛,东寻西探,一天过一天,等到真 正无常来的时候就来不及了。
问:如果专念弥陀,其他法门都不学 不问,恐怕佛法从此就剩净土宗了,再下 去恐怕末法的时期就很快来到,所以不可 偏执,应该走中庸之道,何况其他菩萨都 有修行许多法门。
答:这个问题应该刚刚都有回答了。 文殊菩萨他有一首愿偈流露文殊菩萨 的心情,他说:“愿我临终时,尽除诸障 碍,面见阿弥陀,即生安乐刹。”这是文殊 菩萨的愿。文殊菩萨也劝导法照大师,要专 念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那普贤菩萨的 愿是什么呢?他说:“愿我临欲命终时,尽 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 安乐刹。”并引导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菩 萨往生极乐。所以,在阿弥陀佛的面前,文 殊、普贤都把自己看成下品下生的凡夫,希 望临终的时候,尽除所有障碍,能够顺利安 然的往生极乐世界。 我们要消灾免难的功德也在这一句弥 陀名号里面,所以消灾延寿的药师佛佛号 的功能也都在这句“南无阿弥陀佛”万德 洪名里面,因为六字洪名就是阿伽陀药, 万病总持。进一步说,只要念南无阿弥陀 佛一佛就等同于念十方诸佛,因为我们念 阿弥陀佛,十方诸佛都不约而同地来赞叹 我们、护念我们、称赞我们,所以选择这 个法门其实是有大智慧的。 我们学这个法门之后,也不用再念观 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因为只要念阿弥 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就好高兴 来当你的朋友,来当你的兄弟,如影随形来 保护你,原因是你所念的正是他们头上顶戴 的。我们应知,观世音菩萨的目的就是引导 苦难的众生来念南无阿弥陀佛,然后救到极 乐世界去,不然观世音菩萨会说我好累哦, 你还有轮回,还有苦难,我生生世世还要一 而再,再而三地来为你救苦救难,可是如果 你今生今世念南无阿弥陀佛,那我就轻松 啦。这是观世音菩萨的目的。所以我们要晓 得这个法门的目的,这一尊佛的目的,这一 尊菩萨的目的,不可以依文解义,才不会走 向岔路。阿弥陀佛像
去寺庙拜佛时,人们总会说句“阿弥陀佛”,那么你知道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
阿弥陀佛其实不是一句口头禅,至少在最初不是,他也不是用来祈祷或者祝福的话。阿弥和陀佛其实是佛的名号,阿弥陀佛是诸佛之一,他的名号“阿弥陀”,出家人之所以在嘴里会经常念叨阿弥陀佛,其实是想通过念佛的名字帮助自己静心凝神,让自己更加虔诚。也是为了赞扬这位佛陀,称赞他曾经为人们做出的善行。
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 阿弥陀佛的含义(图片来源:摄图网)
阿弥陀的本意是“无量”。
阿弥陀,梵语amita,翻译为无量。无量是阿弥陀的根本义。阿弥陀佛即无量佛。
汉传佛教的阿弥陀佛,有两个名字:
无量光佛,梵文amitābha,构词为amita-ābha(光明)
无量寿佛,梵文amitāyus,构词为amita-āyus(寿命)
amita原意为不可数,经文意思为无极,无尽,无量。
阿弥陀佛,不是由梵语而来,是阿弥陀婆耶或阿弥陀庾斯的简化。
也有简化为弥陀佛(mita-budda),阿弥陀(amita),弥陀(mita)。
但简化后的汉文,在梵文却中是另外的原意。
阿弥陀,amita 无量;阿弥陀佛 amita buddha 意为无量佛。
弥陀,mita 可量;弥陀佛 mita buddha,意为可量佛。
①无量是究竟、圆满、不可限量。如果有限量就不能包含一切,无量才含摄得一切的功德。
不但佛的光明和寿命无量,佛的智慧、愿力 、神通等一切都是无量的。
②无量指一切佛,即无量无数的佛。佛经说,观阿弥陀佛即代表无量诸佛。
《观无量寿佛经》在观想成就时说,见阿弥陀佛即见十方一切佛,观阿弥陀佛即观十方一切佛;
《般舟三昧经》说,在念佛三昧成就时,能见到诸佛前立,专观阿弥陀佛而见现在一切诸佛。
③佛佛道同,一切佛的功德皆究竟圆满,平等不二。而阿弥陀佛却以无量得名,此名表显一切佛的究竟果德,一切经赞叹阿弥陀佛,等于赞叹一切佛,观阿弥陀佛(无量佛)即是观一切佛,这合乎大乘佛法“一切即一,一即一切”的甚深义理。但并不认为阿弥陀佛是一切佛的根本佛。因为佛佛具足三身,佛与佛是没有本末和平等不二的。
以上就是关于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阿弥陀佛的含义的详细信息,希望能帮助到您。
推荐阅读:
五行属火的行业有哪些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