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秀波:我和媒体从来不是敌对关系 不喜萌叔称呼
与吴秀波聊天就像研究一本哲学书,因为他从不把话说透,而是用一个个比喻让你去猜。“兜圈子是您对媒体的一种戒备吗?”这个问题居然让睿智的“哲学吴”猛住了,思索片刻后,他说:“其实我和媒体并不是敌对关系,让大家更大范围地了解一个人,是你们的工作,也是我工作的一部分。”
“老”是一个特别好的词儿
娱乐圈中,多少人被时光摧毁,而他,却被时光成全。有人说,吴秀波拥有一张青春不老的脸,配上他霜白的两鬓和沧桑的胡子,简直就是“鹤发童颜”。也许,就这个原因让他每每出席公开活动,都不忍刮掉斑白的胡子,不愿藏起两鬓的银丝。
“为什么总是故意把自己打扮得那样沧桑呢?”他笑道,“对于一个男人,在27岁到30岁之间,如果能留起一点胡子来会很得意,它是一个雄性标志,因为你知道自己没有老。但到了35岁以后,会特心虚地把胡子刮掉把头发染黑,这种过程会持续到40与50岁之间,因为害怕衰老。而我已经过了这个阶段。”在吴秀波眼中,“老”是一个特别好的词儿,“因为当你老了,当你对人生领悟得足够通透了,反而回归到一种生命最本真的状态了。”
为摆脱“萌叔”称号而演喜剧
去年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之后,吴秀波开始转向喜剧,无论是《离婚律师》中的伶牙俐齿,还是《我的青春高八度》中的劲歌热舞,都与他以往深沉内敛、成熟沉稳的角色大相径庭。对于自己的转变,吴秀波打了个比方,“以前的我是个搞艺术的,现在的我是个搞服务的,但不管演什么角色,我就是一个戏子。”
在满足观众娱乐需求这一层面上,“演员”和“戏子”其实没有太多的分别。为了迎合观众,他们往往身不由己,也许吴秀波早就看透了这一点。接着,他幽默地说,“以前我演的角色都是一本正经,所以他们叫我 萌叔 ,但是我不喜欢这个称呼,喜剧可以让我释放个性,体验一下 小生 的感觉。”
当导演是个为期不远的目标
有人说,吴秀波是一个有极富创造力的演员,他塑造的每一个经典人物几乎都融入了自己的人生感悟。而年初宋丹丹修改剧本一事闹得沸沸扬扬,热衷于二度创作的吴秀波更是“躺着中枪”。
“听说你每次进组都会带一个修改剧本的班子?”吴秀波没有正面回答,他只用了一个巧妙的比喻阐释了影视圈中这一复杂的关系,“如果说剧本是土地,那么导演就是这个种地的人,而演员则是种子,一部戏最后成长起来,长成什么样,都要靠土壤的条件以及种地的人。”“既然您这么喜欢创作为何不自己做导演呢?”“快了,快了!如果做导演我可能会先从电视剧方面尝试,毕竟找一个好的电影剧本太难了。” 本报记者 刘胤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