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叶原始观音座莲

尾叶原始观音座莲

尾叶原始观音座莲

尾叶原始观音座莲(学名:Archangiopteris caudata Ching ), 陆生中型蕨类植物,根状茎颇长,近直立或斜生。叶簇生,多汁草质,上面有一宽纵沟槽,腹部着生,边缘有粗齿牙,叶片卵状三角形,阔披针形。渐尖头,有小柄,叶脉分离。孢子囊的顶部有不发育的环带,并以腹部的一纵缝开裂,放出大量孢子,下面有沿叶脉着生的分枝夹丝,夹丝的长短不一,节状,腺头,透明,分枝,乾后易擦落;孢子略圆或阔卵圆形,乳黄色,透明,表面有短细刺头密生的外孢壁。

本种的羽片为阔倒披针形,有尾状头,叶边自基部向上有齿牙,夹丝极短。

基本介绍

中文学名:尾叶原始观音座莲拉丁学名:Archangiopteris caudata Ching界:植物界门:蕨类植物门纲:蕨纲亚纲:厚囊蕨亚纲目:观音座莲目科:观音座莲科属:原始观音座莲属种:尾叶原始观音座莲分布区域:广西南部

形态特徵

根状茎近直立,粗达2厘米,有粗根;叶柄长30-45厘米,直径3-4毫米,绿色,几无鳞片,在基部以上30厘米处有膨大的节;叶片为卵形,长30厘米,宽约25厘米,奇数羽状;羽片据所见标本为2对,近对生,相距5-6厘米,顶生羽片稍较大,长16-18厘米,中部宽4.5-5厘米,侧生羽片皆为同形或基部一对微较短,阔倒披针形,向楔形的基部渐变狭,顶部突变为尾状(尾头长约1.5厘米,线形,有锯齿),叶边自基部以上有粗齿牙。叶为草纸质,绿色,上下两面光滑,但沿中肋及叶脉有披针形小鳞片疏生。叶脉几开展,与中肋成60°的上角,大多数分叉,或单脉,近叶缘向上弯弓而达于锯齿。孢子囊羣长8-10毫米,离中肋及叶边各约6毫米,略近生,由40-70个孢子囊组成,少有更多的,囊托稍隆起,夹丝远较孢子囊为短,红棕色,节状,基部分枝很多;孢子球圆形,具细密刺头,透明。

生长环境

生长于半山以上的林内沟中。

分布範围

主要分布于广西南部。

物种辨识

本种是一明显的地方种,其不同于亨利原始观音座莲者为其倒披针形的羽片向顶部突成尾状头,叶边具粗齿牙,孢子囊羣的夹丝非常短,且基部分枝繁密,不易由上方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