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书籍)

植物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书籍)

植物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书籍)

植物学第二版一般指本词条

《植物学(第2版)》是由叶创兴、朱念德、廖文波、刘蔚秋和冯虎元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14年出版的“十一五”*规划教材。

全书共12章,由结构植物学和系统与演化植物学两篇组成。

该书适合综合性大学、师範院校生物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专业,以及农林院校与医学院校的农学、林学、园艺、中药学等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科学工作者、教师参考。

基本介绍

书名:植物学(第2版)作者:叶创兴、朱念德、廖文波、刘蔚秋、冯虎元ISBN:978-7-04-039152-7类别:“十一五”*规划教材页数:226页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09-04装帧:平装开本:16开版面字数:850千字

成书过程

修订过程

该书遵循传统植物学教学模式,围绕形态解剖和系统分类两部分进行修订。在形态解剖部分引入了收缩根、滑动自花传粉的新内容,将营养器官的特化放在相关章节,也增加了一些特化的器官。在藻、菌、苔藓等内容中根据新的资料作了充实,藻类採用了胡鸿钧(2006)修改过的R.E.Lee(1999)藻类分类系统。菌物採用G.C.Ainsworth《菌物词典》(第8版)的分类体系。苔藓植物仍按苔类、藓类、角苔分群,蕨类植物依据秦仁昌修改后的分类系统编排。种子植物把紫衫植物独立为纲,基本依据恩格勒系统(1964年版本)排列,其中对姜科植物的雄蕊去向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作了新的解释。此外,编者还介绍了被子植物演化学说的不同流派,归纳了植物分子系统学的最新进展(截至2014年)。2006年8月,该书入选“十一五”*规划教材;2014年9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出版工作

出版社工作人员名单
职务 姓名 策划编辑王莉、高新景责任编辑高新景书籍设计张志奇责任印刷张泽业

内容简介

该书分为两篇。上篇介绍了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等植物形态学和解剖学内容;下篇遵循系统演化路线,逐一介绍了林奈二界系统中除动物界以外的、从原核到真核的各主要类群,包括藻类、菌物、地衣、苔藓、蕨类及种子植物。该书还简明介绍了有关植物系统演化的各种学说和理论,特别是种子植物起源的理论,并引入植物分子系统演化研究的新成果(截至2014年)。全书配有插图430余幅。

教材目录

前言第一节 黏菌门(Myxomycota)与根肿菌门(Plasmodiophoromycota)绪论第二节 卵菌门(Oomycota)一、人类认识植物的历史第三节 真菌(True Fungi)二、生物分类等级第四节 菌物的演化及其与人类的关係三、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第七章 地衣(Lichens)四、植物的个体发育、系统发育与幼态成熟一、地衣及其形态结构五、植物学的分支二、形态构造六、学习植物学的方法三、繁殖上篇 结构植物学四、分类及代表类群第一章 植物细胞五、经济及生态意义第一节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第八章 苔藓植物(Bryophyta)第二节 植物细胞的繁殖第一节 概论第三节 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第二节 苔纲(Hepaticae)第二章 植物组织第三节 角苔纲(Anthocerotae)第一节 植物组织的概念和类型第四节 藓纲(Musci)第二节 植物的组织系统和维管组织第五节 苔藓植物的起源和演化第三章 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第九章 蕨类植物(Pteridophyta)第一节 根维管植物概述第二节 茎第一节 蕨类植物概述第三节 叶第二节 松叶蕨亚门(Psilophytina)第四节 营养器官间的相互联繫第三节 石松亚门(Lycophytina)第五节 同功器官与同源器官第四节 水韭亚门(Iso phytina)第四章 种子植物的繁殖器官第五节 楔叶蕨亚门(Sphenophytina)第一节 花第六节 真蕨亚门(Filicophytina)第二节 雄蕊的发育和结构第七节 蕨类植物的起源和演化第三节 雌蕊的发育第八节 蕨类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係第四节 开花与传粉第十章 裸子植物亚门(Gymnospermae)第五节 受精作用种子植物概述第六节 种子和果实第一节 裸子植物的特徵第七节 被子植物的生活史第二节 裸子植物分类下篇 系统与演化植物学第三节 裸子植物的起源和演化第五章 藻类植物(Algae)第十一章 被子植物亚门(Angiospermae)第一节 概论第一节 被子植物的特徵第二节 蓝藻门(Cyanophyta)第二节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第三节 红藻门(Rhodophyta)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第四节 金藻门(Chrysophyta)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第五节 黄藻门(Xanthophyta)第三节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第六节 硅藻门(Bacillariophyta)第四节 被子植物的起源与系统发育第七节 褐藻门(Phaeophyta)第十二章 植物系统学概要及其发展动态第八节 甲藻门(Pyrrophyta)第一节 植物的系统发育第九节 裸藻门(Euglenophyta)第二节 植物系统学的动态简介第十节 绿藻门(Chlorophyta)主要参考文献第十一节 藻类植物的起源与演化索引第六章 菌物(Fungi)着作权

教学资源

《植物学(第2版)》配有Abook数字课程,该数字课程内容涵盖:①植物学图库:包括各大植物类群184科900余个物种的形态和生态照片,经分类定名后,每个物种均附有文字说明;②名词解释: 收录常用植物学术语近600条,按首字字母顺序排列,配有中文详细注释和英文名称;③植物命名拉丁语:详细介绍拉丁语的语音概要、品词分类、各词类的变格与用法,以及其在植物分类命名上的规则等。

教材特色

对于种子植物起源的时代问题,该教材在集中各家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种子植物起源于泥盆纪及其演化程式,使读者感受到系统演化是可知的、有线索可循的,从而引导读者对系统的探索,突破以往教材对这一问题的迴避。对国际上兴起的分子系统演化研究工作进行了扼要的介绍。

作者简介

叶创兴:男,广东梅县人,1946年4月出生于马来西亚。196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生物学系植物学专业,在广东省韶关市*农业部门工作,1978年考入中山大学生物系攻读研究生,于1981年、1985年分别获得理学硕士和理学博士学位。1991年晋升为副教授,1997年晋升为教授。他长期从事本科及研究生的植物学、植物系统学、植物拉丁文、植物资源学等基础课教学,主编《植物学》(系统分类部分)教材1部,参与编写《现代生物学》教材1部。朱念德:男,1939年8月出生于广东省台山市。1963年7月毕业于中山大学生物学系植物专业。1964年在北京林业大学任教,1980年起在中山大学生物系系工作,1999年晋升为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植物科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主讲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植物学、解剖学、被子植物胚胎学、实验植物学和食品植物资源学等课程。廖文波:男,1963年11月生,广东徐闻人。毕业于西北大学生物学系,获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获中山大学理学博士学位。曾任职于中科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现任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植物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植物分类学、系统学、区系学、保护生物学等方面的教学及科研。刘蔚秋: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长期从事生物学研究。冯虎元: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生物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