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云寺(广东省广州市寺庙)

海云寺(广东省广州市寺庙)

海云寺(广东省广州市寺庙)

“位于番禺区陈边村有座清幽秀丽的小山,叫雷峰山。山腰本有一座古庙,抗战时被拆平。如今山间木叶萧森,草蔓中偶尔可见残墙废础、断砖碎瓷,一片寂寥中,恍惚林间佛光掩映,折射出古寺历史的幽光……”这是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仇江教授笔下的海云寺旧址景象。海云寺,或许如今人们并不太熟悉它的名字,但却有着悠久而显赫的历史:它始建于南汉(公元917~971年)年间,由海商捐建而成,是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见证;明末清初,这里是文人骚客汇聚之所,形成岭南文化中的“海云诗派”、“海云书派”;清代至民国,这里香火鼎盛,被誉为“粤中四大丛林”之一……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海云寺地理位置:广东番禺南村镇陈边村秀丽清幽的雷峰山上占地面积:约80亩左右建成时间:917-971类别:古建筑

寺院概况

该寺在南汉期间(917-971)建成,原为海商捐建的佛教道场,曾名隆兴寺、雷峰寺。清初,一代高僧天然法师驻锡该寺,重修扩建,命名为海云寺。清末民初,海云寺香火鼎盛,被誉为“粤中四大丛林之一”。抗战爆发后,番禺沦陷,寺院被毁。从2008年开始,广东省规划重建海云寺。2014年海云寺被广州市*定为广州市100个重点项目之一。
海云寺(广东省广州市寺庙)广东海云寺

创建发源

海云寺开山祖师说起海云寺,首先要介绍海云寺的开山第一祖——明末清初的岭南高僧、禅宗五叶之一的曹洞宗第三十四世传人天然和尚。天然禅师,名函昰,字丽中,斋名瞎堂,法号天然,俗姓曾,名起莘,字宅师,生于明万曆三十六年(1608年),番禺人,他出身于名门望族,26岁就考取举人,但无意仕途,不顾家人反对,33岁时赴庐归宗寺礼曹洞宗高僧、寿昌系博山支传人空隐道独和尚受戒出家。1642年,受缙绅名流陈子壮等邀请,在光孝寺开坛说法,并嗣法于空隐和尚。与其法弟祖心函可(剩人和尚)并称清初岭南两大遗民僧,曾被文坛祭酒钱谦益比为空隐座下的“二驹”。顺治五年(1648年)春,受番禺雷峰隆兴寺寺主旋庵之请,来到隆兴寺。中山大学古文献研究所教授杨权在《天然函昰禅师传》中指出:“雷峰林木蓊郁,地方十分僻静清幽,很宜禅修;另一方面,此地离省城也不远,颇便于联络四方。因此天然法师一到此地,便对它产生了浓厚兴趣。而已成为其门徒的旋庵(法名今湛)亦有意把这块地方交给师父来经营。于是,法师便在徒子徒孙们的襄助下,对它进行改建,最后终于"辟小院而成名剎",实现了对寺庙脱胎换骨的改造。”杨权还指出,海云寺虽然是以隆兴寺为基础营造起来的,但是其建筑样式已经完全不同,而建筑规模亦远非隆兴寺所能比拟,因此实际上已是一座新寺院。海云寺当年建寺盛况当年海云寺的营造,是一项旷日持久的工程。据天然法师的弟子今释所着《徧行堂集》卷十一《雷峰山海云寺碑》记载,此寺从顺治六年(1649年)开始动工,到康熙十三年(1674年)才大致竣工,花费的时间在二十五年以上。工程规模之大,营造工作之难,耗费资金之巨,都不难想像。经过长达二三十年的努力,海云寺终于全部建成。当一座宏大瑰丽、金碧辉煌的新寺院出现在雷峰的时候,前来礼佛的人们眼睛无不为之一亮。已年近七十岁的天然和尚亲自题写了匾额,如“拂月堂”、“按月堂”、“如护堂”、“智食堂”等等。他把自己居住的方丈室,命名为“瞎堂”。康熙二十四年(1685)八月二十七日,天然禅师圆寂于此,世寿七十八岁,僧腊四十五年。天然和尚不亢不卑,作为极富人格魅力的得道高僧,在营造海云寺时,获得了许多"檀越"(佛教用语,指施与僧众衣食或出资举行法会等之信众)在人力物力上的支持。这些助建海云寺的人,有富户、财主、缙绅、士子、军人、官吏,其中一位,身份非常特殊,他就是势倾南天的乱世枭雄—平南王尚可喜。”杨权介绍,“尚可喜在"庚寅之劫"中杀人如麻,可谓双手沾满抗清士民的鲜血,而其本人长相亦狰狞可怕,活脱脱一个刽子手的模样。可是他入粤之后,却大肆佞佛,常常以"大檀越"的面目出现,捐资修寺。他这幺做,说白了不过是想藉助佛力"消除"自己滥杀之罪,以求得来生的"安乐"罢了。天然法师是当时的名僧,很自然地成为了尚可喜想交结的对象。然而法师对尚可喜却没有好感,虽然为了寺院的营造,愿意接受他的捐助,却不想与他套近乎。尚可喜对法师毕恭毕敬,法师对尚可喜不亢不卑。”法师的弟子今辩曾这样记述:“平南尚王折柬招,屡以病辞,不允,勉出,以宾主见,礼意殷隆,次日不辞而返。师之倔强大率如此。”尚可喜还曾出巨资为海云寺铸造了一尊大铜佛,但法师也没有让他出太大的风头,这从铜佛的款识便可知—“博山下二世雷峰隆兴寺本师天然昰和尚率大檀越喜铸”。“一个"率"字,即点出了主次尊卑。可见对借达官贵人之力来弘法,法师并不反对,但他认为这样做需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必须保持自己的气节与尊严。法师之所以刻意与尚可喜拉开距离,是因为他早就看出此人德性不佳,法师曾说:"平王具佛性而无定力,萧墙之祸近在目前,遑计其他耶?"后来的事实,果如他的预测。”。杨权指出,由于天然法师的声望与巨大影响,当时在岭南地区形成了一个以海云寺为核心的人数众多的“曹洞宗”法众群体。这个群体,被称为“海云禅派”,其领袖即为天然法师。在这当中,有十位禅僧最为着名,他们就是天然法师的十位嗣法弟子—“海云十今”。

历史见证地

历史影响——岭外曹洞宗发源地雷峰海云寺是广州对外贸易的历史见证地,又是岭南传统文化的胜地,为清初岭南佛教中兴的名地。当时天然和尚与他的传弟子都是着名诗僧。其俗家弟子“岭南三大家”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还有陈子壮、黎遂球、梁朝钟、苏曼珠、王邦畿、张穆等都是岭南的着名诗人,都有诗集传世,产生了“海云诗派”和“海云书派”,有些还是岭南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海云寺在岭南佛教中享有崇高的宗教地位。相传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被贬岭南时,曾路过广州到市郊石榴岗(现海珠区新滘),远望有清幽古寺,因而请人摆渡前往,登上雷峰山海云寺(时称隆兴寺)。他目睹清幽古道,即兴为古道题名为“金瓯古道”。因此,海云寺又称为“金瓯寺”。从此,雷峰山海云寺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寻幽探胜之地。开山第一人天然和尚是禅宗五叶之一曹洞宗第三十四世传人。由天然和尚及其弟子开创或扩建的名剎有海云寺、海幢寺、无着庵、芥庵、别传寺、华首台寺、栖贤寺、归宗寺等。天然和尚与他的本师道独,师弟函可,及其弟子三代僧人的经解、语录,都入藏浙江“嘉兴藏”,体现了曹洞宗天然一系在岭南佛门的地位。据说日本现有数间寺院均属曹洞宗门系,由此可见海云寺影响的深远。
海云寺(广东省广州市寺庙)天然和尚画像
清初学者潘梅元描写海云寺诗道:“巍然壮丽远临江,夕照天花满石幢。岭外洞宗推第一,区中佛法此无双,山回云寺三峰列,水到雷门万派降,才过溪桥心便息,不消高枕月横窗”。这是对当年的海云寺壮丽景象的写照。一代商僧天然和尚学识渊博、道风高邈、忠义爱国,不畏权势,在社会上尤其是在士人之中威信极高。清军南下,明朝覆没,许多抗清或不愿为清顺民的士人遗老纷纷遁入空门,形成“十年王谢半为僧”的局面。天然和尚实际上成为明朝遗民的庇护者、引导者、精神领袖,海云寺成为明遗民安身立命之地,也是明亡后抵抗清兵入侵的神圣堡垒。

历史沿革

广东海云寺,为广东四大名寺之一,位于广东番禺南村镇陈边村秀丽清幽的雷峰山上。寺院简介该寺在南汉期间(917-971年)建成,原为海商捐建的佛教道场,曾名隆兴寺、雷峰寺。清初,一代高僧天然法师驻锡该寺,重修扩建,命名为海云寺。清末民初,海云寺香火鼎盛,被誉为“粤中四大丛林之一”。寺院历史据有关史料记载,南汉年间,该寺由贾胡(外国来华经商的胡人)马罗年,为酬谢神恩捐资兴建。相传,马罗年是往来“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洋人。有一天,他的船舶行到扶胥(今员岗一带)江面,突然狂风大作,恶浪滔天,危在旦夕。贾胡马某祈求佛祖庇佑,如能渡过难关,他日定当酬谢神恩,兴建庙宇。果然瞬息之间,风平浪静,佛光普照,远望雷峰山上发出一道灵光光彩夺目。后来,马罗年就选定雷峰山上兴建寺庙。清末民初,海云寺香火鼎盛,被誉为“粤中四大丛林之一”。抗战爆发后,1940年番禺沦陷,一些无赖将胁迫住持交出田契后将住持杀害,强令僧人解散,寺宇亦被拆毁,部分材料被“市桥皇帝”李辅群运去建“群园”(现为番禺区老*活动中心)。禅院斋堂则最后毁于1958年*期间,村民将寺庙的石头、砖瓦拿去建了水闸、猪圈和鸡舍,一代名剎被夷为平地。雷峰山上的海云寺,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见证,留下不少历史上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是凭弔古蹟的胜地。海云寺遗蹟的价值十分珍贵,据了解,番禺*有关方面曾经多次组织专家召开研讨会,併到海云寺遗址附近村庄寻找很多当年曾经到过海云寺的当地老人,请他们回忆印象中海云寺的格局、布置情况。员岗村九十岁的老支书崔耀曾回顾了海云寺格局的大体情况:“海云寺依山而建,坐西向东,占地10多亩,当时寺里住着几十个僧人,红棉高竖,古榕如盖。正门的门楹是"午夜钟声惊醒梦中之梦,澄潭碧彩照澈人外其人"。入正门后拾级而上,一进花园,中间是正殿,两侧是僧舍和斋客房,正殿中有围墙,中有一天井。正殿右侧有一庭院,北门上有一副对联:"番禺无二寺,雷峰第一山"……”。上世纪30年代,香港着名学者陈荆鸿先生到访海云寺时,寺中景况已现萧颓:“只见一切建筑物都已毁坏不堪,但顺治年间所铸大钟,款识还可以辨认。放生池前的碑石,仍然存在。天然和尚手书的匾额,也一样高悬在饭堂间 古剎重建——原址重建海云寺2005年1月17日,省*参事室黄伟宗向广东省委省*、省人大、省政协、省委统战部和国务院参事室等部门提交了《应即抢救广州海云寺及海云学派文化遗产》的参事建议,2005年3月召开的省政协九届二次会议上,以广东省政协常委、民进广东省委副主席、原省政协副秘书长林亚杰为第一提案人,以省政协常委、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等11位委员为提案附议人,联名提交了《关于重建千年古剎海云寺的建议》,在社会各界的不懈努力下,*与专家学者及佛教界之间达成了共识。2008广州市、番禺区*同意恢复重建海云寺,市宗教局安排市佛教协会副会长释有海法师负责海云寺筹建工作。2012年12月21日原广州市市长陈建华到番禺区调研时提出到海云寺旧址了解情况,抵达旧址当场提出恢复重建海云寺,要在原址重建才有历史意义。随后定下原址重建海云寺,2014年海云寺被广州市*定为广州市100个重点项目之一。目前原址重建海云寺的可行性报告已经完成,希望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努力下,能早日让荒废的古蹟重现光明,绽放盛世珍占的光芒。

地图信息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金欧大道

海云寺(广东省广州市寺庙)

打开百度地图查看详情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