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瓦弯刀
古印度自公元前6世纪开始,就不断遭受来自中亚地区及欧洲外族的入侵,例如波斯人、希腊人、阿拉伯人、蒙古人、葡萄牙人、荷兰人及英国人,均入侵过印度并对其社会文化生活产生了较大影响,印度的塔瓦弯刀即是世界文化兼收并蓄的一个代表作。
在英美语系中,塔瓦弯刀被称为talwar,也称为talwaar,tulwar。虽然塔瓦弯刀产于印度,但其形制并非起源于印度。公元13世纪,入侵印度的中亚突厥人将弯刀带入印度,那时居住在印度北部的拉杰普特人(Rajput)最先开始使用弯刀。史学家认为塔瓦弯刀的形制来源于阿拉伯弯刀(Saif)、波斯舍施尔弯刀(Shamshir)以及土耳其基利长刀(Kiliy),但并非完全照搬。例如,与舍施尔弯刀相比,塔瓦弯刀的刀身弯曲度略小,刀身更宽;再者,塔瓦弯刀的刀身弯曲度自然平滑,极少出现像土耳其基利长刀那样明显的弯折角度。因此,塔瓦弯刀是在借鉴其他弯刀形制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最终形成了具有印度特色的弯刀形制。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塔瓦弯刀馆藏地点:日本皇室珍藏所属年代:十九世纪介绍
最初,塔瓦弯刀只是拉杰普特士兵使用的武器,拉杰普特步兵、骑兵以骁勇善战的作战风格而使敌闻风丧胆。他们挥舞着塔瓦弯刀在战场上杀敌无数,赢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拉杰普特人甚至将塔瓦弯刀作为其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将它授予部队首领,即象徵着崇高的威望与荣耀。当印度发展至莫卧儿帝国时期(公元1526~1857年),塔瓦弯刀得以广泛套用,成为流行于整个印度北部地区的作战武器。塔瓦弯刀不仅在印度得到大範围套用,还传到现在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以及阿富汗等邻近国家。在印度被英国殖民时期(公元1757~1947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人员从印度带回欧洲几把塔瓦弯刀,在欧洲兵器爱好者中掀起了一阵抢购风潮。时至今日,塔瓦弯刀仍是收藏品市场上的宠儿。一把17世纪印度莫卧儿帝国皇帝沙贾汗(公元1592~1666年)配用的塔瓦弯刀,2007年在苏富比拍卖行以高达717800美元的价格售出。这把刀整体保存完好,刀身刻有金色铭文,带有“S”形护手的刀柄装饰有罂粟花、荷花图案。
形制
塔瓦弯刀由刀身、刀柄、护手及刀鞘组成。其主要特徵有三点:一是刀身弯曲,刀身表面呈现美丽的花纹;二是刀柄的握持部分(即握柄)呈明显的鼓腰形;三是刀首(即刀柄末端)呈圆碟形,圆碟形刀首的后部*处设有圆钉形突起。
刀身
塔瓦弯刀的刀身由乌兹钢製成,刀身表面呈现美丽的花纹。乌兹钢最早由印度海得拉巴(Hyderabad,位于印度中部,现为印度第六大城市)的冶炼工人製成。公元前6~5世纪,海得拉巴的冶炼工人製成“印度铁”,后来出售到波斯、叙利亚及埃及等地。其冶炼方法是将黑锰矿石、铁矿石、竹炭及植物叶子密封在一个陶炉里加热,当这些东西熔化后,形成一团金属块,然后将此金属块反覆熔化、冷却4、5次,最后炼成“印度铁”。这种“印度铁”被后人称为乌兹钢、大马士革钢。其实,乌兹钢与大马士革钢是有区别的。之所以被称为大马士革钢,是因为产于印度的乌兹钢被贩卖到大马士革(位于今天的叙利亚境内)后,被炼製成各种兵器才得此名的。中世纪欧洲人入侵耶路撒冷时期(公元1096年~1291年,即十字军东征时期,是在罗马天主教教皇的準许下,由西欧的封建领主和骑士对他们认为是异教徒的地中海东岸国家发动的一系列宗教战争,参加战争的士兵佩有十字标誌,因此称为十字军),欧洲人看到了他们的敌人使用以印度“乌兹钢”为基材的兵器,误认为其是在大马士革取材製成的,因此就有了“大马士革钢”这个说法。流传至今的古董级塔瓦弯刀大多是16~19世纪期间的产物,其总长度为75~90cm,刀身长度为60~80cm。刀身弯曲度比舍施尔弯刀略小,多为单面开刃。但也有一些塔瓦弯刀与众不同,其有的在刀尖部开有双刃,且接近刀尖部宽度变大,形似土耳其基利长刀;有的刀尖部呈现明显向上扬起的角度;有的刀身整体宽大,这种刀型主要由行刑者使用。印度普通士兵使用的塔瓦弯刀并无特殊装饰,但在一些名贵的塔瓦弯刀上,可以看到靠近刀柄处的刀身上刻有精美的花纹。这些花纹装饰有的採用雕刻工艺製成,有的採用特殊的镀金工艺製成,这种镀金工艺複杂繁琐,在印度和一些中亚地区被称为“koftgari”,类似于中国传统工艺中的错金银工艺。错金银工艺的主要步骤是在器物表面预先铸出或錾刻出图案、铭文所需的凹槽,然后嵌入金、银丝片,锤打牢固,再用蜡石将器物表面打磨光滑,以达到突显图案和铭文的效果。
刀柄
多数塔瓦弯刀的刀柄由铁製成,然后用黏性极强的树脂粘接剂将它与刀身后部伸出的刀柄芯相结合。虽然也有一部分刀柄是铜製或银制的,但其数量较少。许多塔瓦弯刀的刀柄上设有华丽的装饰,这些装饰有的是雕刻的複杂精美图案,有的是镀金工艺製成的花纹,有的镶嵌有昂贵的珐瑯或宝石。珐瑯的基本成分是石英、长石、硼砂及氟化物,其与陶瓷釉、琉璃、玻璃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将附着在陶胎或瓷胎表面的这种物质称为“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这种物质称“琉璃”;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这种物质称为“珐瑯”。塔瓦弯刀刀柄最显着的特徵是握柄中间粗两头细,呈鼓腰形,这样的造型使操控者握持稳固,挥舞灵活。刀柄末端设有圆碟形刀首,圆碟形刀首后部内凹,且其*处设有圆钉形突起。使用者可将刀绳繫于圆钉形突起上,以装饰弯刀;也可将绳套的一端繫结在圆钉形突起上,另一端套在手腕上,以确保用刀时的安全。在塔瓦弯刀流行时期,其刀柄的套用非常广泛,在现今保存的藏品中,有一些欧洲军刀或中亚地区的弯刀配装有塔瓦弯刀的独特刀柄。
护手
塔瓦弯刀採用十字形护手设计,向刀身两侧延伸的锷叉呈中间细两头粗的亚腰形,这种亚腰形造型与握柄的鼓腰形造型相呼应,且十字形护手的装饰风格与刀柄的装饰风格相同,给人以浑然一体、匀称的美感。有些塔瓦弯刀一侧的锷叉设计成向后延伸的弧形护手,类似于西洋军刀的“S”形护手,以保护使用者的指关节,故这种“S”形护手也称为指关节护手。
刀鞘
塔瓦弯刀的刀鞘一般为木製,表面包覆有皮革或天鹅绒织物。在鞘头和鞘口设有金属装饰件,金属装饰件表面常常设有与刀柄表面装饰相似的雕刻纹饰,与其交相呼应。鞘口金属装饰件设计成内凹形,在弯刀插入刀鞘到位时,护手向前伸出的部分卡在鞘口内凹处,使弯刀定位在刀鞘内不能随意晃动。塔瓦弯刀与坎达剑配合使用塔瓦弯刀是印度骑兵、步兵的通用武器,刀身平滑的弯曲度使它既可用于划砍,也适用于突刺。马战时,使用者在马背上平端弯刀,利用马匹奔跑时强大的冲击力可轻取敌人首级。一些骑兵还会在使用塔瓦弯刀的同时佩带一把坎达长剑(Khanda),当自己被击落马下不能发挥塔瓦弯刀的挥砍功能时,就会使用更适于劈砍的坎达剑进行搏击。而步兵在使用塔瓦弯刀时,无论是突刺还是挥砍都可以挥臂的动作来完成。一名有丰富战斗经验的步兵,依靠手臂和手腕划出或大或小的圆弧,刀身的动能会对对手造成致命的杀伤。
坎达长剑是拉杰普特人特有的兵器,公元前1500年在北印度出现。其剑身多採用印度的乌兹钢製成,宽大的剑身在靠近刀尖处加宽并开有双刃或锯齿刃,剑尖部呈钝角形或圆弧形。剑柄尾部延伸出一段,此延伸段呈弯曲状,可由另一只手辅助握持。护手较大较宽,呈“D”形。刀鞘多用天鹅绒布包木製成,也有用牛皮包木製成的,鞘口、鞘尾通常包覆银、铁装饰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