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地亚战争(克罗地亚独立战争始末)
克罗地亚面积5.6万多平方公里,曾是南斯拉夫的第二大*,它西北与斯洛文尼亚相邻,东北与匈牙利接壤,东部边界的北端和南端分别是塞尔维亚和黑山,中间是波黑,西南濒临亚得里亚海与意大利隔海相望。独立前的克罗地亚人口总数约为460万,其中信奉天主教的克罗地亚人占70%以上,信奉东正教的塞族占15%,其余少数民族在人口总数中所占比例均未超过1%。历史上克、塞两族积怨甚深,在南斯拉夫联邦解体过程中,克罗地亚境内民族矛盾再度激化。
1990年5月克罗地亚“*共同体”上台执政后,加紧为独立做准备。出于对历史悲剧重演的恐惧,克罗地亚境内的塞族人一面反对克独立,一面也为克罗地亚宜布独立后脱离克做准备。8月16日,塞族人就自治问题举行全民公决,受到克当局制止。8月17日,克罗地亚塞族聚居的克宁地区发生了克、塞两族间的流血冲突,塞族人从此开始了在克宁地区的“起义”。此后,在西斯拉沃尼亚各地也先后发生了两族之间的冲突。12月22日,塞族在克宁宣布成立“克拉伊纳塞族自治区”,该区包括达尔马提亚、里卡和斯拉沃尼亚的几乎所有塞族聚居区,塞族开始*交通要道和铁路线,驱逐克族居民。1991年3月17日,“克拉伊纳塞族自治区”宣布脱离克罗地亚并留在南斯拉夫内,并通过缴获枪支,走私武器,加紧建立自己的武装。克总统图季曼于4月9日将克内务部的警察部队改编为作战部队——国民卫队,也建立了自己的武装部队。5月12~19日,克罗地亚就独立问题举行全民公决,遭塞族抵制,但赞成独立的票数占到91.97%。
随着克罗地亚当局与塞族矛盾的激化,从1991年3月初起,克岁地亚境内克、塞两族冲突口益升级,先后在多处发生流血冲突,导致人员伤亡。为避免事态扩大,以塞族为主体的南人民军奉南联邦主席团命令把冲突双方隔开,克罗地亚当局同南人民军的关系因此变得越来越紧张。6月,塞族武装在南人民军的支持下,以东斯拉沃尼亚为基地,开始向奥西耶克、温科夫采、博罗沃和武科瓦尔等市发动进攻。6月25日克罗地亚宣布独立后,克境内塞族聚居区的冲突日益频繁。6月27日,南人民军坦克部队进入奥西耶克市区。7月7日,人民军占领巴拉尼亚地区以建立隔离区。克当局认为人民军进驻冲突地区是为了保护塞族,开始同人民军发生冲突。至此,克罗地亚克、塞两族间的民族冲突逐渐演变为以克国民卫队为一方与南人民军和克境内塞族为另一方之间的战争。
(二)领土争夺战与国际调停克罗地亚宣布独立之初,其境内武装冲突虽不断发生,但基本上是打打停停,冲突规模和对抗强度尚处在较低水平,双方都在争取时间积极备战。克罗地亚*采取边打边谈的策略,争取西欧和美国的立场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变。克*从国外购买了数十亿美元的军事装备,把原先只装备轻武器的7万余人国民卫队扩编成为20多万人、拥有现代化重型武器的正规部队,加之南人民军内的克族官兵的“投诚”,以及克军队高价雇佣外国人及西方教官,克军的战斗力明显提高。随着军事力量的壮大,1991年8月下旬,克武装力量开始对克境内的塞族聚居区展开大规模攻势。克罗地亚把南人民军视为其独立和彻底消灭塞族武装的最大障碍,一方面要求南人民军从克罗地亚完全撤走,一面加紧*和袭击南人民军部队的驻地和军事设施。
9月中旬,克罗地亚境内的武装冲突逐步升级,发展到克武装力量同南人民军直接对抗的新阶段。13日,克罗地亚当局下令全面*境内的南人民军军营和其他军事设施,切断南人民军的水电、食品供应及通信联系,企图迫使南人民军撤离克领土。为解救被围困的部队,南人民军自9月14日起在克境内发起反击。南人民军的战略目标是解救被用闲的部队,保护塞族的占领区和控制战略要地,并解除克罗地亚地方部队的武装。14日中午,南人民军第1军区的坦克、机械化步兵、炮兵部队率先向克东部战略重镇发起攻击,中路的南人民军部队则主攻格利纳市;沿海军区和第3军区部队则在克宁市以南展开攻势,先后控制了南部海岸150公里宽的沿海地区;沿海军区的舰艇部队也投入了战斗,迅速控制了克罗地亚所有大港口,从海上切断了克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南人民军空军出动了数十架歼击轰炸机和武装直升机进行空中支持,摧毁了克罗地亚用于军火运输的18架飞机及满载弹药的车队。战至9月22日,南人民军在东部、中部和南部3个作战方向上均取得进展,收复了一些被武装力量占领的军营等军事设施,初步掌握了战场主动权。至22日中午,交战双方在克罗地亚总统图季曼主动要求下达停火协议。
双方激战之际,欧共体积极展开外交斡旋,并促成双方达成10余个停火协议。但由于双方均无意改变各自的战略目标,因此常常是协议刚达成仅数小时后就战端又起。在这种情况下,联合国安理会于9月25日通过了对南斯拉夫实行武器禁运的决议。美国在安理会上从支持南斯拉夫的统一转为指责塞尔维亚*和南人民军将南斯拉夫引向内战。
安理会通过决议后,克罗地亚的局势不仅没有缓和,反而进一步恶化。9月下旬,南联邦国防部调兵遣将,向克罗地亚战场派出大批增援部队。此时,作为南斯拉夫统一标志的联邦主席团、联邦议会和联邦*实际上已经四分五裂,南人民军也已失去全南斯拉夫的性质。10月3日,以塞尔维亚和军方*为核心的联邦主席团决定“转入直接战争危险条件下工作”。10月4日,联邦主席团发布了局部动员令。此时,曾同意推迟3个月执行其“独立”决定的克罗地亚人,更坚定了脱离联邦的决心。10月8日,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联手正式宣布独立。10月23日,南人民军首次炮击克罗地亚西南沿海的中世纪城堡杜布罗夫尼克。与此同时,人民军对克东北部的战略重镇武科瓦尔实施猛烈炮轰。11月16~18日,南人民军出动650辆坦克、250门火炮和4.5万名士兵,攻克已用攻了近3个月的武科瓦尔。这座美丽的小城被战火化为一片废墟,到处是血染街头的悲惨景象。除市内2000多名克军投降外,南人民军还俘虏、击毙克军各1000多人。克当局不甘心丢失塞族人聚居的土地,积极向东进攻,试图肃清和赶走东北部的塞族人。11月2日,武装力量集中约2万多人的兵力,在重型坦克、装甲车、多管火箭炮的支持下,向克东北部塞族人聚居的村庄发动大围剿,上万塞族人*逃到与克相邻的波黑*,难民车队绵延长达几十公里。
由于在武器装备和战斗素质方面占有优势,到11月下旬,南人民军已控制了约占克罗地亚领土1/3的塞族聚居区,但克境内的不少人民军军营和军事设施仍被克武装力量所围困,双方实力消耗不少,都无法彻底打垮对方,战争进入胶着状态。经联合国秘书长特使万斯调停,克罗地亚、塞尔维亚和南军方*于11月23日在日内瓦达成了战争爆发以来的第14次停火协议。此后,克罗地亚战场形势逐步趋向缓和,大规模战斗基本上停止,但小规模战斗依然不断发生,停火协议并未得到严格遵守。
1992年1月2日,在万斯的斡旋下,克罗地亚冲突双方签署了第15个停火协议,并接受了部署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具体计划。1月15日,欧共体宣布承认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独立。3月中旬,总数为1.4万人的联合国维和部队开始进驻南斯拉夫,其中主要驻扎在克罗地亚境内的4个联合国保护区,即东斯拉沃尼亚和西斯拉沃尼亚、克拉伊纳南部和北部地区。克境内塞族居住区被置于联合国维和部队保护之下,克武装力量和南人民军开始撤离上述地区,当地地方武装开始解散。根据联合国第743号决议,维和部队称为“联合国保护部队”,驻扎期暂定1年。
克、塞双方对联合国部署维和部队的想法截然不同。克罗地亚当局打算借维和部队入境以及南人民军撤退之机,在包括塞族居住区在内的整个领土行使主权。塞族当局则认为,可以利用维和部队造成塞族聚居区脱离克当局的既成事实,为以后改变*边界,把克境内的塞族聚居区并人塞尔维亚铺平道路。联合国维和部队的部署并未解决塞族聚居区未来归属这一实质性问题,克当局与塞族聚居区也一直处于临战状态,冲突时有发生。
(三)联合国维和部队进驻后的克罗地亚战局联合国维和部队进驻克岁地亚后,南人民军陆续撤离。冲突各方虽时有摩擦,但1992年未发生重大冲突。塞族控制下的克拉伊纳面积占克罗地亚全境的l/4,人口约40万。塞族控制区不承认克罗地亚当局和法律,却与塞尔维亚和波黑塞族区连成一片,其首府克宁位于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通往出海口斯普利特的铁路与公路交通线上,自萨格勒布到亚得里亚海的输油管道也从克宁经过。因此,克罗地亚当局一直在积蓄力量,寻机收复。
1993年1月22日,克罗地亚当局乘联合国维和部队驻期将满之际,集中2万多*军,出动战斗机和坦克,在长达100多公里的战线上向“塞尔维业克拉伊纳*”南部发动猛烈攻势,企图收复塞族聚居区。“塞尔维亚克拉伊纳*”*立即发布战争动员令,组织塞族武装进行反击。战斗中双方伤亡惨重。这一重起的战端,遭到联合国安理会和欧共体的强硬干预,克罗地亚当局慑于国际社会制裁压力停止了进攻,但直到4月6日双方才在日内瓦达成停火协议。同年9月9日,克罗地亚方面和其境内的塞族武装又爆发激烈战斗,双方都动用了重型武器。9月14日,联合国安理会呼吁克岁地亚*将其武装力量撤到9月9日前占领的阵地上,并敦促塞族武装停止一切军事挑衅行动。克罗地亚总统遂下令单方面停火,尔后局势趋于平静。此后,克罗地亚局势保持了一定时期的稳定,但*军一直在酝酿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1995年4月下旬,塞族人多次*萨格勒布一利波瓦茨公路,袭击过往车辆。5月1日,克罗地亚军队发起代号为“闪光”的军事行动,仅36小时便控制了公路并收复了西斯拉沃尼亚塞族区。2日,克罗地亚*宣布军事行动结束,*军死60人,伤186人。1克罗地亚国防部宣布此次进攻行动中,至少打死400名塞族士兵、打伤1000名。在国际社会的干预下,克罗地亚当局和克罗地亚塞族*7日晚达成停火协议。
同年7月,克罗地亚利用波黑战争形成的有利形势,先派兵切断波黑塞族武装增援克拉伊纳塞族的通道,然后于8月初向克拉伊纳发动代号为“风暴”的强大攻势。8月4日凌晨5时,近10万*军在坦克和战斗机的掩护下,从北、西、南三个方向,以迅猛之势向克拉伊纳塞族主控区发动全面进攻。与此同时,驻扎在波黑西北部比哈奇地区的波黑*第5军挥师西进,于6日与由西向东进攻的*军会师,将克拉伊纳南北塞军拦腰切断。塞军兵败如山倒,克罗地亚军队仅用84个小时即攻占了塞族区的大本营和整个克拉伊纳地区,至8日,克罗地亚境内北部和南部的塞族区已全部处在*控制之下。克罗地亚*宣布“塞尔维亚克拉伊纳*”已不复存在,以收复克拉伊纳为目标的“风暴”行动结束。战斗中克罗地亚军队阵亡228人,伤1205人,失踪15人。9万多塞族居民*逃往塞尔维亚和波黑的塞族地区。克罗地亚通过5月和8月的军事行动,收复了大片塞族控制区,塞族只控制着东斯拉沃尼亚地区,仅占克罗地亚领土面积的4.6%。
(四)战争的结局和影响随着波黑战争进入尾声,克罗地亚境内的武装冲突也日益减少。1995年11月12日,克罗地亚*与塞族代表签订《埃尔杜特协议》,双方同意停止战争和实施塞族区和平回归计划。至此,克罗地亚境内的战争已告结束,克罗地亚最终实现了统一。长期的战争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物质损失。据克罗地亚总统1995年国情报告统计,1991~1995年战争期间,克罗地亚共有13583人死亡或失踪,37180人受伤,直接物质损失270亿美元。为了逃避战火,大批难民逃往塞尔维亚和波黑,使民族间的对立情绪更加严重。克罗地亚境内的战争最初是由克、塞两族的民族冲突引发的,克罗地亚宣布独立后,又发展成为克罗地亚*军与南人民军和克罗地亚塞族之间的战争。战争的爆发大大加快了南联邦的解体过程。
克罗地亚在2003年终于回复到战前1990年的标准,经济指标也显示国内经济开始复苏。2005年的时候国民生产毛额达12,364美金,在旧南斯拉夫联邦各国中仅次于斯洛文尼亚。
克罗地亚战争